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5 20:40:36
對于近期引起市場熱議的養老目標基金,其實各家基金公司很早便開始有所行動。他們都準備到了什么程度呢?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肖鴻月
隨著《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的發布,各家基金公司也真正開始行動了起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多家基金公司已經在上周末的時候對《指引》進行了一番解讀。有基金公司人士就表示,“我(上)周末都在寫關于《指引》的材料。”
這類產品離我們越來越近,那么,它究竟離投資者會有多近?基金公司又都準備到了什么程度呢?
說到養老目標基金的準備情況,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前期就有準備產品,《指引》正式出來,肯定就是按照規定做相應修改然后上報。”
記者獲悉,早在年前的時候,滬上已經有基金公司做足了“功課”,只待政策一落地便會將產品上報。當《指引》發布之后,滬上有基金公司人士就說道,“我們是產品準備好了,團隊、系統都好了。”
此外,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我們提前就準備了幾只產品,并且早就已經在做測試了,接下來就是等著報產品了。”
在廣深地區,基金公司也是反應迅速。某基金公司人士回復稱,“(上)周末已經在趕產品材料了,在準備上報了。”另一家基金公司也說道,“雖然目前還報不了,但我們肯定會爭取第一批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相比于基金公司的火熱籌備,在目前排隊審批的FOF產品中,其實也已經有相類似的“目標日期基金”。該只基金在2017年6月上報,2017年8月10日收到了第一次反饋。雖然基金并非以“養老”命名,稱不上是第一只養老目標基金,但這可能是離《指引》中提及的“采用目標日期策略的基金”,最為接近的一只產品了。
記者從多家基金公司獲悉,雖然大家都已經對產品早做準備,周末也加班加點地制作材料,但目前養老目標基金都還報不了。
對此,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要等協會出養老公募的基金經理注冊安排。”
按《指引》規定,基金管理人應當優先選擇具備以下條件的投研人員,擔任養老目標基金的基金經理:(一)具備5年以上金融行業從事證券投資、證券研究分析、證券投資基金研究評價或分析經驗,其中至少2年為證券投資經驗;或者具備5年以上養老金或保險資金資產配置經驗;(二)歷史投資業績穩定、良好,無重大管理失當行為;(三)最近三年沒有違法違規記錄;(四)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對養老公募的基金經理要求上,此次《指引》與之前的征求意見稿相比,其實對基金經理任職的門檻有所降低。不過,從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在養老目標基金的團隊組建方面,基金公司準備得還是非常充分的。
滬上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我們是)外部招聘,內部抽調,組建了一個專門的團隊,把這個當核心戰略業務籌備的。”
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則說道,“我們很早就有專門的團隊在做這塊內容,他們是只負責這方面的事情,前前后后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這中間其實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細節。”
另外,從部門的劃分來看,記者還了解到,有的基金公司把團隊放在“養老金部門”,而有的基金公司則把團隊放在“FOF部門”,歸屬有些不一樣。
總的來說,基金公司對于養老目標基金的準備比較充足,究竟誰會是第一批養老目標基金的管理人呢?我們也將持續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