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12 21:05:03
截至2月10日,成都恢復生產工業企業160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21.8%。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復產,要做到疫情防控和復工生產兩不誤,注定面臨一場特殊的考驗。
每經記者|吳林靜 每經編輯|楊歡
2月6日,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會議指出,當前除湖北外,全國其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總體穩定、病死率低,要合理配置資源,避免不必要恐慌,在繼續做好科學防控的同時,有序恢復正常生產,既為疫情防控提供更好保障,又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
隨即,成都亦出臺了《關于印發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20條政策措施的通知》(簡稱“成都20條”),穩妥有序組織達到疫情防控的重點項目開工復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截至2月10日,成都恢復生產工業企業1603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21.8%。
隨著企業陸續復工復產,要做到疫情防控和復工生產兩不誤,注定面臨一場特殊的考驗。
2月11日,記者走進成都一家剛剛復工的企業,探訪疫情之下制造業企業如何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
?
遞交1300人的健康承諾卡
2月3日,雙流區西航港開發區管委會,一個小伙子抱了三冊資料交給管委會工作人員,每冊有一公分厚,小伙子說:“我們來交企業復工資料,好多、這么重!“
“小伙子你看我們的,是一箱!”說這話的是楊莉,川開電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這個沉甸甸的箱子里是川開電氣1300多位員工的健康承諾卡以及企業的復工申請。
疫情之下,按照成都市的要求,企業開工前要完成兩個方案——企業復工方案和疫情防控方案。
“企業有復工意愿的,必須符合5個條件才可以提出復工的申請備案。”成都市經信局局長陳志勇此前表示,一是沒有來自疫區的職工;二是在蓉職工中,沒有疫區旅行史或密切接觸史;三是,企業為職工配備足夠的個人防護用品;四是要創造條件,盡可能封閉管理,來減少人員的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五是,企業還要落實好日常的防控管控措施,包括定期給職工檢測體溫。
“這么多人,我們防疫壓力大,就怕出意外。”楊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上述五個條件從各個方面要求了企業復工后的防疫能力。只不過,特殊時期,在全國防疫需求集中爆發的時候,作為一家員工數超千人的制造企業,準備復工是一項頗為艱巨的工作。
比如,川開電氣員工數1300余人,企業要收取員工的健康證明,進行人員排查,以及開具“復工函”都是很大的工作量。
川開電氣廠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林靜 攝
多渠道囤到1萬只口罩
“配備足夠的個人防護用品”,著實讓企業和地方政府花了不少精力。
“想要復工,口罩需達到申報復工人員數維持7天的量。”楊莉說,這就意味著開工前公司至少要籌集到5000個口罩。
2月9日,川開電氣的母公司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從青島總部“人肉”送來了5000個口罩;雙流區政府也在到處幫企業尋找采買防護用品的渠道;公司還發動管理層把自家的測溫槍、多余的口罩借給公司使用。
“目前我們的口罩已經囤了1萬只,手套、消毒水也備到了復工的要求。”楊莉說,“我們從1月25、26日就開始準備這些物資,貴,且難買。”
記者了解到,成都市經信局此前迅速找到在成都的應急物資生產和原輔材料供應企業,動員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同時還向全市企業發出號召,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技改轉產和新增產能。生產產能的逐步恢復,加上外購物資的逐步到貨,全市正全力以赴抓好應急緊缺防疫物資的生產保供工作。
除了籌集物資,企業還需要做好其他防疫措施。驅車經過工業園區,記者看到好幾家復工企業的大門口都擺放了新冠病毒的防疫指南。企業在廠區內設有隔離間,若是有發熱的員工將送去觀察,再有情況將送至區上的集中收治點。
川開電氣還在廠區配置了廣播,錄制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項,洗手篇、口罩篇、衣著篇……在休息時間給員工們滾動播出。
1月10日,川開電氣正式開工,只預留了一個人行通道,其余大門關閉。員工排隊量體溫、噴酒精、領口罩,完成了這三步,才能進入廠區。
目前,川開電氣采取線上線下同時開工的辦法,返廠的工人約600人,其他營銷、設計等支持部門采取移動辦公的方式。
馳援雷神山,保重點項目
復工,成百上千的員工返崗,防疫的壓力大;不復工,企業成本、項目進度的壓力同樣大。
川開電氣從事輸配電成套設備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安裝、技術咨詢等一體化服務。按照春節前的計劃,2月初、2月中旬都有訂單需要交付,疫情一來,生產節奏被打亂。
“員工沒回來完,產能是不可能完全恢復的,只能是抓最重要的產能。保證諸如阿里巴巴數據中心、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等重點項目的交付。”楊莉介紹,目前生產線開工了四成,對于其他不特別緊急的訂單,公司早在1月31日就發去了推遲交付的函件。
就在2月10日正式復工前,川開電氣還接到了一項緊急任務——武漢“雷神山”醫院配電設備需要緊急增援,要求公司2月2日貨到現場。
成都到武漢,1430公里,除去16小時的物流時間,留給企業從設計、生產到調試檢驗僅28小時。
李軍介紹,公司迅速應對,24個小時完成了馳援“雷神山”的配電設備的生產。若放在平時,完成這批設備的生產需要20天左右。
“完成如此緊急的救援需求,這是我們沒想到的。”楊莉說,不可避免的會影響其他項目的生產,原件供應商到處幫我們調貨,拆借其他項目的材料,這才保證了雷神山的馳援。
“目前來看,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川開電氣的產能可能會下降20%。”川開電氣董事長李軍告訴記者,“如果接下來能控制住疫情的發展,我們相信下半年可以追趕回來,這也需要上下游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川開電氣廠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林靜 攝
關注政府細則出臺
繼續做好科學防控的同時,有序恢復正常生產,正是成都各級政府努力的方向。
“成都20條”從持續加大疫情防控力度、支持各類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加大金融財稅支持力度、加大援企穩崗力度、補齊短板加大項目投資力度、著力穩定居民消費發展新經濟新業態等六方面給出了支持措施。
諸如減免非國有中小企業租金、補貼工業企業提能擴產、緩繳社保及減輕公積金繳存負擔、分擔金融機構疫情貸款損失、降低企業用水用能負擔等政策,受到企業高度關注。
與此同時,成都市級有關部門建立了開工復工日調度和問題協調機制,全面摸排重點項目防疫準備和開工復工計劃,幫助解決開工復工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2月12日的“成都市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20條政策措施解讀網上記者會”獲悉,截至2月10日,全市恢復生產工業企業1603戶,在崗員工21.8萬人,復工企業較前一日凈增402戶,員工凈增1.1萬人,其中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21.8%、在崗員工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1.8%。
重點項目方面,具有370張床位的公衛中心二期建成完工,大運會體育中心及大運村、東安湖改造工程、軌道交通項目、大運會片區生態環境保障及水污染防治工程等19個項目已開工復工,東西城市軸線、天府國際機場配套工程等項目計劃于本月中下旬陸續開工復工。
對于各級政府出臺的諸多政策,記者了解到,企業希望出臺更多的細則。
楊莉表示:“從企業的角度,希望從融資、財稅方面有一個保障。同時,人力成本這一塊,成都已經出臺了一些延期、免滯納金的措施。這些政策的總體方向都是很好的。希望下一步有針對不同企業、不同產業的實施細則,我們公司也在組織專人研究政府政策,看哪些適用于自己的企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