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08 08:12:41
升值因素推動外儲七連漲 外匯占款有望正增長;對“特停”自查公司 監管部門復查非常重要;大氣污染治理再加碼 中小原料藥企加速淘汰;鎢價大幅上漲 供給緊缺因素松動。
中國證券網
鎢價大幅上漲 供給緊缺因素松動
8月以來,鎢產品價格快速上漲。據百川資訊統計,截至9月7日,65%以上的黑鎢精礦報價121125元/噸,8月以來已上漲35%;仲鎢酸銨報價182500元/噸,8月以來累計上漲30%。業內人士表示,需求加大,供給減少,鎢價后市看漲。不過,鎢價短期快速上漲使得供給緊缺因素出現松動,加上四季度需求存在不確定性,鎢價后市存在風險。
裝載機提價 工程機械或迎漲價潮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柳工、山推等多家工程機械主機生產廠擬對裝載機價格上調,漲價幅度在5%-10%之間。某券商分析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除裝載機外,其他工程機械產品提價是趨勢。目前這些設備還沒有調整價格,或許是因為龍頭企業,如三一重工、徐工機械、中聯重科等公司年初有一些鋼材儲備,預計相關工程機械產品不久就會提價。
三家公司披露環保問題
9月7日晚間,惠發股份、新安股份、浙江龍盛3家公司披露了環保問題,惠發股份子公司因環境違法行為被停產整改,新安股份子公司及相關人員涉嫌污染環境罪遭起訴,浙江龍盛則表明態度稱重視環保機構的整改意見、爭取提前完成噴塔廢氣治理優化。
上海證券報
險資定調四季度投資策略,白馬龍頭行情尚未結束
近期國內多家主流保險公司確定了2017年四季度內部投資策略。險資一致認為,這波大盤藍籌、白馬龍頭行情尚未結束,或將延續至2018年二季度。尤其是今年第四季度,仍將有不少結構性投資機會,并主要出現在價值股上,龍頭個股受追捧或將是跨年投資邏輯。
基金經理抓緊布局人民幣升值下的機遇,明年一季度黃金股望逐步釋放利潤
國內公募基金經理正抓緊布局人民幣升值下的各種機遇。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專注周期投資的基金經理表示,從過往經驗來看,黃金的上漲行情每一次都先于黃金股。三、四季度是布局的好機會,而明年一季度黃金股則會受益金價上漲,逐步釋放利潤。能源化工板塊也成為一些基金重點關注的品種,此外,多數基金經理都看好人民幣大幅升值背景下,航空、旅游的反轉機會。
李超:公募基金要在養老金第三支柱中發揮作用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6日指出,當前正處于我國養老金頂層制度設計的關鍵時期。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發展,建立養老金第三支柱刻不容緩,各方共識正逐步達成。公募基金已成為養老金投資管理的主力軍,要在第三支柱的建立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證券日報
對“特停”自查公司 監管部門復查非常重要
證券日報頭版評論稱,絕大多數特停的股票在自查后基本都沒有查出問題。那么,特停自查的意義到底在哪里呢?只是起到“降溫”的作用嗎?如果企業自查不能查到什么,但股票仍暴漲暴跌,那么,監管部門的及時介入也是非常必要的,對特停企業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
年內第一批煤電機組關停名單出爐 八成屬于五大集團
近日,2017年第一批煤電機組關停名單出爐,共計472.1萬千瓦100臺機組。其中,近八成屬于五大發電集團。有分析師表示,無論從裝機、利用小時、新開工規模還是利潤總額,五大發電集團的火電板塊去產能壓力都較大。
有了MLF這個“神器” 降準真的算不上最優選擇
盡管最近市場上有一些呼吁降準的聲音,但從各方面因素來看,央行采用這一大招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而且,從今年以來央行應對流動性波動的主要措施來看,主要還是倚仗MLF。2016年12月末MLF余額為34573億元,2017年8月末這一余額上升至43390億元,在8個月的時間里MLF余額增加了8817億元。按8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60.48萬億元計算,今年MLF余額增加的金額要超出降準0.5個百分點理論上所釋放的資金800多億元。
證券時報
中國華信回應“入股俄油公司”傳聞稱:無新消息可以披露
9月7日,市場傳聞中國華信能源正在就投資國有控股的俄羅斯石油公司進行談判,有可能入股俄油公司。中國華信人士對此回應,公司此前和俄油公司有過幾次會談,并有過戰略合作簽約,“相關信息已經在官網發布”,但對于是否入股俄油公司,“目前我們沒有新的信息可以披露”。
豬周期不靈了 環保監察抬高生豬價格
供不應求則價格上漲,供大于求則價格下跌,養殖行業多年來形成的市場規律,使得豬周期成為行業公認的盈虧節律。然而,2017年6月以來,雖已進入本輪豬周期的下行軌道,國內生豬價格卻在消費淡季連續三個月上行,這其中,環保監察成為逆周期的決定因素。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按常規豬周期走勢而言,2018年豬價將進入大幅下跌區間,但因環保監察造成的產能縮減,或有望打破弱周期行情。
中科信息停牌核查 炒新專業戶“泉州雙雄”浮出水面
近期炙手可熱的次新股中科信息,由于9月1日至5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1.30%,從而再度停牌核查。該股昨日仍在停牌核查之中,在9月5日再度漲停后,將其封板的主力華福證券泉州豐澤街證券營業部的動向引人注意,作為買一席位,該營業部買入超過2700元。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該營業部近期成為炒作次新股的專業戶,操作次數較多的還有建科院、白銀有色、澄天偉業、拓斯達等。此外,另一家來自泉州的營業部廣發證券泉州涂門街證券營業部近期也頻頻現身次新股的龍虎榜。
每日經濟新聞
漢王科技老板娘“趁熱”套現 熱門股大漲后股東減持潮起
近期,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股,在創業板反彈表現強勁的背景下,股價出現強勢上漲,不少個股在短期就漲幅巨大,甚至翻倍。而這卻引出了一些熱門股公司股東、高管紛紛減持套現。如漢王科技董事長妻子徐冬青,在7月10日后,再度發布減持公告,擬減持100萬股。記者注意到。9月以來截至7日,合計有22家公司披露了減持計劃。其中既有當下的熱門公司如四維圖新、川大智勝等,也有養老金概念股正海磁材。
涉價格壟斷PVC企業紛紛遭罰 英力特、天原集團共被罰2400萬
兩則處罰公告牽出諸多幕后故事。9月7日午間,天原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國家發改委《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公司被處以罰款1601.81萬元;9月7日晚間,英力特發布公告稱,被發改委處以791.55萬元罰款。兩者被罰起因均為在2016年參加“西北氯堿聯合體”會議,并在經營過程中涉嫌實施價格壟斷。記者注意到,除上述受罰的兩家公司外,“西北氯堿聯合體”成員還包含多家其他的上市公司。
酒店為啥不愿換洗床單?一間房賺12元,一洗8元“打水漂”
“五星級酒店,你為啥不洗床單?”因為“小床單”背后是“大成本”。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有業內人士為記者算了一筆賬:華住集團,每間客房每天凈利潤11.91元,如果把一屋子的“布草”洗完,8元就沒了。然而,問題的關鍵是,在床單和成本之外還有一件更大的事情要解決,那就是,消費者的健康和利益應該如何保護?
21世紀經濟報道
118家房企存貨逼近4萬億 跌價準備最高增幅達3倍
在樓市持續向好的行情下,上市房企中報業績再續靚麗,拿地熱情仍不減,也直接推動存貨規模的整體增加,并逼近4萬億元大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18家A股上市房企合計存貨規模達到3.92萬億元,較2016年末增加10%。其中,有9家上市房企挺進“千億存貨俱樂部”,而去年末這一數據為6家。
大氣污染治理再加碼 中小原料藥企加速淘汰
日前,環保部、發改委等十部委聯合北京、天津、河北等6省(市)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強調原料藥生產企業如違反排放工序原則上停產。對比去年方案,整治范圍、打擊力度都有所加大。去年至今,部分原料藥生產企業受環保政策影響,被收回GMP證書。
升值因素推動外儲七連漲 外匯占款有望正增長
2017年9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外匯儲備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以美元計值和以SDR計值的外匯儲備一升一降。其中,以美元計值的外儲30915.3億美元,較上月增加108.1億美元,以SDR計值的外匯儲備為21873.14萬億SDR,環比上月小幅減少10.88億SDR.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在2017年8月份外匯儲備規模變動情況答記者問中表示,跨境資金流動和外匯市場供求延續基本平衡格局和國際金融市場上資產價格有所上升,是8月以美元計值的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原因。
第一財經日報
流動性新規堵漏洞 基金募集“靠外援”大受限制
以往有一些處于清盤邊緣的迷你基金會通過持續營銷、找機構資金“幫忙”等手段來“保殼”,規模也會從幾千萬升至幾億。不過,隨著《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下稱《流動性新規》)的實施,這種做法未來將大受限制。《流動性新規》第十九條要求合理控制基金份額持有人集中度,審慎確認大額申購申請,除規定的特殊基金品種和證監會認定的特殊情形外,不得出現接受某一投資者申購申請后導致其份額超過基金總份額50%以上的情形。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證券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日報)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