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28 07:54:24
每經編輯|何小桃
北京時間6月27日一早,沉寂已久的硅谷傳來一個大消息,亞馬遜收購了自動駕駛領域的明星公司Zoox。
根據金融時報的報道,這筆收購的價格為12億美元左右,要知道Zoox在此前融資時的估值就達到了32億美元。正當人們把焦點放在12億美元的“骨折價”上時,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跑出來搶了風頭。
馬斯克發推特@亞馬遜CEO貝索斯稱,貝索斯(Jeff Bezos)是“抄襲者”。(編輯注:原文是copy cat,而在中文互聯網中,比較熱門的表達是“抄襲狗”。)
亞馬遜12億美元收購Zoox
Zoox成立于2014年7月,總部位于美國加州。據CB Insight數據,Zoox成立以來融資總額接近10億美元。最近的一次融資完成于2019年10月,金額為2億美元。融資完成后,最新的估值為32億美元。
Zoox此前成為加州第一個拿下無人車載客許可證的自動駕駛公司。按照當時的計劃,它希望在2020年在加州開啟無人駕駛出租車計劃。
但2018年后,Zoox和大多數“燒錢度日”的自動駕駛一樣,發展呈現下坡趨勢。后來Zoox發生高層動蕩,前任CEO Tim Kentley-klay被迫離開公司。
2019年,Zoox和特斯拉之間發生訴訟,轟動一時。特斯拉起訴Zoox和其加入Zoox的四名前員工,稱他們竊取特斯拉包含WARP(物流軟件平臺)系統在內的大量商業機密和技術。特斯拉表示,Zoox借助這些技術得以直接跳過一些重要的研發步驟。
訴訟案直到今年才以Zoox大量賠款暫時告一段落。賠款數額未對外公布。
今年4月,伴隨著新冠疫情對硅谷帶來的壓力,Zoox宣布了最新一次120多人的裁員計劃,涉及超過其10%的在職員工,也讓外界對于Zoox的發展狀況更加擔憂。
在公開宣告希望被收購一段時間后,亞馬遜出手了。盡管這一次收購價格沒有對外宣布,但根據金融時報報道,收購價格僅為12億美元。
馬斯克多次向貝索斯“開炮”
亞馬遜宣布這起收購后,立即引起了馬斯克的嘲諷,這并不令人意外。
馬斯克和貝索斯,一個是新能源汽車巨頭,一個是電商巨頭,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人其實糾葛頗深。
馬斯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早在2000年,貝索斯就創辦了藍色起源(Blue Origin),而馬斯克在2002年創辦了Space X。雖然在載人航天領域,Space X占據了明顯的先機,但藍色起源同樣也有著不弱的實力。在美國航天局(NASA)公布的登月項目中,藍色起源和Space X都在中標商之列。但馬斯克在推特多次公開嘲諷貝索斯的藍色起源。
2015年,馬斯克嘲諷藍色起源的可回收火箭“比SpaceX晚了三年”。2019年,馬斯克又譏諷藍色起源發射3000顆衛星的計劃是在抄自己作業(Copy)。
今年6月4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發推文稱:“是時候分拆亞馬遜了。壟斷是錯誤的!”
馬斯克是在回復作家亞歷克斯·貝倫森(Alex Berenson)的推文中發表上述評論的。貝倫森之前發推表示, 他撰寫的有關新冠病毒的書不符合亞馬遜的指導方針,不能發售。
馬斯克在前一條推特寫道:“這是瘋了 @JeffBezos”。
汽車領域也是對手
除了在商業航天領域的競爭外,馬斯克和貝索斯在汽車領域也是對手。雖然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已經攻占全球各大汽車市場,優勢明顯,但近些年亞馬遜一直在通過各種方式進軍汽車領域。
亞馬遜雖然沒有汽車業務,但是它卻極其支持新興電動皮卡公司Rivian,這家創立于2009年美國電動汽車公司,因為在2018年洛杉磯車展上發布首款電動皮卡R1T一舉成名,不僅拿到了高達5億美元融資,同時還獲得高達10萬輛訂單。
亞馬遜的可怕之處就在于它有著和特斯拉一樣高超的互聯網技術,它們公開支援特斯拉最大的敵人Rivian,其實就是站在了特斯拉的對立面。
亞馬遜的Alexa系統早在2016年就開始與汽車廠合作了,通過在車內整合該系統,可以實現遠程查看量、遠程啟動車輛的功能。亞馬遜Alexa系統的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在不斷升級,比如可以通過手機APP與車輛音響系統相連,比如可以實現語音控制等,值得一提的是,奧迪、寶馬及MINI均是Alexa系統的合作方。
路透社曾在去年的一篇報道中對亞馬遜在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期間獲得的專利進行梳理發現,亞馬遜在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等物流相關的領域中有超過210項專利,這一數字明顯高于蘋果和谷歌。
在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巨頭眼里,自動駕駛在物流和配送領域的巨大應用前景讓其有足夠的動力參與其中,完善自家的物流配送體系。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上月表示,亞馬遜利用Zoox現有的技術開發“更高效的長期配送網絡”的潛力,每年可為公司節省200億美元。
但在Zoox現有的進展基礎上,亞馬遜可能仍然需要投資數十億美元,才能使Zoox的自動駕駛汽車最終成為現實。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浪科技、
硅星人、DeepTech深科技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