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25 14:53:4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駱一帆
每經記者 駱一帆 梁薇 每經編輯 楊翼
日前,吉利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集團)宣布拿下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以下簡稱戴姆勒)9.69%股份引起外界廣泛關注,吉利接下來還將會有怎樣的動作成為外界當下最關注的話題。
2月24日,吉利集團對外稱,“目前,吉利集團或吉利控股集團旗下任何一家企業都沒有進一步增持戴姆勒股票的計劃”。
此次入股完成后,吉利集團將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并承諾長期持有其股權。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本人則表示,將完全遵守戴姆勒的企業章程和治理架構,尊重公司的文化和價值取向。
由于戴姆勒9.69%股份的價值約達90億美元,外界對此次入股的資金來源十分關注。據悉,李書福將在下周親赴德國與戴姆勒方面進行談判。而一位吉利控股集團內部人士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吉利會選擇合適時間就資金的構成情況正式對外公布。
盡管吉利尚未正式公布入股資金的構成,但有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李書福此次投資借助了海外銀行的幫助。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吉利收購戴姆勒股份的交易中,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為吉利提供了顧問服務。有知情人士表示,這筆交易是通過“股權領口”(equity collar)結構進行的。
所謂“股權領口”,可理解為一種金融模式,在該模式下,收購方將被收購公司的部分股份貸給一家銀行以換取資金。這種“股權領口”能讓收購方在紙面上依然是股東身份,盡管其不再直接持有相關股票。
中融創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吉利入股戴姆勒所需資金巨大,對于吉利來說有不小壓力。“股權領口”與人們熟知的“過橋貸款”形式有類似之處,通過該形式,吉利可將所收購的部分戴姆勒股權質押給銀行,以換取足夠入股資金。
“很多實力雄厚的投行都愿意選擇這種模式,甚至在收購前就可能已跟吉利簽署了協議。”曹鶴表示,投行可能與吉利簽訂的是一系列協議,投行成為吉利的財務顧問,為吉利提供完整的金融方案,制定戰略內容,如收購多少股票,以什么形式收購等。投行可以通過對吉利提供金融服務以及資金借貸進行獲利,而吉利則通過投行獲得資金完成入股。
對此次入股的資金,吉利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CFO李東輝在接受央視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收購是吉利海外子公司,在境外通過債權、股權和金融產品等一系列的方式來進行的資金安排;資金的來源是境外,所以不需要動用中國境內的資金。
“目前還不能透露具體收購金額,但遠低于90億美元。”李東輝強調,“盡管股票的價值約為90億美元,但是我們(吉利)需要動用的資金是很小的一部分。”
有媒體猜測,完成本次收購的價格或在22.5億美元左右,但并未得到吉利的官方證實。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吉利通過上述方式入股戴姆勒將“收益匪淺”,拋開技術、品牌等方面的收益不談,憑借戴姆勒目前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吉利僅在財務方面的收益就十分可觀。
根據戴姆勒發布的2017年財報,戴姆勒去年營業收入1643億歐元,同比增長7%;息稅前利潤147億歐元,同比增長14%;凈利潤109億歐元,同比增長24%;每股分紅3.65歐元(約合28.4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
如按戴姆勒每股分紅3.65歐元計算,吉利持有9.69%股權,逾1.036億股的投票權計算,吉利未來在戴姆勒僅一年的分紅就超過4.5億美元(約合28億元人民幣)。而在過去一年,戴姆勒的股價上漲約20%,綜合計算投資戴姆勒股票的潛在回報率在2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此番的大動作也引起其另一個合作伙伴沃爾沃集團(AB Volvo)的關注。有接近談判的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由于對反壟斷的擔憂,沃爾沃集團一直反對吉利對戴姆勒的潛在收購。畢竟,戴姆勒是全球銷量最大的商業卡車制造商之一,2016年,戴姆勒商用車營收在其總營收中的占比超3成,而商用車也是沃爾沃集團核心業務之一。不過,這名消息人士表示,“我們(吉利)不希望在戴姆勒擁有控股權,我們只是該公司的投資者之一”。
據了解,2017年12月27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完成了沃爾沃集團8.2%股權收購,目前吉利擁有沃爾沃集團15.6%的投票權,是其第一大持股股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