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08 22:43:40
2018年初,海外CTA突然爆發,海外專業CTA媒體CTA情報(CTA Intelligence)主管Matt Smith近日表示,"許多CTA取得了他們自金融危機以來最好的回報。"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編輯 葉峰
CTA(即商品交易顧問)作為比較小眾的投資品類,且擁有較高的門檻,時常被市場忽視;加之該行業在2017年的低迷表現,更讓行業感到一絲"寒意"。
不過就在2018年初,海外CTA突然爆發,讓市場不得不再次重視這個行業。海外專業CTA媒體CTA情報(CTA Intelligence)主管Matt Smith近日表示,"許多CTA取得了他們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好的回報。"
理財不二牛(微信號:buerniu5188)注意到,廣發證券2018年對于CTA的判斷也是:CTA仍是絕對收益可行方案。
海外CTA收益指數一月大漲
"上個月,位于紐約的Quest Partners公司旗下12億美元旗艦項目,獲得了16%的增長。許多CTA也取得了他們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好的回報。"Matt Smith表示。
牛妹查閱了SG CTA共同基金指數(SG CTA Mutual Fund Index),該指數根據最大的10家CTA每日凈回報率綜合計算得來,是觀測海外CTA行業的重要基準。
(圖為過去一年SG CTA共同基金指數周線圖)
(今年1月SG CTA共同基金指數走勢圖)
從過去一年及2018年1月的SG CTA共同基金指數走勢來看,SG CTA共同基金指數在2017年表現平平,不過一進入2018年,該指數隨即大幅上升。在2018年1月,SG CTA共同基金指數的漲幅達到5.9%。
縱觀2018年1月全球各大主要市場表現,主要產品均有不錯漲勢。例如,紐約原油在2018年1月上漲7.2%、倫敦金價上漲3.23%;美國的三大股指在1月也都大幅上漲,且突破歷史新高。同樣,也有一些產品出現下跌,如美元指數1月下跌了3.4%。相信各大產品的大幅波動,為CTA獲得大量利潤提供了基礎。
大宗商品仍是國內CTA主力
在國內,CTA基金具有規模小、市場份額小、與其他資產相關性低等特點。廣發證券表示,受交易政策、產品發行政策和市場波動影響,2017年,國內CTA產品發行數量大幅下降。從統計數據來看,CTA陽光私募產品2017年總體小幅盈利,但收益普遍不高。
在期貨流動性不足的2016年和2017年,商品期貨充當了國內CTA產品及策略的主要投資標的。來自廣發證券的數據顯示,三大期貨品種2017年成交額方面,商品期貨、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的成交額,分別為240萬億元、9萬億元、10萬億元。
(上圖來自廣發證券)
對于2018年的CTA市場,廣發證券指出,股指期貨在當前流動性下,仍不具備短線交易條件。如果市場波動率上升,可以配置中長線趨勢跟蹤策略;如果能夠把握市場大小盤風格輪動,低頻跨品種套利也是不錯的選擇。大宗商品波動率將維持高位,趨勢跟蹤仍然是最優策略,并且可以輔以跨品種套利和跨期套利,降低組合的整體波動。債券收益率將繼續上行,國債期貨長線趨勢跟蹤可以繼續持有,短線跨品種套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來分散風險。
CTA交易策略多樣
其實,與股票市場不同,期貨市場具有杠桿、日內交易、多空雙向交易等特點,所以CTA的交易策略便顯得更加多樣化。
具體來看,CTA的策略分為日內策略、趨勢策略及套利策略等。牛妹還了解到,商品CTA投資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主要基于基本面研究,通過分析商品的供應與需求關系,對商品價格或組合的方向進行判斷與預測;另外一類主要通過量化的方法,通過數理統計模型,并適當結合程序化交易,對相關品種做出投資判斷與響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