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05 19:30:12
每經記者|王帆 每經編輯|梁梟
在第十七屆中國ECR大會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發表主題演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帆 攝
6月5日,第十七屆中國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高效消費者響應)大會在青島舉行,會議圍繞新技術新理念如何助推快消行業發展、高效響應消費者多元化需求展開探討。會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彭建真發表了“中國零售業創新與展望”的主題演講。
彭建真表示,中國零售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1995年前后開始的模仿和跟隨階段,以模仿家樂福和沃爾瑪的超市百貨、大賣場為代表;二是模仿中創新的階段,以2000年前后當當、淘寶、京東的創立為標志;三是2016年開始的創新商業模式階段,如盒馬鮮生、社區團購、拼多多等新業態。
談及2016年中國零售行業發生的巨變,彭建真認為有四個原因。
首先是消費者的變化。當今消費者需要對商品有更多的觸點,導致光顧實體門店的意愿在下降,零售商需要通過門店的小型化、商品結構的調整、增加渠道等方式進行應對;
二是游戲規則的變化。如阿里、騰訊、亞馬遜擁有非常大的生態系統,允許他們在創新時不計成本,而傳統的零售企業只有通過買賣商品這種單一的盈利模式去和一個生態系統對抗;
三是資本對整個零售行業的重塑。資本首先關注的是企業能否給消費者帶來新的商業價值,能否培養消費習慣,第二步才考慮盈利模式。
此外,彭建真還重點提到了技術對零售行業的塑造:“如今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智能語音等技術極大地塑造了零售行業,帶來商業模式的突破,降本提效的同時提升了用戶體驗,鏈接商品的方式變得不可思議。”
但他指出,在技術的投入上,傳統零售企業面臨兩難境地:如果投入巨大成本自己做技術很難支撐下去,而如果使用外面的技術則擔心其他企業不了解自己的商業邏輯。
“我們建議零售企業至少有一個懂技術的CIO,讓企業在和外界的技術公司,以及愿意賦能的企業打交道時,能有一個在同個頻道交流的人。這是我們現階段大多數零售企業可以做的選擇。”彭建真建議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