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3 01:18:25
維珍創意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幅度在88.57%~91.21%;御銀股份營業總收入、營業利潤、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分別減少27.27%、31.21%、36.73%。一些開展ATM機相關業務的公司接連受到移動支付的沖擊。
每經編輯|邊萬莉
每經記者 邊萬莉 每經編輯 姚祥云
“您好,可以借我100現金充下地鐵卡嗎?我給您支付寶或微信轉賬”,移動支付的迅速發展讓支付更加便捷,越來越多的人出門不帶現金,甚至幾個月不去銀行柜臺或者ATM機辦理業務。
近期,以維珍創意(430305)為代表,一些開展ATM機相關業務的公司陸續發布了2017年業績預告公告。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大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易觀分析師王蓬博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移動支付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主要還是因為人們的支付習慣改變了。未來,ATM機的數量可能還會下降。
3月9日,維珍創意發布的2017業績預報顯示,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0萬元~390萬元,同比下滑幅度在88.57%~91.21%。關于業績下滑的原因,維珍創意在公告中提到,“2017年支付寶、微信支付迅猛發展,移動支付替代了大量的小額現金支付,嚴重影響了銀行ATM等自助設備的布放,造成公司全年業績出現大幅下降”。
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認為,移動支付在客觀上替代了現金交易,而ATM主要功能就是提供現金和轉賬,這些均可足不出戶隨時隨地在手機上完成。因此,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對ATM機相關產業產生了一定的沖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將業績下滑原因指向移動支付的企業并非只此一家。ATM設備生產商新達通(430596)在公告中同樣提到,2017年預計由盈轉虧,并提到,“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金融自助設備的市場總體需求量明顯下降,同行業競爭加劇,設備銷售價格持續走低,使得產品銷售毛利出現下降”。開展ATM產品銷售和ATM合作運營服務業務的御銀股份業績預報顯示,營業總收入、營業利潤、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分別減少27.27%、31.21%、36.73%。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受國內宏觀經濟和行業需求減少的影響,2017年營業收入下降所致。
開展ATM設備安全防護產品的創新設計、生產及銷售的銀維股份也曾在半年報中提到,2017年度,經營業務開展有所緩慢,較2016年上半年業績下滑。受市場競爭環境影響,銷售價格有所降低,同比降低9.86%,市場開拓未取得較大突破。
王蓬博認為,移動支付的場景覆蓋比較豐富,不用擔心現金找零、丟失問題,但在沒有網絡、沒有電等情況下,ATM機還是有需求的,只是需求量不再這么多。
央行發布的《2017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移動支付業務量保持較快增長。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1525.80億筆,金額2419.20萬億元。其中,網上支付業務485.78億筆,金額2075.09萬億元,筆數同比增長5.20%,金額同比下降0.47%;移動支付業務375.52億筆,金額202.9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06%和28.80%。東方證券研報分析認為,隨著移動化逐漸成為互聯網常態、掃碼支付得到政策規范和認可、以及生物識別技術日益豐富和成熟,未來移動支付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尤其是在線下小額零售領域存在繼續拓展和不斷提升覆蓋率的機會。
移動支付對ATM機相關產業的影響,從近年來ATM機的數量變化便可窺得一二。據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聯網ATM數量92.42萬臺,較2015年末增加5.75萬臺,增長率為6.63%。而2011年、2012年、2013年全國ATM機數量分別為33.38萬、41.56萬、52萬,ATM機增速逐年放緩,表明了移動支付興起后帶來的明顯替代效應。對于未來移動支付是否會取代ATM機的問題,劉剛認為,中國各地區的發展差異很大,不發達的地區仍比較依賴現金交易,但單純的ATM機會銳減,逐漸轉型為更為智能的VTM(遠程視頻柜員機)或者ITM(互動交易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大多數ATM機相關產業的企業業績受到了沖擊,但仍然有企業“凌寒獨自開”。廣電運通(002152)2017年業績快報顯示,營業總收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同比增加0.63%、6.68%。該公司表示,2017年公司除穩步推進新一代ATM產品切換外,還積極探索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全球化視野和資本手段,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王蓬博向記者表示,ATM機作為銀行網點業務辦理的一種補充方式具有很大意義。相關廠商對移動支付市場的變化察覺較晚,未能及時作出應對。但實際上,還是有很多轉型的方向。銀行現在需要的是更加智能化的產品,不僅是能存取款,還能替代人工辦理業務。那么,廠商就可以改良原有產業,增強產品智能化。除此之外,還可以考慮向別的相近行業延伸。
(實習生胡琳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