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8-02-01 11:31:49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集團)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以下簡稱中核建集團)重組,中核建集團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核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2018年央企首例重組案例于昨日正式落地。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建”)實施重組,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至此,中央企業數量減至97家,軍工央企減少1家。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點評說,這是核電央企沿產業鏈上下游重組整合的典型案例,也是能源行業整合重組的第三例。總的來看,雖然這三例重組整合各有特色,但相同點均為做大做強主業,減少無效競爭。具體來看,原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的重組整合重在打造發電結構的多元化,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合并是煤電一體化的典型,而中核與中核建兩家企業則為業務互補。
“中核建整體劃轉并入中核,將打通核電上下游產業鏈,進一步提高核電產業的集中度,提升合并后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可以預計,合并后的‘新中核’將在有效整合兩家企業資源的基礎上,加快拓展海外市場,進一步推動中國核電走出去。”吳琦表示。
據了解,中核擁有完整的核工業科研生產體系,承擔核動力、核材料、核電、核燃料、乏燃料和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與處置、鈾礦勘查采冶、核儀器設備、同位素、核技術應用等核能及相關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生產和經營任務。而中核建是我國核工業產業建設的“國家隊”,代表了我國核電工程建設的最高水平。
此前,在中國核電行業,具有核電運營資質的企業只有三家央企,分別中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原中電投。但在2015年,原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原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合并后成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這也是核電行業完成的首例央企整合。至此,國家電投、中核、中廣核正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核建整體無償劃轉中核 核電行業迎來三大巨無霸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集團)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以下簡稱中核建集團)重組,中核建集團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核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1月31日晚間,中國核建發布公告顯示,控股股東中核建集團與中核集團實施重組,中核建集團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核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上述重組事宜目前不涉及中國核建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也不會對中國核建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待重組完成后,中國核建實控人變為中核集團。
與此同時,中核科技也發布公告稱,中核集團作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上述事項目前不涉及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亦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
行業再迎巨無霸
據了解,中核集團主要從事核軍工、核電、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核環保工程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和生產經營,以及對外經濟合作和進出口業務,是目前國內投運核電和在建核電的主要投資方、核電技術開發主體、最重要的核電設計及工程總承包商、核電運行技術服務商和核電站出口商,是國內核燃料循環專營供應商、核環保工程的專業力量和核技術應用的骨干。
此外,中核建集團堅持“以核為本、兩業并重、適度多元”的發展方針,即以核軍工、核電建設、核能利用為立足之本,承擔國家級核事故應急救援任務,拓寬核技術應用領域;同步發展工程建設服務業務及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業務;選擇與主業相關的領域進行適度拓展。
實際上,早在2010年12月21日,在推進實施主營業務重組改制上市的戰略布局下,中核建集團聯合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了中國核工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承擔集團公司軍工工程、核電工程、工業與民用工程建設業務的大型控股子公司。
中核集團和中核建集團實施重組合并,可以說是強強聯合,核電行業將再迎巨無霸。這也是繼中電投與國家核電,神華與國電合并后,行業第三起央企重組的案例。
未來3年核電有望提速建設
需要一提的是,我國具有核電運營資質的企業只有三家——中核、中廣核以及原中電投。
2015年,中電投和國核技合并為國家電投,隨著中核和中核建的合并,核電行業將形成國家電投、中核、中廣核三足鼎立的局面。
需要一提的是,國資委在研究部署2018年的重點任務時強調,2018年要繼續在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要加大推進央企戰略性重組。
去年,有消息稱,國電投和華能集團正在就重組一事展開接觸。
對于潛在的中國電力行業重組大潮,國家電投董事長王炳華稱:“大戲在后頭,靜觀其變。”
業內認為,中核和中核建在2018年初就實施重組,可以說是拉開了今年央企重組的序幕。
而隨著三大巨無霸的形成,我國核電行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階段。
據《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截至2017年底,我國在運核電機組裝機容量3688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2155萬千瓦。
開源證券據此估算,尚有3000萬千瓦左右裝機缺口,未來三年預計每年開工6臺至10臺。在之前兩年核電的審批開工相對較慢,那么未來3年核電有望放開審批,并提速建設。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