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26 16:17:44
每經記者|曾劍 每經編輯|梁梟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國際電信協會常務理事呂廷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曾劍 攝
在今日(5月26日)下午舉行的2019數博會“5G智聯萬物,數字慧通未來”高端對話上,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國際電信協會常務理事呂廷杰表示,5G時代,運營商將形成四大商業模式:
其一,基于流量的商業模式。5G早期最先成熟的是增強移動寬帶(eMBB)應用場景,該場景主要面向個人消費(2C),該場景下流量經營仍然是運營商的主要商業模式,5G時代,運營商需要加快用戶管道升級,實現差異化的流量收費模式。
其二,基于連接的商業模式。對于大連接場景,連接是基本收入來源。該場景下,可以單獨提供連接,也可能包括一些終端設備和模組,運營商可以按照物聯網設備采用卡用戶收益(月/年)等方式收費。
其三,基于網絡切片的商業模式。5G時代,運營商能夠提供根據不同垂直行業和特定區域定制化網絡切片以支撐相應的業務開展,對于垂直行業用戶,可以直接向運營商購買網絡切片,一般采用按年計費的方式。
其四,基于完整解決方案的商業模式。對于某些垂直行業,比如制造業來說,當前制造企業面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的挑戰,運營商可以依托5G服務提供商的優勢,為工業企業提供包括工廠內外連接,平臺層一整套解決方案,按年度收取服務費。相較于前幾種模式,該商業模式的附加值更高,但運營商在垂直行業的專業對手更多,競爭也更加激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