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26 16:48:26
每經記者|李可愚 每經編輯|陳旭 每經實習編輯|盧九安
圖片來源:攝圖網
8月26日,以“冬奧都市圈與新消費升級”為主題的“2018崇禮(夏季)中國城市發展論壇”在河北崇禮舉行。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高培勇在論壇上表示,最近一段時間圍繞經濟運行的新形勢,政策建議大體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減稅;二是擴大基建投資。
高培勇強調,無論是減稅還是擴大基建投資,都不是新提法、新字眼,都是大家頗為熟悉的經濟政策和手段。他就減稅問題分析認為,它主要瞄準的是降成本,“今天談到減稅時,有兩個重要的標志特別值得關注:第一,不是總量性的減稅,而是結構性的減稅;不是減稅就減了,而是瞄準特定的部位和特定的群體而實施的減稅。第二,所瞄準的不是擴大內需,而是降成本。”
他具體舉例說明稱,首先,迄今為止的減稅措施,減的基本都是間接稅,而不是直接稅。目前減稅最大的項目是營改增,而營改增的納稅人是企業。營改增不管涉及增值稅還是營業稅,都屬于在流轉環節所增的稅,涉及的小稅種也屬于都是流轉稅系列的稅種。
其次,減的稅都是企業稅,而不是個人稅。每當重要的公告發布時,強調減稅降費主要減的是涉企收稅、涉企收費,基本上沒有涉及個人。
再次是減稅的資金來源,盡管在執行過程中有偏差,但是在目標上所依賴的是減少政府支出,以削減政府支出為通道,來減少企業的涉稅、涉費問題。
而在談及當前的基建投資上,高培勇表示,今天談到擴大基建投資和十年前所采用的那種擴大投資思維理念和行動路線都是不一樣的,特別是不再以舉債的方式、以擴大赤字的方式來擴大內需、擴大投資。當前從財政政策的表現上看,對于財政赤字問題顯示出了非常謹慎的態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