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1 19:54:19
2018年全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80987億元,在規模上再創歷史新高。不過,消費增速比2017年全年放緩1.2個百分點,為9.0%,這也是自2004年以來消費首次未能實現兩位數增長。專家分析認為,隨著經濟結構轉型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消費增速必然會出現調整,這也是符合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旭
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突破4億人大關,這成為促進消費轉型升級最穩健的動力,也幫助2018年的消費領域再次交出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2018年全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80987億元,比上年增長9.0%,保持較快增長。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45311億元,增長5.7%。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也是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首次突破38萬億元大關,在規模上再創歷史新高。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消費升級的角度來看,創新型的產品、新的消費對象不斷涌現,從而激發了消費熱情。此外,新的消費業態、商業模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消費行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增收降稅等政策紅利的密集釋放,也對激發消費起到顯著提升作用。”
圖片來源:新華社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一年增長9.0%,增速比2017年全年放緩1.2個百分點。
通過梳理可以發現,自2004年以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連續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盡管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創歷史新高,不過增速卻有所放緩,出現個位數增長。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表示,隨著經濟結構轉型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消費增速必然會出現調整,這是符合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
“從消費階段看,過去是解決溫飽的消費,很多消費產品從無到有,比如家電、汽車等,都經歷過快速增長期。現在我國已經進入消費升級階段,大部分產品的擁有比率已經較高,過去消費增長快的領域增速自然會逐漸放緩,消費升級又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因此整體消費增速放緩是正常現象。”劉學智說。
從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2716億元,增長9.5%;商品零售338271億元,增長8.9%。其中,消費升級類商品較快增長,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化妝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分別比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高3.9、3.2和1.4個百分點。
此外,網絡消費繼續保持高增長的態勢。據統計,2018年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90065億元,比上年增長23.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0198億元,增長25.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8.4%,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9867億元,增長18.7%。
消費為何能維持強勁的走勢?這與居民收入的穩步提高密切相關。寧吉喆在發布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據國家統計局測算,我國中等收入群體人口已經超過4億人。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快于人均GDP6.1%的增速。
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增長7.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與此同時,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85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增速比上年加快0.8個百分點。
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112元,增長6.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124元,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4%。
由此可見,農村居民無論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人均消費支出的增長速度,均高于城鎮居民。
趙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農村正處于消費轉型升級的快速發展階段,消費支出的動力特別強勁,消費的意愿也特別明顯。所以,在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鎮的基礎上,消費支出的增長有著足夠的支撐。
此前在1月1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消費升級話題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是商務部深入實施消費升級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2019年,將繼續從供給側入手,著力推進相關措施的實施,讓城鄉市場旺起來。
趙萍對記者表示,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出現放緩,存在受到通訊類產品和汽車等拖累的情況。2018年下半年以來,通訊類產品和汽車消費一直處于負增長狀態,而這兩者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占比是比較高的。“2019年,國家將出臺更多的支持政策來促進居民消費,包括對汽車和通訊類產品的支持。因此,今年全年社零總額的增速有望回到10%左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