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論壇 2018-01-09 23:40:06
當下人工智能正流行。谷歌用它來下棋,百度用它來自動駕駛,蘋果X用它來開機,當然,還有一些有趣的領域用到它,比如,用來做減肥向導。那么,人工智能減肥方案有效嗎?不過有沒有效果,就得看這個“老中醫”的技術(模型算法)和經驗(數據庫)如何了。
人工智能是徹底火了,就像當初的互聯網+一樣,無論什么公司、做什么業務的,只要聯系上它,就瞬間變得高大上起來。
以前有萬能的淘寶,萬能的票圈,萬能的互聯網+,現在可以說,萬能的人工智能了。
谷歌用它來下棋,百度用它來自動駕駛,蘋果X用它來開機,當然,還有一些有趣的領域用到它,比如,用來做減肥向導。
上個月,新三板掛牌了一家公司,叫做智吃科技(872493),主營業務就像它公司名稱字面上說的那樣,就是基于互聯網智能算法管“吃”的。
按照公司自己的描述,就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提供營養管理解決方案,幫助用戶解決健康問題。”
自然飲食、營養補充劑、營養咨詢服務就是它的主要收入來源。
說白了,就是用戶提供體檢報告、詳細地填寫健康問卷,再導入體脂稱等硬件提供的數據,在這家公司自己研發的健康數據模型上跑。
模型就會根據跑出來的結果給用戶提供日常飲食、營養補充方面的建議,比如每天三餐,該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這就是智吃科技人工智能健康管理方案的主要邏輯。
智吃科技在公轉書中寫到,當前市場上平均一位營養師能夠同時服務20-30位用戶,在營養管理系統的輔助下,每位人工營養師可同時服務200-300位用戶,預計未來每位人工營養師可同時服務1000位左右的用戶。
如此看來,該人工智能系統還不是完全智能的,可能更偏向是提高營養師工作效率的輔助工具,最后實施方案時仍需人工營養師上場。
按照智吃科技官網的說法,其戰略合作的人工智能學習平臺,是百度開發的醫療大腦,智吃科技在此基礎上搭建了自己的數據模型。
論壇君在其商城中看到,這套減肥方案“按斤收費”,體驗價格是減脂3斤收599元。
那它,有市場嗎?
據了解,智吃科技成立于2013年。到2017年掛牌時,成立四年的智吃科技已經實現盈利,不過收入、利潤規模均較小。
表中這三個時間段內,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大概在40%左右,大部分來自美容院、體檢中心、企業等機構,這是智吃科技產品的主要中間商,其余絕大部分收入均直接來自個人客戶。
坊間笑談,女人的美貌、男人的健身、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健康,是永恒不變四大吸金魔器。
先不管體重管理的結果是否真的有效,當下,無論年輕人還是小孩子,關乎美貌和健康的體重管理服務,似乎正悄悄地火起來。
我國居民的體重健康情況如何?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半年前發布的幾個統計數據顯示:
全國肥胖率為11.9%,超重率為30.1%;
北方地區肥胖率明顯高于南方;
天津超重率最高,達40.9%;北京肥胖率最高,為25.9%;
全國肥胖率超20%的省份有四個,除北京外還有河北、新疆、天津。
這種情況下催生的商業機會顯而易見。
去年5月份,國海證券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表示,國內保健食品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運動營養和體重管理將是下一片藍海。
他引用了一家咨詢公司的預測數據:2015年到2020年,中國體重管理市場規模將從14億美元增長到2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10%。
論壇君有位上海的朋友,千辛萬苦通過了司法考試拿下了律師證,正當事業風生水起的時候,卻放棄了眾人羨慕的高薪工作,毅然跑去做體重管理創業了,而且還做得特別開心。
他告訴論壇君,創業之后加盟的隊伍越來越多,都市白領的體重管理觀念越來越重,但是盲目減肥效果差又容易反彈,所以需要專業的營養師來根據不同人的體質制定不同的飲食計劃,這個市場潛力不小。
那么,人工智能減肥方案有效嗎?
人工智能的基礎是大數據。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造成肥胖的原因也不盡相同,人工智能就像個老中醫,通過把脈后和大數據匹配,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配藥。
有沒有效果,就得看這個“老中醫”的技術(模型算法)和經驗(數據庫)如何了。
近幾年,高調進軍人工智能醫療健康行業的公司有不少,像百度、谷歌、阿里等等。
但是在人工智能產業鏈中,這三家公司的人工智能技術只是基礎層,做的是底層環境和生態基礎,技術要真正應用到消費者,還需另外兩層。
一層是技術層,專注某一方面的人工智能技術,如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一層是應用層,主要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具體的應用場景結合,比如智吃科技做的這個營養管理服務。
但是說到底,來到智吃科技這一層,對技術的要求就沒那么高了,壁壘主要是細分領域數據的多寡。
智吃科技在公轉書中坦言,目前在營養管理領域,由于數據的缺乏,人工智能的應用處于初期階段。
可見,不論人工智能,還是大數據,目前更多的都是在探索階段,相關產品發展成熟還需要不少的時間。如果只是為了蹭熱點,反而可能讓人啼笑皆非......
(來源:新三板論壇微ID:zqsbxsb 作者:陳麗湘)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