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20 17:58:44
2019年11月8日,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等再融資規則公開征求意見,擬從精簡發行條件、優化非公開發行制度安排等方面對再融資規則進行修訂,這也使得沉寂已久的上市公司定增又開始受到市場關注。
每經記者|楊建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期二級市場再融資出現“松綁”跡象,2019年11月8日,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等再融資規則公開征求意見,擬從精簡發行條件、優化非公開發行制度安排等方面對再融資規則進行修訂,這也使得沉寂已久的上市公司定增又開始受到市場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部分前期已經遞交再融資方案的上市公司也“忍不住”了,開始取消此前的再融資計劃,撤回并重做方案。
記者注意到,在證監會就修改再融資規則公開征求意見之后,已經有三家上市公司終止了此前的再融資方案,其中有兩家公司表示,后續將根據資本市場的情況采取適當融資方式,推進擬募投項目的實施。
中嘉博創在11月20日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決定終止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并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撤回相關申請文件。公司于今年1月4日發布的擬發行可轉債募資方案顯示,公司計劃通過發行可轉債募集不超過6.97億元,投資于智能通信服務平臺項目等四個項目。對于終止原因,公司表示:“鑒于市場環境和融資政策發生變化,公司綜合考慮目前的實際經營情況及資金需求,對比多種融資方案后,經審慎研究,并與中介機構深入溝通后,公司決定終止本次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事項,并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撤回相關申請文件。”
在之前一天的2019年11月19日,遠大智能也發布了關于終止公司2019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并撤回申請材料的公告。據遠大智能9月披露的方案,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5.2億元,投資于軌道交通車輛智能制造裝備與焊接磨削一體化機器人系統產業化項目。對于本次終止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的原因,公司表示:“鑒于資本市場環境及趨勢變化和公司戰略規劃調整,經公司綜合內外部各種因素的考慮和審慎分析,并與保薦機構等多方反復溝通,公司決定終止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并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撤回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
而就在證監會公開征求意見的當日,即2019年11月8日,創業黑馬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并向證監會申請撤回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材料。至于終止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原因,公司也同樣表示:“鑒于資本市場環境及趨勢變化,經公司綜合內外部各種因素的考慮和審慎分析,并與保薦機構等多方反復溝通,公司決定終止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并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撤回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終止再融資的公司中,遠大智能和創業黑馬均表示,后續公司將根據資本市場及公司經營進展等情況采取適當融資方式,推進擬募投項目的實施。
2019年11月8日,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等再融資規則公開征求意見,擬從精簡發行條件、優化非公開發行制度安排、適當延長批文有效期和方便上市公司選擇發行窗口等方面對再融資規則進行修訂,這使得沉寂已久的定增市場又開始受到市場關注。
征求意見稿顯示,從發行條件來看,取消創業板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取消創業板上市公司公開發行證券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于45%的條件。從發行對象上來看,將目前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對象數量由分別不超過10名和5名,統一調整為不超過35名;同時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
另外,征求意見稿還將再融資批文有效期從6個月延長至12個月;將發行價格不得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9折改為8折;將鎖定期由現在的36個月和12個月分別縮短至18個月和6個月,且不適用減持規則的相關限制;科創板上交所審核期限為2個月,證監會注冊期限為15個工作日。此外,新修訂的再融資辦法的適用將實施新老劃斷,修改后的再融資規則發布時,已經取得批復公司的適用老規則,未取得批復的適用新規則。
對此軒鐸投資總經理肖默告訴記者:“我們認為這和11月8日證監會出臺的再融資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有關,再融資政策調整幅度較大,這是多家上市公司取消或調整再融資計劃原因。就長遠而言,再融資新政對創業板上市公司是直接利好。數據顯示,有588家創業板公司有望在此次再融資新規正式實施后受益,約占創業板公司總數76%。而對于主板上市公司而言,創業板已經開始實施了,主板的政策落地還會遠嗎?所以,現在一些撤銷定增的公司是在等待政策落地。相信政策確定之后,定增市場會受到極大的鼓舞。”
不過,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表示,取消再融資計劃的上市公司應該只是個例,今年以來的占比并不大。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撤銷定增計劃都是出于下面幾個考量,第一個是考慮到監管層審核通過的概率較低;第二個是市場環境的急劇變化,導致項目落地的難度大增;第三個就是募資遇到問題。綜合來看,最近取消再融資方案的這幾個案例,更多的是公司內部自己的原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