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19 22:18:34
藍曉科技與錦泰鋰業簽訂3000噸/年碳酸鋰生產線建設、運營和技術服務合同,合同金額為4.68億元。根據合同具體內容,生產線投產后,由錦泰鋰業按照合同約定向藍曉科技分期支付建造款。生產線投產運營期間,錦泰鋰業按合同約定向藍曉科技分期支付生產線的運營管理費用和利潤分成。
每經記者|謝振宇 每經實習記者|胥帥 每經編輯|張海妮
6月18日晚間,藍曉科技(300487,SZ)發布了一則訂單公告。公告稱,藍曉科技與青海錦泰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泰鋰業)簽訂3000噸/年碳酸鋰生產線建設、運營和技術服務合同,合同金額為4.68億元。該合同金額是藍曉科技2017年度營業收入的105.31%。
相關信息顯示,藍曉科技此番合同與錦泰鋰業10000噸/年的碳酸鋰項目有關。公司證券部有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這是屬于第二期7000噸/年碳酸鋰項目的一部分。”
藍曉科技與錦泰鋰業簽訂3000噸/年碳酸鋰生產線建設、運營和技術服務合同,合同金額為4.68億元。根據合同具體內容,生產線投產后,由錦泰鋰業按照合同約定向藍曉科技分期支付建造款。生產線投產運營期間,錦泰鋰業按合同約定向藍曉科技分期支付生產線的運營管理費用和利潤分成。
這則合同對藍曉科技意義重大:合同金額是藍曉科技2017年度營業收入的105.31%。
藍曉科技的主營收入來自其吸附分離技術,這部分的毛利率為40.3%。資料顯示,藍曉科技擁有自主研發的針對我國青海鹽湖特點的吸附分離提鋰技術。在這之前,藍曉科技與藏格鋰業簽訂了1萬噸/年鹽湖提鋰項目。不過,上一次主要是針對鹽湖鹵水提鋰裝置設備購銷,而這一次藍曉科技則參與到項目的利潤分成。
錦泰鋰業主要項目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行委巴倫馬海礦區。據介紹,錦泰鋰業依托柴達木盆地的優勢資源,初步形成了以鋰鹽、鉀鹽資源綜合開發、生產、銷售為主的鹽湖企業。
根據冷湖行政委員會官網信息,錦泰鋰業有1萬噸/年碳酸鋰項目尚在進行中。
冷湖行政委員會官網信息顯示,錦泰鋰業的10000噸/年碳酸鋰項目具體分兩期進行。該項目于2016年7月啟動,當年完成一期3000噸/年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主體設備安裝,2017年4月投產。此次二期開工,項目主體預計今年10月份完工,12月份開始單機調試,2019年初正式投產。綜上來看,錦泰鋰業尚有7000噸/年的碳酸鋰項目正在進行中。
6月19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藍曉科技證券部。“因為這是客戶的信息,需要和下面的項目經理落實。”有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錦泰鋰業3000噸/年的一期碳酸鋰項目是已經完成的,公司此次簽訂的合同是二期項目,“主要是承擔其中的3000噸/年碳酸鋰項目。”
為何一期項目沒有選擇藍曉科技,而錦泰鋰業在二期項目選擇與藍曉科技合作?“一期用的是萃取法,這一次采用的是吸附分離方式。”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萃取法提鋰和吸附分離提鋰有何區別呢?根據招商證券一份研報介紹,吸附法和萃取法均為鹵水提鋰的工藝。從實際情況來看,吸附法符合我國鹽湖特點,工藝簡單,回收率高,從經濟和環保角度考慮很具有優勢,尤其適合高鎂鋰比鹽湖鹵水體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