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13 08:07:39
雅虎中國第一任總裁張平合打造的明星出境游公司——世界邦,在誕生8年后做出了一個疫情下的經營決策。6月11日,公司辦公地人去樓空。疫情成了壓垮這家小而美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出境游解凍至今遙遙無期,行業里的其它公司,此刻該如何應對?
每經記者|張虹蕾 王帆 每經編輯|文多
世界邦旅行網(以下簡稱世界邦),可能知名度不如攜程、去哪兒這樣的品牌,但在業內人士眼中,這家公司不僅是“在線旅游創業公司”里的老前輩,也是一家出境自由行定制游明星企業。
然而,如今出境游還沒“解凍”,它卻要逐漸退出大眾視線了。
6月10日,一位世界邦前員工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題為《又一個因疫情而關閉的旅游網站,再見世界邦》的文章,其中援引多位世界邦員工的朋友圈截圖,稱世界邦停止運營。而10日凌晨,世界邦聯合創始人兼CEO趙新宇也發布了一條朋友圈:盼君珍重,來日方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6月11日探訪了世界邦的辦公地,發現公司大門緊閉,現場空無一人。大廈物業人士稱,公司好幾個月前就全員搬走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行業熱烈討論,有哀嘆也有理解。而國內某大型在線旅游平臺研究人士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紅利見頂、在線旅游行業的集中度提高,創業公司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小而美”的公司本身正變得非常脆弱。
圖片來源:世界邦網頁截圖
2012年,旅行社市場涌現出諸多創新形式,定制游就是其中之一。一大批定制游創業公司隨之出現,如六人游旅行網、無二之旅、指南貓、妙計旅行、路書科技等。攜程和飛豬等也在這一時期上線定制游頻道。
為應對旅游市場的變化,大型民營旅行社也推出高端子品牌,如攜程旗下的鴻鵠逸游、眾信旗下的奇跡旅行等。旅游主題也日益多元化,郵輪旅游、體育賽事、研學旅行、醫療旅游、極地旅行等,都成為旅行社們熱推的主題產品。
也是在這個時期,世界邦闖入大眾視線,并一度成為出境定制游明星企業。媒體報道和公開資料顯示,世界邦創立于2012年,主要提供境外游及個性化行程定制服務。創立伊始,世界邦便得到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騰訊早期投資人王樹等天使投資人的青睞。2014年,公司還獲得了新浪領投的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緊接著又獲得新浪的B+輪融資。
世界邦創始人張平合,不論1999年出任雅虎中國第一任總裁,從零組建雅虎中國;亦或在2006年A8音樂集團的低谷期時加盟擔任總裁,最終帶領A8音樂集團赴港上市,他的故事都曾頗受關注。
在一次媒體訪談中,張平合對世界邦產品也有自己的期待:“富有設計感,富有品質感,但價格平易近人。”他說,過去人們將定制等同于高端,高端等同于昂貴奢侈,而世界邦要做的就是扭轉這一觀念。
張平合曾經這樣闡述世界邦的商業邏輯:通過向金牌合作伙伴全面開放世界邦的大數據線路定制后臺,并通過同業系統向門店提供覆蓋六十個國家、上萬條標準化的自由行線路大數據,以及上百萬條線路的個性化快速定制能力。此外,提供用戶出行前及出行中的全覆蓋服務、7X24小時境外緊急服務等超級自由行采購一站式服務。
圖片來源:世界邦旅行網官方微信號視頻截圖
世界邦的商業模式也得到了用戶的青睞,在2016年的一次訪談中,張平合透露,世界邦的年復購率在50%以上,而這兩年半來,復購最多的用戶已經購買了八次世界邦的產品。
2018年,世界邦宣布了其盈利消息。據多家媒體報道,2018年5月31日,世界邦創始人張平合通過內部郵件宣布,世界邦在2017年第四季度實現當季贏利,并晉升聯合創始人趙新宇為世界邦首席執行官。
彼時,張平合在郵件中提到,要“為登陸公開資本市場、實現下一個五年規劃做充分準備”。
直到2019年6月,世界邦還出現在旅業媒體SKIFT“2019年全球最值得關注旅游創業公司”榜單上。
6月11日,北京朝陽區冠城大廈9層,世界邦辦公地人去樓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虹蕾 攝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宣布盈利消息之后,世界邦并未有新的商業進展披露,也沒有披露新融資消息。更令人惋惜的是,近日,多位世界邦員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因受疫情影響,公司將停止運營。該公司最后一條微博更新時間為4月7日。
6月10日,世界邦CEO趙新宇也發朋友圈稱:盼君珍重,來日方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輾轉通過中間人聯系到了趙新宇,他僅表示是“疫情下很正常的經營決策,沒什么新聞價值,感謝關注”,婉拒了記者的采訪。
6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又探訪了世界邦的辦公地——北京朝陽區冠城大廈9層。記者發現公司當天大門緊閉,現場空無一人。大廈物業人士表示:“好幾個月前全員就搬走了,今年3月份左右,就再也沒見過有人來。”
6月11日,北京朝陽區冠城大廈,9層已看不出有企業辦公。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虹蕾 攝
談到世界邦的隕落,南京旅游職業學院院長葉凌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道:和一些大型在線旅游平臺相比,世界邦的知名度不高,受眾群體較為細分、營收能力較為單一,相比一些綜合性旅游平臺,盈利能力本身較弱;從外部條件看,近5年世界邦沒有新融資,失去了持續不斷的資金支持,最后,此次疫情加速了企業的衰落。
國內某大型在線旅游平臺研究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出境游行業集中度提高,導致創業公司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因為市場競爭逐步趨向于供應鏈和服務體系兩方面,需要滿足用戶對旅游產品“又多又好又便宜,服務還有保障”的需求,一站式旅游服務平臺成為主要商業模式——但在這種背景下,在線旅游公司的業務規模就成了關鍵,業務規模小的公司無法取得對供應商的議價權,也無法攤薄服務體系的支出,于是就慢慢失去競爭力、用戶不斷流失。
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文旅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周易水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世界邦一直是一家明星旅游企業,創立早期就獲得過一些知名天使投資人的眷顧。在已成“紅海”的出境游市場,它試圖通過私人訂制、自助式、品質等調性博出位,發揮旅游社區的粘性,聚焦做平臺,主打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但運營起來并不出彩,處于溫吞水狀態,高管團隊并不接地氣。目前出現這種困境,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疫情僅僅是壓垮它的最后一棵稻草。
曾經,在世界邦微信公眾號中的一個視頻片段中,張平合表示,世界邦在探索一種新的旅行方式(自由行),能成為舊旅行時代的終結者。“期待已久的自由旅行,能夠如期所愿、再遠可至、隨心所欲,這是我們希望的終極目標。”說完這段話時,張平合用充滿期待的目光望向窗外。
圖片來源:世界邦旅行網官方微信號視頻截圖
對于這樣的張平合,行業觀察人士林貝貝(化名)說道:“幾年前曾經和他們的創始人有過交談,很有創業激情,很有夢想和情懷。但最終情懷還是敗給了商業世界和現實打擊。”
“這是一件令旅游圈人士十分難過、憂心的事情。在極端情況下,出境游旅企前期也通過各種途徑自救,但由于疫情影響時間太長,出境游目前完全看不到行業恢復的時間點。”談到世界邦的隕落,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云感嘆道,目前國內旅游市場在逐漸恢復,但境外旅游很難看到恢復的跡象,部分抗風險能力較差的出境游服務商無奈倒下。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世界邦的情況,也引起業界對于行業的思考。
周易水表示,世界邦目前的境況,顯示著聚焦出境游業務的旅游企業的集體困境,這只是一個開端,而且由于是明星企業,才被關注。未來,將有不少出境游企業面臨破產、注銷、重組的風險。
“管理好現金流,節衣縮食,盡量讓自己活到市場復蘇的那一天?,F在境內游都沒有完全放開,境外游更是遙遙無期。”一位出境游從業者感嘆道,其所在公司也把出境游的復蘇結點定在明年,如果實在撐不住,也有放棄這塊業務的打算。世界邦目前的狀況并非是最壞的結果,及時止損,謀求新發展空間,也是一種選擇。
專注于文旅投資的聚元資本創始合伙人高笛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出境游是高度依賴人員流動、資金流動的行業。人員流動源于物理遷移,而資金流動源于大批量的價格差形成的規模利潤。但疫情限制兩方面的流動。在這種過程中,一部分是熬著,一部分是相當于“賣身”……然后再有一部分就死掉了。
吳麗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出境游正面臨著行業最大的一次風險。即便是2003年的非典,情況也沒有目前嚴重。從當前全球的疫情看,無法判斷下半年出境游恢復的拐點。即便疫情好轉,短時間內消費者抱有恐慌心理,很難很快恢復出境游。
“對于出境游服務商而言,活下來是最重要的。”吳麗云認為,短期內,出境游復蘇的希望并不大。出境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自救:一是與境外原有的合作伙伴合作,在商品采購、新零售方面合作;二是針對逐漸復蘇的國內市場做一些定制游項目。
“全球各旅游目的地,都寄希望于中國引領旅游業復蘇,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今年有六成國人打算出游,其中,有超過45%的人希望出國旅游。”一位旅業研究人士對記者表示,希望現狀能和報告預計的一樣好,期待早日看到出境游的春暖花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