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02 17:02:27
每經記者|史香玲 每經編輯|師安鵬
圖片來源:天隆科技官方微信
除夕深夜,11點,武漢小雨。馬路上少有人影,更鮮見交通工具……
姚輝扛著50斤的箱子,走了兩個多小時,終于抵達協和醫院。箱子里裝有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試劑耗材,由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緊急研發并送往武漢,再由駐地工作人員姚輝送往醫院。
西安是硬科技企業臥虎藏龍之地!
SARS、H7N9、埃博拉等疫情時期,這家天隆科技曾屢屢建功,一度受到劉延東等國家領導人關注。本次疫情發生以來,天隆科技再次實力輸出,24小時內研制出檢測試劑盒,陸續供應全國數百家疾控中心和醫療機構……
粉巷財經(ID:nbdfxcj)與天隆科技總經理李明聊了聊,面對當前疫情形勢,公司如何應對?而后續,對疾控體系、醫療行業又應該有何反思與啟示?
試劑盒24小時內研發成功
關鍵時刻,方顯英雄本色!
企業也是一樣,疫情爆發后,武漢試劑盒告急,天隆科技立即啟動疫情應急生產機制,研發出試劑盒之后,加班加點趕工,每天生產20萬人份檢測試劑——關鍵時刻,生動闡釋了硬科技、高質量的意義。
粉巷君:疫情爆發后,天隆科技如何在短期內研發出檢測試劑盒?
李明:去年12月31日,武漢衛健委發布出現肺炎患者,需要診斷試劑盒,但是當時并不知道是什么病毒引起的,需要逐一篩查,天隆科技是SARS檢測試劑生產商,研發技術比較成熟,上午完成診斷試劑生產,下午便送達湖北,用于病毒篩查。
1月12日,多個機構聯合公布武漢不明肺炎感染個案病毒基因后,公司研發團隊立即啟動攻關開發2019-nCoV試劑盒。基于公司多年的研發基礎和技術積累,試劑盒24小時內便經過研發進入生產階段。
粉巷君:試劑盒目前投放情況如何?
李明:最近一直忙于生產,截至1月31日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儀器及相關試劑已供應至全國155家疾控中心、146家醫療機構,其中試劑110萬人份,儀器267臺。
相關儀器及試劑還檢出了云南、四川、陜西首例陽性確診病例。
粉巷君:除試劑盒之外,能否介紹下貴公司開發的全自動核酸監測工作站?
李明:隨著疫情形勢愈發嚴峻,對于大批量樣本監測和生物安全控制的需求愈發迫切。這種情況下,全自動核酸提取及全自動核酸工作站等平臺,能夠在疫情監測中發揮重大作用。
它最大的優勢是高通量,一次可以進行96個樣本的處理,在工作效率和樣本處理能力上可以滿足大批量檢測的需求;第二個優勢是引入了獨立分區、氣壓調節、HEPA過濾及紫外燈照射等諸多技術,操作上實現一鍵啟動,最大程度地防止醫務人員感染的可能性,保障醫務人員的生物安全;最后一個優勢是在整個試劑的匹配上,這需要長期、系統的調試和驗證,才能保證實驗的高效準確。
目前,全自動核酸監測工作站已應急支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深處疫情中心的湖北省疾控和武漢市疾控等。
哪些反思和啟示?
這場疫情來勢洶洶,諸多“戰疫”花絮,亦常令人感動、淚目。另一方面,理性來看,通過這場疫情,防控機制、資源配置等各個環節,終究需要專業、深刻反思,做好周全預案,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粉巷君:在你看來,這場疫情對行業會帶來哪些啟示和后續改變?
李明:從目前疫情匯總情況看,湖北仍有大量的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很難確診,主要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對實驗室、設備、人員均有要求。符合條件的實驗室數量、熒光PCR儀器數量、操作人員的數量,成為決定新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效率的重要因素。
此次疫情過后,我們希望像疾控中心這樣的疫病防控部門,能夠加大建設,做好應急儲備,包括從設備購置、人員培訓到符合生物防護要求的實驗室配置等方面都要加強。特別是地市級和縣級的防控部門,也需要加強。
對于綜合醫院,希望能夠設立傳染科,平時就做好相關設備檢驗、人員培訓和應急預案等措施。
另外,我們建議醫院和防控部門、疾控中心等機構能夠多互動。尤其是傳染科,各機構之間建立互通機制,保證信息交流暢通。同時在日常工作上做一些分工,業務上產生一些連接。
目前,疾控中心在建立網絡實驗室時,會篩選一些哨點醫院,但整體數量比較少,很難建立一個全面的防控體系,因此需要把當地一部分大型醫院,納入整個防控體系中,比如西京醫院、唐都醫院、交大附屬醫院等,還有一些縣級中心醫院,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更好地輔助后續疫情防控。
從企業角度來講,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技術儲備,確保疫情一旦來臨,可以利用自身的研發經驗、技術積累快速研制出檢測試劑,助力疫情防控。
經過這次疫情防控,我們都知道時效性非常重要,那么政府是不是在這方面可以提前做一些戰略物資的儲備,并使其常態化。比如除了防護服,疫病檢測的儀器、試劑也做一些日常儲備,當然試劑要做好日常效期管理,一旦過了有效期要及時更換。
政府戰略物資儲備及管理機制的建立,對于疫情來臨時的快速反應、物資調配至關重要。
我們希望從衛生部門到醫療機構、防控部門以及相關企業,可以一起參與到整個疫情的防控體系中,共同構建安全防控系統。這樣才能夠快速、及時、系統地應對后續可能遇到的其他烈性傳染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