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27 22:59:18
6月27日,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清所發布公告稱,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債券簡稱:18中信國安MTN001)未能按期足額償付利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每經記者|冷輝 每經編輯|盧九安
圖片來源:攝圖網
6月27日,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國安集團”)在上清所發布公告稱,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債券簡稱:18中信國安MTN001)未能按期足額償付利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為資產總計2000億元左右的企業,卻無法兌付“18中信國安MTN001”區區0.84億元的利息,讓人不勝唏噓。而此次也非中信國安集團首次違約,今年早些時候,中信國安集團也曾發生過債權投資計劃未能按時付息、“15中信國安MTN001”利息兌付違約等情況。
根據公告,“18中信國安MTN001”應于2019年6月27日付息,本期應償付利息金額為0.84億元,截至到期付息日終,中信國安集團未能按照約定籌措足額償付資金,“18中信國安MTN001”不能按期足額償付利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18中信國安MTN001”發行總額為人民幣12億元,債券期限2+1年,本計息期債券利率為7%,本期債券主承銷商為招商銀行、中信證券,當前中信國安集團主體評級為C,本期債券債項評級為C。
中信國安公告截圖
中信國安集團表示,本期債券利息兌付違約的原因是公司流動資金緊張。公司正在通過多種途徑積極籌措資金,并加強自身經營,努力保障后續債務融資工具到期償付。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信國安集團之前就已經有過違約案例。
根據北京銀行(601169.SH)2019年3月的相關公告,北京銀行于2015年7月31日開立了一筆保險債權融資計劃保函,為“中信國安棉花片危改項目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項下融資本金25億元及利息提供擔保,保函到期日為2021年7月31日,實際融資期限5年。而該筆保函項下被擔保人即為中信國安集團。當時,中信國安集團未能按期償還該債權投資計劃項下2019 年一季度利息,北京銀行依據保函條款約定,履行了3945.375萬元的擔保責任。
稍早前的公告顯示,2019年5月,根據上述債權投資計劃合同約定,經債權投資計劃項下受益人大會表決通過,該筆債權投資計劃提前到期;6月20日,由于中信國安集團未能自主償付,北京銀行作為擔保人,依據保函條款約定,主動履行了全部本金及利息的擔保責任。
另外今年4月28日,中信國安集團2015年發行的一期中期票據“15中信國安MTN001”也發生了利息兌付違約。“15中信國安MTN001”發行總額為30億元,本期應償付利息金額為1.95億元。
對于有擔保的債權來說,有擔保人代償無疑是幸運的。但就中信國安集團而言,存在不少無擔保的債務,其發行的不少債券也都沒有擔保。
Wind數據顯示,中信國安集團目前存續債券共有8只,合計債券余額150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債券有3只,債券余額合計60億元,1~3年內到期的共有5只,債券余額合計90億元。已經實質違約的債券有2只,債券余額合計42億元,即“15中信國安MTN001”、“18中信國安MTN001”。尚未違約的債券有6只,債券余額合計108億元。
中信國安債券統計 wind 截圖
財務報告數據顯示,中信國安集團2018年末資產負債率為86.11%,2019年一季度末時資產負債率又有所增加,高達86.89%。2018年末,中信國安集團總資產1981.57億元,總負債1706.38億元,凈資產275.18億元;2019年一季度末,其總資產為1928.92億元,總負債1676.13億元,凈資產252.80億元。根據中信國安集團披露的財務信息,除了市場上公開的債券之外,其還有大量的負債存在。
經營方面,中信國安集團的情況也表現不佳。2018年,中信國安集團由盈轉虧,而且是虧損巨大。其2017年度的凈利潤為6.92億元,而在2018年度全年虧損42.55億元。2019年一季度公司延續虧損態勢,該季度中信國安集團虧損8.52億元。
作為債券市場的發行人,中信國安集團的主體評級早已經被下調至C。此外,公司還面臨著多起訴訟和大量資產被凍結的情況。
以今年3月份中信國安集團的一份公告為例,公司披露了五起訴訟情況,公司相關資產因中關村銀行、北京銀行、華鑫信托、廣發銀行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被司法凍結,另有相關資產被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輪候凍結。
當前,擺在這家2000億元資產的中信國安集團面前的,恐怕不只是高額負債需要償還,與債務逾期、違約相關的事項也亟待處理。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