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08 17:37:08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吳永久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去年遭遇行政監管措施的國融證券,日前因整改力度不足,收到了來自內蒙古證監局的督促函。內蒙古證監局在函件中表示,國融證券部分不合規資管計劃對照資管新規相關要求落實整改規范力度不足,有序壓縮產品規模推進較為緩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知情人士了解到并獲得了該函件,內蒙古證監局對國融證券整改提出了四點要求。對此,國融證券向記者表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我公司待規范的資管產品規模由資管新規前的577.49億元降低至162.39億元,已降低了72%。對于剩余待規范產品,公司將繼續按照已制定的整改方案和計劃表積極推進落實整改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3月17日內蒙古證監局向國融證券下發了《內蒙古證監局關于再次督促國融證券切實加快推進不合規私募資管計劃整改的函》,內蒙古證監局表示,發現國融證券部分不合規資管計劃對照資管新規相關要求落實整改規范力度不足,有序壓縮產品規模推進較為緩慢,并提出四點監管要求。
首先是高度重視、嚴肅對待不合規私募資管產品整改工作。“你司董事會作為不合規私募資管產品整改規范第一責任人,要逐一分析研判現存不合規產品整改難度,易整改產品加快組織整改,整改難度較大產品制定周密整改方案、采取多種措施深入推進,規定時間內完成整改任務。”
第二點是對照資管新規,再次梳理調整公司不合規資管產品整改方案和計劃表,嚴格遵守監管要求和時限完成整改。內蒙古證監局表示,全部整改完成后,將視情況現場核實查驗。
第三是全面覆蓋、不打折扣落實不合規私募資管產品各項整改工作,產品整改“及時”、“有效”并重,階段性整改完成后要注意加強鞏固,不得出現反復、回彈現象。合規負責人要切實承擔合規管理職責,緊盯整改進度,就存量不合規產品整改進度、難點、公司擬采取解決對策等予以關注把關,每月形成專項合規審查報告內蒙古證監局。
最后是高度關注不合規產品整改風險,資產管理和風險管理部協同做好風險排查和應對預案,積極采取各項措施規避風險,不得因整改工作觸發風險事件。
其實,早在去年5月,證監會就對國融證券采取了監管處罰,決定對國融證券采取限制債券自營業務6個月、暫停資產管理產品備案一年的行政監管措施。
同時,證監會還對國融證券資產管理事業部總經理陳冬濤采取警示函措施;認為王晨昱作為資產管理事業部的分管副總經理對此負有直接責任,對其采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的監管措施,自行政監督管理措施決定作出之日起兩年內,不得擔任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或者債券業務相關職務。
然而,雖然暫停資管產品備案一年以及對高管重罰,但顯然內蒙古證監局對于國融證券的資產管理業務整改力度和進度并不滿意,再次發函督促國融證券加快推進不合規私募資管計劃規范整改。
國融證券有關人士對此向記者表示,目前仍處于過渡期內,我公司高度重視資產管理業務產品整改要求,自監管發文起便認真組織落實。我公司對不符合新規要求的產品進行了全面梳理,并制定了對應產品的具體整改方案和計劃表,切實履行私募資產管理產品管理人職責,采取各項措施規避風險,保障投資人利益。公司認真落實產品整改責任,積極推進產品整改進度,有序壓縮產品規模,整改工作正在認真積極推進。
“截至2020年3月31日,我公司待規范的資管產品規模由資管新規前的577.49億元降低至162.39億元,已降低了72%。對于剩余待規范產品,公司將繼續按照已制定的整改方案和計劃表積極推進落實整改工作”,上述人士進一步向記者說道。
目前國融證券尚未披露2019年財務數據,而根據中證協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業績情況顯示,國融證券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84億元,凈利潤-1.35億元,居行業最末。
封面圖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