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10 20:51:43
近日,基金業協會披露了基金管理機構非貨幣公募基金月均規模前20名,數據顯示,在2018年一季度月均規模排行中,易方達、中銀基金和華夏基金位列前三,分別達到2650.44億元、2557.55億元和2224.82億元。
每經記者|黃小聰 每經編輯|葉峰
近日,基金業協會披露了基金管理機構非貨幣公募基金月均規模前20名,數據顯示,在2018年一季度月均規模排行中,易方達、中銀基金和華夏基金位列前三,分別達到2650.44億元、2557.55億元和2224.82億元。
除了決出前三甲,在其它基金公司的規模變動中,其實也是看點頗多,特別是如果跟去年一季度相比,更是變化驚人,有的基金公司月均規模甚至下降超過一半。
中銀基金躋身前三
總的來看,在2018年一季度中,非貨幣月均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基金公司有15家,相較于2017年的月均數據,此次“千億基金公司”增加了一位。
此外,相較于2017年的數據,多家基金公司的規模發生了明顯的變化,2017年非貨幣月均規模前三位的是工銀瑞信、博時基金和易方達,彼時中銀基金以月均2005.22億元排在第6位,而到了今年一季度,中銀基金月均規模已經攀升至第2位,而且規模增長幅度超過25%。
值得一提的是,農銀匯理基金以1029.57億元的規模排在第15位,從近一年的數據來看,這也是農銀匯理基金第一次躋身非貨幣月均規模的前20位;同樣在這一年中,首次躋身20強的還有東證資管,其以827.83億元的月均規模排在第19位。
此外,月均規模增幅比較明顯的基金公司還包括興全基金、匯添富基金等,其中興全基金2017年月均規模為663.01億元,而今年一季度,月均規模上升至1180.22億元,增幅超過50%。
部分公司月均規模降幅超一半
而如果相比于2017年一季度,個別基金公司的規模變化更是明顯,比如工銀瑞信,2017年一季度時,非貨幣月均規模達到3371.5億元,而到了2018年一季度,已降至1290.16億元,降幅超過一半。
從去年一季度至今,這一年時間以來,被擠出非貨幣規模前20位的基金公司包括諾安基金、長城基金、中歐基金等。
可以看出,短短一年時間,各大基金公司的非貨基比拼還是非常激烈,而且變化非常明顯,那么究竟原因出在哪呢?從另外一個數據對比,或許就能得出答案。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混合基金的份額為14689.24億份,凈值規模為17143.39億元,而2017年一季度末,混合基金的份額為18866.18億份,凈值規模為20680.12億元,可以看出,雖然這一年來,混合基金不斷在發行,但是不管從份額還是凈值規模來看,都出現了明顯縮減。
在混合型基金中,特別值得關注的就是一些機構定制基金,在這一年中,多只機構定制基金均出現了大規模贖回的情況,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其實也正是部分基金公司月均規模出現如此明顯變動的原因之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