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05 00:18:0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吳抒穎 每經編輯 魏文藝
每經記者 吳抒穎 每經編輯 魏文藝
在中指院公布的2017年房企銷售榜上,有著強大靠山華潤集團的華潤置地以1380億元排名第12位,銷售額同比上漲27.8%。這一增速不僅遠落后于多家2017年剛剛沖進千億元的房企,如新城控股、旭輝控股等,同樣背靠優勢資源的招商蛇口的增長率也高于華潤置地。
在規模競爭失落之下,華潤置地選擇在科技、農業、醫療、產業園區等數個領域多點開花。廣東省房地產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劉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房企而言,以地產為核心,適度多元化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管理層反思“不希望掉隊”
華潤置地的規模增速放緩始于更早,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華潤置地自2011年銷售增速沖上62%后就開始下滑,2012年為45.2%、2013年為27.0%,2014年甚至降至4%。在市場火熱的2015、2016年,增速也僅為15.3%、27%。
在2017年年中業績發布會上,華潤置地副主席唐勇稱,“我們內部在不斷檢討,戰略和管理需要調整和改善。”他表示,不希望華潤置地掉隊太多,希望能夠“保住前十”左右的位置。
伴隨規模增速放緩的,是華潤置地同樣并不亮眼的利潤和營收數據。2017年中報顯示,華潤置地上半年綜合營業額為352.6億港元,同比下降21%,股東應占凈利同比下降33.1%,約為51.1億港元。
華潤置地CFO俞建解釋稱,這主要受累于上下半年結算不均衡,以及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兌損失。但投資者卻并不十分買賬。面對質疑,華潤置地核心管理層拋出檢討:“我們過去的投資策略一直比較聚焦一二線城市,對標同行中增長比較快的企業,他們在二線三四線甚至五線都有比較多的布局,正好在過去一兩年的城市化進程中受益,這是值得我們去反思的。”
但是華潤置地在土地市場上的表現仍然不盡如人意。中指院數據顯示,2017年華潤置地共斥資533億元拿地,在拿地排行榜上位列14名,這一水平甚至不及其2016年626億元的拿地金額。
受多方因素影響,有機構下調了華潤置地的目標價。中金研報指出,預計華潤置地2018年的銷售增速從2017年的27%下降至15%,考慮到2018年核心一二線城市銷售均價溫和增長的大環境,該行預計華潤將延遲推出部分新樓盤以保護利潤率,下調目標價7%至26.58元。
切換新跑道“多點開花”
規模競賽失落,華潤置地選擇在其他領域“多點開花”。一名券商分析師表示,房企在以下兩種情況可能會選擇多元化,一是遇到規模天花板;二是原有業務難以繼續發展,而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據記者統計,華潤置地在科技、農業、醫療、產業園區等數個領域均有較大動作,其中包括與平安不動產等聯合投資100億元的“廣佛時尚小鎮”、汕頭濠江健康養老養生文化特色小鎮、東莞道滘鎮文旅項目、龍華蘋果科技小鎮項目、惠州羅浮山耕雨小鎮等多個項目。
此外,華潤置地還與浙大網新集團簽署合作,未來將就產業地產、特色小鎮、智慧園區等展開深度合作;成立物聯網實驗室,將其定位成集技術研發、業務場景模擬以及合作伙伴能力引入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平臺,重點布局智慧商業、智慧社區、智慧工地、智慧寫字樓、智慧場館五大領域。
華潤置地還布局了文化娛樂產業。2017年,華潤置地成立了“華潤影業”公司,其主要業務為投資開發/運營影院,并宣布該公司未來五年將開業40+家自營影院,將打造“國內公認的高盈利性高端影院品牌”以及“你我的無限想象”影院。
“在多元化方面,華潤置地或許能夠后來居上,畢竟它的背后是華潤集團強大的資源。”一名接近華潤置地的人士指出。
母公司的資源的確助了華潤置地一臂之力。2017年,華潤置地即通過與兄弟單位華潤鳳凰醫療達成戰略合作,未來鳳凰醫療將優先進駐華潤置地旗下項目。此外,華潤置地還與邁瑞合作,推進智慧醫療體系建設,加速布局大健康。
不過在此時選擇多元化是否是明智之選,仍有待行業與時間檢驗。劉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多元化對于房企而言要慎之又慎。“一方面,地產行業目前還有至少十年的黃金發展周期,特別是在行業集中度快速攀升的情況下,如何投入資源保證不掉隊非常關鍵;另一方面,其他業務領域并非房企所擅長,不一定能做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