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牽頭報告:建議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兩年至2022年底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07 18:07:56

          目前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規模占整體的規模僅為一半左右,而距離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只剩下半年時間,這明顯與凈值化轉型進度不匹配。因此,報告建議將資管新規的過渡期延長兩年至2022年底,2020年至2022年,對于老產品每年壓降的比例不低于30%。

          每經記者|張卓青    每經編輯|張海妮    

          7月7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聯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在線上發布了《中國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此報告由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牽頭,報告研究了資管新規出臺后監管理念、規則、產品壓降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報告建議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兩年至2022年底,在2020年到2022年期間,每年壓降比例不低于30%。 

          此次發布的報告研究了資管新規出臺前我國資管行業潛藏的金融風險成因,資管新規出臺后在監管理念、監管分工、監管規則、產品壓降、財富管理等方面所遇到的新問題,指出當前我國資產管理行業存在直接融資間接化、投資業務融資化、私募產品公募化、市場主體行政化等問題。

          吳曉靈。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建議2020年至2022年每年老產品壓降比例不低于30%

          近年來,我國的資管行業蓬勃發展,其業務規模從2012年底的近20萬億元發展到2019年底的94.64萬億元。另外,理財產品結構已發生了重要變化,凈值型產品余額占比已由資管新規前的15%大幅提高到了50%左右,目前已經有19家理財子公司獲批設立。

          資管新規落地已經兩年有余,整體來看,我國的資管業務的風險總體明顯收斂,但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比如新老產品銜接的進度不及預期。目前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規模占整體的規模僅為一半左右,而距離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只剩下半年時間,這明顯與凈值化轉型進度不匹配。

          因此,報告建議將資管新規的過渡期延長兩年至2022年底,2020年至2022年,對于老產品每年壓降的比例不低于30%。

          針對如何優化風險治理,失業業務規范轉型平穩過渡,報道也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

          首先要統分結合壓降老產品的規模,對老產品收益率實施管控,避免其對新產品產生擠出效應。由于資產端的處置比較復雜,清理進度的壓力應當通過產品端向資產端傳導,資產端的壓降進度和方式實施一行一策,由各行自行決策。

          其次要強化轉型的激勵和約束機制,讓老產品失去繼續存在的商業動機。收費標準與轉型進度掛鉤,進度落后的提高收費,強化約束。

          報告還建議豐富老資產的處置渠道。過渡期內放松回表標準,對不良資產的核銷予以便利,允許相關機構從事私募投資銀行業務,將老資產按照法治化的方式證券化。

          對于將過渡期推遲兩年的建議,吳曉靈解釋稱,如果過渡期是今年底恐怕實現的難度比較大,到2019年底凈值型的產品占比為43%,現在2020年已過半,可能到50%左右。還有半年的時間,壓縮50%的產品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提出(希望資管新規過渡期)能夠延長兩年。

          “也就是說2019年底有43%的凈值產品量,剩下57%的老產品用2020年~2022年三年時間,平均每年20%的速度去消化,是比較實事求是的。”

          吳曉靈表示,監管當局對此非常慎重,在考慮監管政策和進度的時候,要考慮對實體經濟、金融市場,發行產品公司及其母公司集團三方面的影響。現在轉換的過程大體上是平穩的,其難點在于對非標產品的壓縮。

          建議理財子公司應當轉為公募基金業務資格

          資管新規落地之后,理財子公司作為一個新的資管業務主體參與到大資管行業的競爭中,報告中也提到了對理財子公司的監管規則建議,建議理財子公司應當轉為公募基金業務資格、其日常監管委托銀保監會開展,證監會保留檢查權和處罰權。

          同時,在短期內銀行及銀行理財子公司與基金公司等發行的同類型產品存在監管標準不一致的情況,市場也擔憂由此引發的監管套利問題。

          吳曉靈對此表示,理財子公司的目標是干凈起步,按標準化來發行理財產品。目前監管標準確實存在一些差異,但是監管當局都在努力消除。比如說前一段時間發布的《關于規范現金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和貨幣基金的監管規則基本相同。

          她認為即使存在這種差異,金融機構也應該有一個長遠穩健、合規經營的理念,不圖當時一時之小利,放眼長遠,使自身更加規范地發展。

          另外,針對監管標準差異,報告也建議銀保監會和證監會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盡快統一產品規則和監管規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吳曉靈 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 資管新規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一级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夜晚久久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午夜福利91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