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30 22:25:41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廖丹
經歷十年“野蠻”發展之后,網絡互助終于迎來首個行業團體標準。
3月30日,浙江互聯網金融聯合會批準發布了全國首個網絡互助團體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據悉,這一標準由螞蟻金服牽頭,聯合了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互助保障研究中心、阿里健康等6家產業、學術、研究機構共同制定。
網絡互助是一種原始的保險形態與互聯網的結合,可以簡單描述為“小額保障+即收即付”制,屬于Micro-Insurance范疇,其在中國發展已有10年左右。網絡互助在為消費者提供新型、低門檻健康保障的同時,也存在平臺模式多樣、風控能力參差不齊、缺乏統一標準的問題。
因此,推動和規范行業發展就顯得十分必要。“標準的推出及廣泛使用可以很好保護網絡互助消費者的權利、權益,同時還可以推動網絡互助行業規范、穩定、快速的發展。”螞蟻金服副總裁、保險事業群總裁尹銘表示,十年間網絡互助模式由原來的粗狂模式演變成今天的專業化,而演變專業化以后,標準就是行業規范的必經之路。
這次標準分為兩部分,第一是總體規范;第二是調查規范。
具體來看,標準首次提出了互助平臺的“四要一不要”原則:要實名制度、全程風控、審核獨立、公開透明,不要資金風險。對于資金問題,標準建議互助平臺優先選擇無資金池模式,或者在有資金池的情況下,設立相應的資金托管制度,確保資金安全。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所長、互助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魏麗教授認為,2020年是中國網絡互助發展的第十年,首個網絡互助標準的出現有標志性意義,將給互助行業的規范發展提供參考,有助于推動網絡互助有序發展。
那么,未來標準會怎么推廣呢?“我們國家標準分為兩類,一類是政府主導標準,像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另一類是市場自愿催生的標準,大病網絡互助團體標準是市場催發出來的標準,在標準應用里首先是一個自愿性的。”標準制定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雖然是自愿性,但標準本身有其他單位共同制定,相當于很多實踐里提煉出來一個成果。
浙江互聯網金融聯合會會長、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賁圣林透露,接下來聯合會將著手標準的落地,推動其作為網絡互助行業未來測試和認證的標準依據。“希望標準能夠助推互助行業進一步創新發展,在醫療保障體系、數字技術應用、商業保險以及行業創新監管等各個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