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5 17:09:11
建業三子會師,合力做大“第三方”生意。
每經記者|王佳飛 每經編輯|陳夢妤
“我們經常去紅旗渠,這是一條引水的天河。目前我們三家上市公司也就是三條引水渠,把外部資金引入河南,流到駐馬店、流到鄢陵、流到神后,直至流到農村。”
5月15日,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在建業新生活上市儀式上表示。
在胡葆森看來,物業的上市補足了建業的業務覆蓋范圍。但審視近年來建業的種種舉措,“第三方”似乎是此時胡葆森更為看重的業務環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佳飛 攝
一直深耕河南的胡葆森接上了地產鏈條的最后一環。隨著建業新生活的上市,建業旗下目前擁有3家上市公司,其余兩家為建業地產、筑友智造科技。
在胡葆森的設計中,這三家企業分別對應了開發、制造、和物業售后。
此前的2019年7月22日,建業地產宣布以16.5億元收購筑友智造科技63.5%股權,這家打造裝配式建筑的公司成為了建業建筑制造端的一環。
“2008年建業地產在香港上市,去年又并購了中民投的筑友裝配式建筑,從地產投資環節到裝配式建筑這個制造環節,今天新生活的上市就是等于售后服務環節,打通了整個服務鏈,在這個服務鏈上擁有了3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
建業新生活在2019年的業績有了實質性改變。據招股書,2019年,建業新生活收入為17.54億元,毛利率32.8%,而2018年不足7億元。2017~2019年間,該公司在管建筑面積從2036萬平方千米大幅增加至5698萬平方千米。
但胡葆森的物業目標遠不止這些:“建業新生活是我們的物業公司,合約管理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目前我們直接服務了200多萬客戶,再用3年時間服務500萬客戶,用5~8年直接服務1000萬河南人,這幾乎就是河南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物業公司業務的急劇發展,與“第三方”大為相關。
招股書顯示,建業新生活在2017年管理的第三方物業僅186萬平方米,占總面積的9.1%。2018年翻倍至418萬平方米,占總量的16.3%。而到了2019年,這個數字躍升至1771萬平方米,占比達到31.1%。
從物業公司的“第三方”做法來看,這和建業推行的輕資產輸出有著一脈相承的邏輯。
在建業的計劃中,輕資產的戰略是“行品牌輸出、管理輸出和資源輸出”,同時也看到了其產出效果。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完成163個輕資產項目合約的簽訂,輕資產項目預計總建筑面積約2394萬平方米。合計銷售金額293億元,合計銷售面積515萬平方米,為建業帶來約為人民幣10.23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約為51.5%。
如果審視筑友智造科技,“第三方”生意仍舊體現明顯。2019年該公司第三方貿易營收款項35億港元,同比增加約60%,筑友智造科技自己也表示:“收入大幅上升主要歸功于,來自第三方客戶之智能裝備設備銷售收入大幅增長。”
也就是,說目前建業已經完成了一整套能夠向第三方進行業務輸出的組合。
一個側證是,建業新生活目前在謀求通過收購而進行快速擴張。
在建業新生活的預測中,若每股發售股份6.40港元,則將用所得款項凈額的約60%或約10億港元尋求戰略性投資及收購機會,門檻之一是“具有良好聲譽、優質資產及在管總建筑面積至少300萬平方米的物業管理服務提供商”。
畢竟,胡葆森目前手中有三道資本“紅旗渠”。
“我們去年從香港拿回來15億美金,今年截至現在算上新生活已經拿回來10億美金。”
截至收盤,建業新生活漲超22%。
封面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