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30 23:50:20
1月3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工信部部長苗圩出席并介紹2017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苗圩在發布會上表示,2017年中國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了6.6%,處于近三年最好的水平,這些為工業經濟的運行下一步的發展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每經編輯|李可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實習記者 李可愚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編輯 畢陸名
2018年1月3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工信部部長苗圩出席并介紹2017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苗圩在發布會上表示,2017年中國規模以上的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了6.6%,處于近三年最好的水平,這些為工業經濟的運行下一步的發展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苗圩還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的結果,我國工業增加值總量達到了2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了33.9%。
苗圩介紹稱,2017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長了13.4%,快于整個規模以上工業6.8個百分點,電子制造業的增速達到13.8%,裝備制造業增速達到了10.7%,這些合計拉動整個工業增長3.2個百分點。
在部分先進制造業前沿領域,中國整體表現頗為耀眼。例如工業機器人,2017年我國在該領域產量比上一年增長了68.1%,新能源汽車去年產量比上一年增長了51.1%。
除此以外,集成電路、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新能源汽車、大型飛機、5G通信等重大項目也在過去取得了集中突破。
先進制造業發展提速對于制造業和工業的整體發展有哪些意義?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小企業與創新創業研究室主任賀俊,從各國表現上來看,如果生產率增長非常快,那么整體制造業的發展速度也會隨之提升。
賀俊進一步指出,近年中國在制造業創新上的提升比較明顯。一方面,過去中國企業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應用開發上,而現在以華為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企業已經在前沿技術研究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此外,國家已經意識到長期存在的創新缺失問題,正大力開展措施鼓勵制造業創新,例如出臺“中國制造2025”計劃,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實驗室建設等項目,大力補齊我國在制造業創新上的“短板”。這些因素使得中國制造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在近幾年取得重要突破。
苗圩也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制造2025”啟動實施兩年多以來,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已經完成了頂層設計。在具體舉措方面,已啟動創建了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2017年又新批了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還培育了48家省級的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
除先進制造業發揮了工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之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成效也是2017年工業增速創三年來最好水平的重要原因。
苗圩表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特別是去產能成效的顯現,近幾年比較困難的原材料工業生產經營狀況出現了明顯的好轉,2017年利潤大幅度增長,原材料行業利潤增長了46%,高于整個利潤增長的一倍以上,拉動整個工業利潤增長超過了10個百分點。
而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著重介紹了打擊“地條鋼”生產取得的進展。據他介紹,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1.4億噸“地條鋼”產能全面出清,打擊“地條鋼”的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的成果。
“地條鋼”的全面出清不僅對我國鋼鐵行業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對全球鋼鐵市場回暖、價格回升產生了重要作用。鋼材價格逐步回歸合理區間、企業效益明顯好轉;鋼材出口價格也回升到了合理區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不少鋼鐵企業密集預告2017年業績,盈利額均遠超預期。其中,寶鋼股份(600019,SH)預計2017年凈利潤將升至101~108億元,同比增加113%~121%;而鞍鋼股份(000898,SZ)則預計2017年度凈利潤約56.78億元,同比增長251%。
不過,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2018年原材料行業未必延續去年走勢。相比2017年來說,2018年原材料價格應不會出現大幅上漲,否則將超出其他相關行業的承受能力。接下來,企業應該把重點放在提質增效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