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14 21:58:27
今年2月以來,多地證監局紛紛發布通知開展私募基金專項檢查。而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私募行業現場檢查進入到了高潮期。在10月12日,浙江證監局一口氣出具了10份監管函,其中浙江浙商產融資產旗下三家私募公司赫然在列。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吳永久
今年2月以來,多地證監局紛紛發布通知開展私募基金專項檢查。而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私募行業現場檢查進入到了高潮期,在10月12日,浙江證監局一口氣出具了10份監管函,其中浙江浙商產融資產旗下三家私募公司赫然在列,而股權穿透之后,浙江浙商產融資產背后可謂是知名公司云集。另外在開展2019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工作中,杭州纖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存在不配合開展現場檢查工作的情形,被浙江證監局采取監管談話行政監管措施。
今年2月以來,多地證監局紛紛發布通知開展私募基金專項檢查。而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私募行業現場檢查進入到了高潮期。在10月12日,浙江證監局一口氣出具了10份監管函,其中浙江浙商產融資產旗下三家私募公司赫然在列,包括浙江浙商產融資產持股51%的浙銀匯智(杭州)資本、浙江浙商產融資產持股51%的浙銀博匯(杭州)資本、以及浙江浙商產融資產持股的浙銀伯樂(杭州)資本,上述三家私募均被浙江證監局責令改正。
具體來看,浙銀匯智(杭州)資本存在多起不合規行為,其中部分私募基金未對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進行評估;部分不進行托管的私募基金未在基金合同中明確保障私募基金財產安全的制度措施和糾紛解決機制;第三是部分私募基金對外投資不符合基金合同的約定。第四是部分私募基金未向投資者披露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情況。而浙江浙商產融資產持有浙銀匯智(杭州)資本51%的股權,浙銀匯智(杭州)資本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淵間接持有49%的浙銀匯智(杭州)資本。
另外浙江浙商產融資產持股51%的浙銀博匯(杭州)資本旗下個別基金未在基金業協會辦理基金備案手續。其次是個別基金通過協議約定對優先級有限合伙人變相保本保收益。據啟信寶數據顯示,另外上海博稷投資持有浙銀博匯(杭州)資本49%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23日才把股權過戶給浙江浙商產融資產的浙銀伯樂(杭州)資本,旗下個別基金未在基金業協會辦理基金備案手續。其次是個別基金通過協議約定對優先級有限合伙人變相保本保收益。第三是個別基金的關聯交易行為未經過公司內部投資決策委員會的決策審批,未完成投資標的的工商變更確權,未向投資者有效披露關聯交易架構情況。據啟信寶數據顯示,今年8月23日,公司的其中一位股東由浙江浙銀資本變更為浙江浙商產融資產。
據啟信寶數據顯示,股權穿透之后,浙江浙商產融控股有限公司持有浙江浙商產融資產97%的股份。浙江浙商產融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有浙江浙商產融控股有限公司99.99%的股份。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浙江浙商產融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背后的合伙人中知名公司云集。其中就有宜華集團、浙江永利實業、浙江恒逸集團、浙江盾安實業、新湖中寶、和潤集團、泰禾集團、華孚控股、剛泰集團、顧家集團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除了上述三家私募外,浙銀復成(杭州)資本管理的個別基金未在基金業協會備案,且對該基金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評估時間晚于合伙協議簽訂時間等因素,從而被責令改正。浙銀匯地(杭州)資本也被采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公司個別基金未在基金業協會辦理基金備案手續,個別基金通過協議約定向優先級份額持有人保本保收益,未如實向投資者披露可能存在的利益沖突情況以及可能影響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大信息等而被責令改正。
值得注意的是,在開展2019年私募基金專項檢查工作中,杭州纖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存在不配合開展現場檢查工作的情形,上述行為違反了《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四條、第三十一條的規定。按照《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決定對杭州纖益資產法定代表人采取監管談話行政監管措施。
而據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杭州纖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陳明圓,從其履歷來看,其曾在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間,任職于中信期貨研究部部門經理,此后在海銀金融控股集團任職人事總監,此后在五牛股權投資基金任職人事副總。杭州纖益資產在基金業協會備案了9只私募產品。
此外在同一天,浙江證監局還對浙江誠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采取責令改正監管措施的決定,主要是公司部分私募基金未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機構對私募基金進行風險評級,未將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與私募基金風險等級進行匹配。其次是未及時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更新經營地址相關信息。
對此私募排排網研究中心告訴記者,未來監管談話會成為一種常態,其實私募基金監管趨嚴對行業是一種長遠的利好,加強行業的優勝劣汰有利于行業長期的健康發展,淘汰“偽”私募,促使投資者選擇優秀的私募基金,形成良性循環。另外這也是監管層對投資者的一種保護,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給投資者提個醒,避開更多的雷區,真正把投資者保護落到實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