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8-12-17 07:56:42
據同花順統計,目前港股市場上共有101只家上市公司停牌,其中56家停牌時間超過一年,甚至出現自2010年9月停牌至今的公司。難道,港股也有任性停牌的“奇葩”?這些公司究竟為何長期停牌?港股的停牌制度與A股又有什么不同?
12月14日,重挫近64%的金誠控股在午后1時38分短暫停止買賣,公告稱將發布有關公司股價及成交量的不尋常變動及內幕消息。除了金誠控股外,上周還有靖洋集團、順風清潔能源、中國瀚亞三家港股公司停牌。
據同花順統計,目前港股市場上共有101只家上市公司停牌,其中56家停牌時間超過一年,甚至出現自2010年9月停牌至今的公司。難道,港股也有任性停牌的“奇葩”?這些公司究竟為何長期停牌?港股的停牌制度與A股又有什么不同?
在內地證監會發布《關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制度的指導意見》之前,A股市場上“隨意停、籠統說、停時長”的停牌“老毛病”由來已久。相較而言,港股的停牌制度通常被認為比較規范,停牌時間也比較短,甚至出現過有上市公司增發H股,其H股不停牌而A股停牌的現象。不過,這并不能避免港股市場上出現長期任性停牌的“僵尸股”,也有一些公司一停就是好幾年,“甚至特首換人了,投這家公司的錢還沒出來。”一位業內人士說。同花順的統計顯示,目前港股市場上共有101只家上市公司停牌,其中56家停牌時間超過一年,停牌時間超過5年的有9家。
統計顯示,天然乳品停牌時間已經超過8年。公司是專業從事牧場管理、經營,乳制品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跨國集團公司。2009年,公司的前身金匯礦業引入戰略投資者,計劃以發行可換股債券的方式收購新西蘭最大私人牧場,由于參與此次收購的3名前董事涉嚴重欺詐違法行為,該收購最終擱淺,公司也因未經股東批準就對收購事項進行改動等違規問題,遭到港交所譴責,于2010年9月起一直停牌。公司在2016年底就已啟動清盤,目前仍處于除牌程序第三階段。今年中,公司開始謀求賣殼復牌。6月15日,天然乳品發布公告稱擬收購一家中國房地產商,并觸及標的公司的反向收購,公司已于6月12日向港交所提交復牌建議。11月2日,公司公告正在回應港交所關于復牌建議的查詢,不過有業內人士預計,其復牌之路充滿變數,前景并不樂觀。
主營從事黃金開采業務的瑞金礦業停牌時間也已超過7年。瑞金礦業宣布自2011年5月27日起停牌,原因是涉嫌操縱股價、財務造假、人事頻繁變動等等問題;直至今年10月31日,瑞金礦業公告赤峰兩座金礦復產尚無具體計劃或時間表,繼續停牌。
另一家停牌時間超過7年的公司是中大國際,其于2011年9月5日停牌。公司于2018年6月15日,就除牌決定向上市委員會提出覆核申請,除牌決定覆核聆訊于9月4日舉行。9月18日,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決定拒絕接納公司申請進一步延長時間提交新上市申請至2018年10月30日,據此,參照除牌決定,公司股份根據上市規則第17項應用指引將被取消上市。對此,公司公告,在10月2日已向上市(上訴)委員會提出復核申請。
此外,停牌時間超過5年的上市公司還有2012年停牌的博士蛙國際、中國高精密,2013年停牌的王朝酒業、中國龍天集團、中國源暢等。一般來說,長期停牌原因主要是公司出現嚴重財政困難或未能維持足夠業務運作;或是被監管機構調查、會計失當、未能刊發財務業績及內部監控嚴重不足等重大違規違法問題所致。
為應對上市公司股份長時間停牌的問題,今年5月港交所又一次修改上市規則,為“僵尸股”設下除牌大限,容許港交所在發行人持續停牌18個月后將其除牌。
新修訂的上市規則在8月1日生效,其中一條細則可謂是專治長時間停牌上市公司的“猛藥”。即在新規生效當日已連續停牌長達12個月及以上的,18個月的摘牌倒計時將從生效日期前6個月開始計算,也就是說,這類長期停牌公司如果不抓緊復牌,在新規生效后的12個月后,就會被摘牌、取消上市地位。港交所集團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表示,新修訂的上市規則將鼓勵發行人在停牌后盡快恢復股份買賣,預計未來上市公司長期停牌的數目及時間都會大幅減少。通常來說,港股上市公司停牌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類別:一種是主動按條例要求,停牌披露信息或主動申請停牌披露相關信息。另一種是被動因違規而被交易所監管要求臨時或直接勒令停牌。
近期停牌的港股公司主要是第一種情況。例如,金誠控股12月14日大跌63.86%后于1時38分起停牌,聲稱是為了刊發公司股價及成交量不尋常變動及內幕消息的公告;12月13日停牌的靖洋集團則公告是因為待刊發非常重大收購事項;12月11日停牌的順風清潔能源則表示待刊發一則有關出售一間附屬公司的非常重大的出售事項及關連交易的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A+H兩地上市的公司,有時會出現停牌并不同步的情況,主要是香港、內地兩地交易所將根據各自的規則,決定A+H股上市公司在各自市場是否需要實施停牌。這種非對稱停牌的現象并不少見。例如,2015年12月18日,因籌劃資產重組,鄭煤機A股、H股同時停牌,隨后盡管相關交易仍在討論磋商之中,但其H股在2016年1月12日已先行復牌,而其A股直至2016年4月8日才復牌,A、H停牌時間相差接近3個月;2017年10月31日,白云山的A股發布重大資產重組的停牌公告,而白云山H股僅發布了一個關于內幕信息公告后繼續正常交易,并未停牌。
東方證券表示,隨著內地與香港證券市場的發展和不斷融合,具有明顯特色的港交所的停、復牌制度中的合理內容值得我們借鑒。對于停、復牌問題的基本原則,港交所規定“為保障投資者或維持一個有秩序的市場,無論是否應上市公司的要求,港交所均可在其認為適當的情況及條件下,隨時暫停任何證券的買賣”。在這基本原則之下,港交所對于上市公司信披充分性的把握表現出明顯的特點,就是在面對不確定信息時,更傾向于要求公司充分披露有關事項的不確定性及風險,而不會等待相關信息全部確定后再要求公司披露。
東方證券認為,這可以看出,在成熟市場當中,監管者主要解決的是信息披露到何種程度就被認為是充分,進而讓市場恢復交易,傾向于將信息不確定的風險交由市場本身來解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