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28 16:17:41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段思瑤
每經實習記者 段思瑤 每經記者 趙成 每經編輯 楊翼
在撬開了戴姆勒大門后,吉利似乎并沒有撬開戴姆勒的心。
2月24日,吉利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集團)宣布拿下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以下簡稱戴姆勒)9.69%股份。這意味著,若相關審批完成,吉利將成為戴姆勒最大單一股東,有望在戴姆勒董事會獲得席位,進而也有希望進入戴姆勒監事會。
對此,外界進一步解讀為,吉利有可能利用最大股東身份進一步獲得在戴姆勒內部的話語權。
2月26日,吉利汽車(00175,HK)又一次針對此事發公告稱,公司并非吉利控股收購戴姆勒的訂約方,且就該收購而言并無與吉利控股合作。同時稱,公司不排除將來尋求與吉利控股及戴姆勒潛在合作機會的可能性。可見,吉利是否能在董事會或監事會里取得席位,將成為吉利采取下一步合作的關鍵。
不過,進入戴姆勒監事會的道路,李書福可能會走得并不容易。
據《德國商報》報道稱,戴姆勒將尋求阻礙吉利獲得公司監事會席位的方法。2月26日,《德國商報》刊發《梅賽德斯- 奔馳制造商擔心新的活躍中國投資者》一文,文中用了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戴姆勒對吉利進入監事會的“恐慌”——“這是一只友善的熊嗎?戴姆勒想知道”。
該文稱,戴姆勒擔心其新大股東李書福是現代的亨利·福特,而其高管們則擔心吉利可能會干預管理或竊取戰略信息。
據了解,德國的上市公司采取監事會+管理委員會的二元管理結構,監事會雖然不參與公司具體日常管理,但有任免董事會成員并決定董事報酬的權力,同時對董事會擁有一定的領導權,董事會實則為公司的經營執行機關。
反對的聲音不僅僅來自于戴姆勒,德國官方也在對吉利入股戴姆勒做斟酌。
據路透社2月27日援引德國《斯圖加特報》稱,德國經濟部長吉普理斯(Brigitte Zypries)公開表示,”德國政府將仔細審查中國吉利汽車購買價值90億美元的戴姆勒股權的決定,如果有一名競爭對手公司的代表在戴姆勒監事會中占一個席位,那可能會帶來問題。”
李書福到底最終能否進入戴姆勒監事會,目前還不得而知。但縱觀吉利收購沃爾沃這8年來的發展,吉利進入戴姆勒監事會也不是沒有可能。
2010年,吉利出資18億美元收購處于困境中的沃爾沃汽車,遭到一些質疑,他們懷疑當時在海外知名度很低的吉利汽車能否挽救沃爾沃汽車。
雖然當時吉利作為沃爾沃汽車的100%控股股東,擁有后者的關鍵技術及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但實際上,吉利汽車僅獲準使用三項沃爾沃的淘汰技術,包括中型汽車平臺、汽車內部空氣質量技術以及安全領域技術。
除技術方面的限制外,在并購初期,在沃爾沃汽車董事會的決策機制中,吉利的話語權也并不占優勢,李書福經常只能通過公開矛盾的方式,向沃爾沃汽車管理層施壓使其重視中國市場需求。在此后幾年間,李書福更換了一批沃爾沃汽車的管理層,如2012年10月,更換了全球CEO兼總裁,由獨立董事薩繆爾森取代了雅各布;此后,又更換了沃爾沃汽車中國區的頭號人物,由拉爾斯·鄧取代沈暉負責日常事務管理。
到今天,當初被福特“拋棄”的沃爾沃汽車已今非昔比。收購之前的2008年,沃爾沃汽車全球銷量僅為37.43萬輛,同比下降10.6%,稅前虧損額高達17億美元。而到2017年,財報顯示,沃爾沃汽車去年的營業利潤為141億瑞典克朗(約合16.92億美元),營業額達到2109億瑞典克朗(約合253.08億美元)。
李書福曾公開透露了沃爾沃成功轉型的秘密:即并購后5年,吉利控股集團對沃爾沃汽車的研發投入達到110億美元,推動沃爾沃汽車在設計、研發以及營銷上發力,才使得沃爾沃汽車實現連續的盈利,2015年盈利達到了66億瑞典克朗(約合7.92億美元)。
隨著沃爾沃的盈利,包括瑞典政府和沃爾沃對吉利的態度也發生了根本轉變。2017年6月,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親自到訪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在了解吉利歐洲研發中心(CEVT)打造的CMA中級車基礎模塊架構的同時,雙方又完成了在哥德堡籌建吉利歐洲創新中心的合作簽約。
與此同時,在全資收購沃爾沃乘用車業務的基礎上,2017年12月,吉利汽車又從歐洲基金公司Cevian Capital手中收購了其持有的沃爾沃集團(AB Volvo)8847萬股的A股股票和7877萬股的B股股票。項目交割后,吉利控股將擁有沃爾沃集團8.2%股權,成為其第一大持股股東,并擁有15.6%的投票權。
從吉利與沃爾沃8年的“婚姻生活”來看,縱使目前德國業內對吉利進入戴姆勒監事會一事的反對之聲此起彼伏,但保不準兩家企業哪天就又復制了當年吉利和沃爾沃的“情路”歷程。根據最新消息,當地時間2月27日,德國經濟部長Zypries會見了李書福,雙方進行了交談。同時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我們歡迎來自中國好的投資。”可見,李書福正在試圖減少吉利進入戴姆勒監事會的阻力,增加德國業內對吉利的信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