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03 23:56:32
《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2022》顯示,2018-2022年“收不抵支”省份的個數約為13-14個。另外,基金累計結余在各省之間的差距更為顯著,廣東、北京等東部高積累省份基金規模繼續升高,東北、西北部分省份結余耗盡風險加大。
每經編輯|袁園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姚祥云
1月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撰寫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2022》(以下簡稱為《報告》)發布。《報告》強調,養老金改革(含制度框架結構改革與參數式改革)的進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應根據人口、經濟社會和基金收支情況的變化,適時進行收支兩端的調整,進行一攬子的系統設計,控制制度的平穩運轉。
《報告》指出,就全國而言,2018-2022年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將平穩運行,制度覆蓋面得到進一步擴大,財務能夠保持收支平衡。其中,參保和繳費人數將繼續增長,到測算期末可以分別達到3.21億人和2.42億人;領取養老金待遇的退休人數也將不斷增加,到測算期末將達到1.25億人;基金累計結余規模將再創新高,到測算期末高達5.52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運營時間的推移,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隱憂也將逐步顯現,一些有利于財務平衡的指標,如參保人數和繳費人數雖然繼續增長,但增長速度會開始下降。而一些不利于財務平衡的指標,如退休人數增速未來有進一步提升的苗頭,因此累計結余增速和可支付月數不斷下降。
分省來看,《報告》認為,2018-2022年各省制度運行情況則顯示出較大差異。《報告》顯示,2018-2022年“收不抵支”省份的個數約為13-14個。另外,基金累計結余在各省之間的差距更為顯著,廣東、北京等東部高積累省份基金規模繼續升高,東北、西北部分省份結余耗盡風險加大。
“近年來隨著經濟轉型和人口老齡化加速,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增速加快,收支的壓力越來越大,怎么樣實現養老保險基金的財務平衡,確保制度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需要深思的問題。”人社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局副局長湯曉莉在論壇上表示,實現我們國家的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我覺得方法無外乎是開源、節流,在開源方面很重要的舉措就是把我們已經歸集上來的養老保險基金搞投資運營的實現錢生錢。
據悉,在人社部和財政部的推動下,養老保險基金已經有九個省跟社保基金理事會簽訂了委托投資合同,委托投資金額4300億元。除九個省簽訂合同以外,西藏、甘肅、浙江、江蘇也計劃委托投資運營,可增加投資金額約為1500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