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資本逐鹿免稅店:十多家上市公司扎推入局,牌照和紅海誰先來?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04 09:10:11

          每經記者|李少婷  李詩琪    每經編輯|湯輝    

          91aa6fec.jpeg?Expires=191203387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rSrFNcLpF1byZV7oUQ6nNwq3%2FhU%3D

           

          8月1日,北京一家市內免稅店周年慶活動進入倒計時,免稅價再疊加七折優惠,王晴(化名)感覺“太值了”——這個價格讓海淘“黯然失色”,甚至首爾的市內免稅店也要“甘拜下風”。

          實惠,是免稅商品對消費者最大的吸引力;免除“三稅”(進口環節關稅、消費稅、增值稅)后,低價也能賺取豐厚利潤,是免稅業吸引入局者的重要原因。由于與財稅密切相關的特殊性,在各國,免稅業都具有政策性色彩,“牌照”意味著入場券。

          近來,海南離島免稅政策超預期落地、老牌百貨業龍頭王府井獲得免稅牌照股價大漲,十多家上市公司扎堆申請牌照,不論是投資者還是消費者,“免稅”的魅力前所未有。

          消費回流趨勢之下,國內免稅業是一片公認的藍海,業內普遍認為,當下已到了吸納更多玩家入局的時間窗口期。但“淘金之旅”也并非一路坦途,離島免稅的火爆掩蓋了市內免稅店經營慘淡的現狀,藍海與紅海之間的距離或許并不遙遠。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海南離島免稅店及運營最久的北京市內免稅店,采訪上市公司及業內學者,解析僧多粥少的免稅業紅利幾何。

          每經記者實地探訪三亞、北京兩地免稅店


          1bbd2ce3.png?Expires=191203387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SeofDRfP7osykzhs8B7kiP%2FG%2BG4%3D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十余家上市公司投身免稅牌照大戰

          1bbd2ce3.png?Expires=191203387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SeofDRfP7osykzhs8B7kiP%2FG%2BG4%3D

          “關于免稅牌照,公司一再強調近期暫無相關計劃,請問公司所指的近期是什么概念?一小時?一天?一個星期?還是一年內?”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杭州解百被投資者反復詢問是否有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的計劃。

          免稅概念火了,哪怕是以證券業務為主的上市公司,都被投資者問及是否涉及免稅品經營業務,原本小眾的行業正在變成股市上幾乎無人不知的熱門領域。

          股價是最直觀的表現。免稅概念股中的龍頭企業中國中免近期股價飆升,截至8月3日收盤,市值已近5000億元。僅是間接控股股東方面上報了離島免稅品經營資質的申請,海汽集團就收獲漲停板,股價一個月漲了兩倍。

          3d2f66b6.jpeg?Expires=191203387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BGXa0TNF%2FipHmICAEDe%2BEaM7HRM%3D

          牌照申請大戰已在A股拉開帷幕。6月以來,格力地產披露將收購珠海市免稅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全部股權,“跨界”進入免稅業;王府井披露公司被授予免稅品經營資質;百聯股份、嶺南控股、鄂武商A等十余家上市公司先后披露自身或關聯方正在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

          投資者似乎已急不可耐,涉及免稅概念的公司接連觸及漲停。但實際上,申請不意味著審批通過,即便最終通過也可能耗時較長。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王府井從申請到審批完成時間跨度約一年,當下申請者眾多,排隊時間可能更長。

          “我們看到很多同行申請了(我們也)就申請了。”被問及為何選擇投身免稅牌照爭奪大戰時,一家位于南方的百貨公司證券部人士回應道。

          在王府井免稅品經營資質獲批之前,我國免稅業的“玩家”多是旅游業企業。如剛更名不久的中國中免,此前以旅行社業務為主,又如海汽集團間接控股股東海南旅投、從去年起加大對免稅業布局的凱撒旅業等。

          王府井似乎是給國內的百貨公司“打了個樣”,但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向記者指出,對行業細分領域而言,百貨公司才應當是免稅業的競爭主體,不過由于我國行業管理劃分的原因,此前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的多是旅游類企業。

          現有申請者中,不乏抱著“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的心理申請的企業,于大部分企業而言,免稅都是一個新鮮的領域。這與我國免稅業發展時間不長也有關系。根據湯萬鋒2018年發表的《中國免稅業的發展及影響因素研究》,免稅業的發展在國外已經經歷了70余年的發展,國內則是從1980年開始。

          在主流的觀點中,免稅業按照場景可大致分為機場免稅、離島免稅和市內免稅三種業態。其中,不論是在我國還是全球,機場免稅店都被認為是“兵家必爭之地”,占據著免稅品銷售約6成的市場份額。離島免稅這一業態集中在東亞地區,如韓國濟州島、日本沖繩島。

          8526fb92.png?Expires=191203387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2Fbr3fBlIdbG1c4Z5PVSGWeg5kR8%3D

          在韓國,市內免稅店地位高過其它業態,韓國免稅巨頭的銷售額主要來自其大型市內免稅店和國際機場樞紐店貢獻,其中樂天有五成收入來自市內免稅店。

          盡管尚未有消息顯示王府井所獲得的免稅品經營資質具體范圍,但白明分析認為王府井有望獲得涉足市內免稅和海南離島免稅兩個業態。


          1bbd2ce3.png?Expires=191203387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SeofDRfP7osykzhs8B7kiP%2FG%2BG4%3D

          免稅店不會“遍地開花”,各路玩家入局提前“占山頭”

          1bbd2ce3.png?Expires=191203387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SeofDRfP7osykzhs8B7kiP%2FG%2BG4%3D

          廣西的南寧百貨、湖南的友阿股份、吉林的歐亞集團……相關上市公司公告中并未說明申請免稅牌照所涉的業態。白明認為,目前排隊申請的眾多百貨公司如若獲批,市內免稅店將大概率是主賽道。

          投資者關心的是,如果獲批市內免稅店相關的免稅牌照,有多大含金量,又能給上市公司帶來多大的收益?有一個數據可供參考,我國國內奢侈品在免稅業的銷售渠道比例,機場免稅占據一半銷量,離島免稅占據35%,市內免稅店份額最低,僅占15%。

          此外,在多省百貨巨頭競逐的情況下,入圍者能有幾個?白明認為,雖說牌照可以收回,但總歸“易放難收”,出于謹慎原則和對市場承受力的試探,監管方此次發放的牌照不會超過市場預期。

          多數業內人士也傾向于當下不會大規模放開牌照審批,而是有節奏的有限放開。“未來牌照放開,具體店鋪預計也將是一店一批,而且有適用人群限制。”華創證券商社組研究員胡瓊方認為,大規模放開牌照審批相當于原來的有稅競爭都變成了免稅競爭,這對消費和經濟的拉動不如直接減稅降費來得直接和便捷。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9年起,上海、廣州、武漢、杭州多地表態將落地市內免稅店,地方政府的積極態度和企業的申報熱情似乎都在預示著市內免稅領域將有突破。

          胡瓊方介紹,市內免稅店的主要特點是購物及結算時間充裕、靈活,展示空間大、更多購物選擇,購物環境舒適、體驗佳,一站式購物。相比機場店,市內店有租金成本優勢,可以有更大的價格操作空間。

          但目前我國市內免稅店的發展仍處在很早期的階段。前述湯萬鋒的論文介紹,市內免稅店發展較為緩慢的主要原因是,相比較于機場免稅店和離島免稅店,其消費的固定人群相對較少,同時由于早年免稅消費的觀念并沒有深入人心,市內免稅店由于其所處地域,不具有離島免稅和機場免稅那樣的天然優勢,所以消費量相對較低。

          業內對市內免稅的發展前景多持積極態度,并認為當下已經到了進一步放寬市內免稅店政策的窗口期。不過,白明認為,從長遠角度,省會及一線城市都可以設置市內免稅店,但市內免稅店短期內也不會“遍地開花”。

          “早準備比晚準備好。”零售業獨立評論人馬崗認為,百貨公司扎堆申請,代表了傳統零售一種積極擁抱新事物的姿態。胡瓊方認為免稅牌照申請的“突然爆發”與疫情和國際貿易環境有關,“這其中有部分自保的心態,也是出于爭奪市場的目的”。

          數據顯示,韓國國內大型百貨商場銷售總額中一成左右來于市內免稅店渠道,市內免稅是傳統百貨零售的補充。盡管韓國市內免稅店的發展速度及規模珠玉在前,但市場是復雜變量因素交織之下的結果,我國市內免稅店的發展仍然需要自己探索。

          “現在來看市內店包括整個免稅(市場)的規模還比較小,但未來的快速發展預計有可能沖擊到一部分傳統有稅零售渠道和跨境電商渠道。平衡預計需要政府、監管、品牌方(的供貨量)等共同的力量決定。”胡瓊方表示。

          c2e2a78c.png?Expires=1912033876&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PJ7APLhkdVhOxM2XsSEzxOzPoR4%3D

           

          1bbd2ce3.png?Expires=191203387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SeofDRfP7osykzhs8B7kiP%2FG%2BG4%3D

          店慶優惠之外,市內免稅店拿什么爭搶客源?

          1bbd2ce3.png?Expires=191203387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SeofDRfP7osykzhs8B7kiP%2FG%2BG4%3D

          “您的免稅品額度可以‘借用’一下嗎?幫一位女士買一瓶酒,她的額度用完了。”7月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在海口美蘭機場被一位店員攔下詢問上述問題。化妝品牌店前排長隊、購買手機要提前幾天預約,如今這樣的情況在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三亞海棠灣免稅店等是常態。

          海南離島免稅新政自7月生效,島內外旅客免稅額從此前的3萬元/年提升至10萬元/年,增加了手機、酒類等品種,在寬松政策的強力刺激下,僅一個月,海口海關監管離島購物旅客超過28萬人次,免稅銷售金額達到22.19億元,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4倍。

          0ab03597.jpeg?Expires=1912033876&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Ovpu9Dl0BBSosv27z680z%2FX9hQM%3D

          三亞海棠灣免稅店內,顧客排成長龍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帆 攝

          海南離島免稅的火爆讓消費者們更加熟悉“免稅品”,但不少消費者并沒有認識到市內免稅店的區別——你很有可能不是目標消費群體。

          以北京為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解到,北京有兩家市內免稅店,分別屬于中免集團和中出服,中免集團旗下的免稅店位于商業區藍色港灣,線下消費只對境外人士開放,憑護照及航班信息最遲可以在出發前24小時進行購物,待登機前在T2航站樓安檢后的提貨點提取所購商品,分為有稅區和免稅區,免稅區價格與機場免稅店持平。

          9d02bd03.jpeg?Expires=1912033876&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n90oyeNpJp4cToV8Cz%2F%2Bm4GJLW8%3D

          中免集團旗下北京市內免稅店較為冷清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詩琪 攝

          北京另一家市內免稅店,中出服市內免稅店位于惠新東街,面向境內外人士開放,需要憑一定時間內中國入境記錄,化妝品購買上限是5000元,日常售價略高于機場免稅店。

          記者實地探訪發現,中出服市內免稅店面積有限,約有半個足球場大小,靠里不太好的位置是閑置區,而SK-II、蘭蔻等消費者熟悉的品牌都沒有入駐,即便是“店慶”活動期間,客流量也不大,只有黛珂、伊麗莎白雅頓的柜臺前人流相對集中。

          為了緩解疫情帶來的經營壓力,該店近期放寬了購買者的時間限制,將原本的出入境記錄180天內,改為自2019年8月1日至今年6月1日期間回國的旅客可在今年12月31日前到店購物。

          從消費人群上看,王晴等“拼單”購物的消費者占據主流,如果沒有滿減優惠,市內店對消費者沒有足夠的競爭力。以300ml規格的黛珂紫蘇精華水為例,官網價格530元,在沒有滿減優惠的情況下,中出服市內店價格是476元,享受最大力度滿減優惠后為333元,而這一商品在電商平臺的價格約為364元。

          理論上說,市內店的經營與競爭更為靈活。胡瓊方分析道,目前市內免稅店還處于很早期的發展階段,其消費主力軍及主要的消費階段還未納入適用范圍,所以之前的規模也很小。但對比傳統的免稅店業態,市內免稅店的購物及結算時間更加充裕、靈活,店鋪展示空間大、消費者亦有更多購物選擇。此外,市內免稅店的購物環境更加舒適,可以滿足一站式購物的需求。

          馬崗認為,需要調整或放寬消費的限制條件以吸引更大規模的受眾,這也是業內近年來一直倡議的。不過,在白明看來,免稅種類和交易限制固然制約了市內免稅店的發展,但核心問題還是在于這些市內店定價不具有優勢,“免稅不讓利”是當下市內店不具競爭活力的主因。


          1bbd2ce3.png?Expires=191203387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SeofDRfP7osykzhs8B7kiP%2FG%2BG4%3D

          持牌之后拼運營,市內免稅店也許很快從藍海到紅海

          1bbd2ce3.png?Expires=191203387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SeofDRfP7osykzhs8B7kiP%2FG%2BG4%3D

          不可否認,牌照是免稅業的通行證,這在未來也不會改變。

          胡瓊方介紹,過去數年間,我國免稅業持牌者數量沒有明顯增長,與消費水平、消費習慣等因素密切相關,存量的持牌方相對能夠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海外消費規模的迅速膨脹、外匯因素,疊加疫情影響下消費內需的增長,新增免稅形態、免稅持牌企業也是有必要的。

          消費回流被認為是不變的大趨勢,離島免稅與市內免稅應當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國本身的市場容量和消費能力是遠大于韓國的,如何將這種潛在的消費力轉化為銷售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韓國免稅業經營最成功的是市內免稅店和濟州島免稅店,這正是我國的不足之處。”前述湯萬鋒撰寫的論文末尾寫道。

          4846b63a.jpeg?Expires=1912033876&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unPORr%2Fho%2BjsAtnDjVK1BNE0G2M%3D

          中出服旗下北京市內免稅店正值“店慶”活動,但客流量也不多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少婷 攝

          而今,離島免稅新政被市場熱情擁抱,市內免稅的步伐有望盡快跟上,吸納更多經營主體,增強市內免稅的競爭活力是市場的期待。根據國泰君安證券訾猛團隊的分析,國內市內免稅店當前總銷售額占比不到1%,而韓國這一數據為85%,中國未來的市內店增長空間較大。若僅考慮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預計2023年市內免稅市場有望達到172.5億元收入、34.5億元利潤的體量。

          牌照之后誰能獲得競爭優勢?多位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不是規模說了算,而是經營能力。“本質還是消費者能不能以優惠的價格買到想要購買的商品”,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馬崗介紹,對已經展開運營的免稅店來說,除了規模以外,有沒有構建合適的供應鏈,門店的服務、管理,顧客的導流,都是競爭點。市內免稅店被認為是藍海,但馬崗也提示道,從藍海到紅海也許很快,因為零售業的發展夠快,玩家足夠多。

          不少業內人士提醒,持牌經營者要有競爭意識。從消費者角度而言,同一商品有多個購買渠道,選擇并不局限于境內。“免稅品攜帶不像空調、冰箱等大件商品,流通容易,因此實際上是一個全球競爭的行業。”胡瓊方表示。

          此外,免稅業的布局和管理視角應更加開放。馬崗認為,從國家經濟的發展階段和零售業的結構來看,免稅店會是一個新的組成部分。但是,這在國內是新事物,需要培育和引導才能發展和壯大。而免稅未來的發展是多元多樣的,不同的區域、時段和不同的運營企業,都將有不同的發展。

          馬崗強調,政府與企業如何通過免稅業帶動旅游和服務業,才是更大的競爭。放眼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免稅業,都與旅游、服務業有著密切的關聯,例如紐約的節日購物免稅,可以以一個點撬動經濟增長,國內在這方面也需要步子、力度都再大一點。

          d1ba943d.png?Expires=1912033877&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DGaY46tyS6DmGPEtV9RBtxVW1%2B4%3D

          41b4ef18.png?Expires=1912033877&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zNuvpYIMXcJsBj4SeQJ4ds0Ypwk%3D

          記者手記丨投資者應理性看待免稅熱潮

          老牌百貨公司王府井“意外”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擠上免稅行業獨木橋,公司連續漲停,而從7月1日起,海南亦開啟了提高消費限額后的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新政,營業額屢創新高。消息面的不斷刺激下,免稅概念股火了。

          從投資者主動提及免稅業務的頻率上不難看出市場對于免稅業發展的熱情,但一口吃不成一個大胖子,免稅業的政策放寬需要時間,公司對于免稅業的布局和經營也需要摸索,未來容量更大的有限主體競爭下,也不是“牌照在手,天下我有”的一路坦途。簡言之,上市公司需謹慎斟酌入局選擇,投資者們也不必“聞風而動”,我國免稅業必將有長遠發展,熱潮之下,更需穩扎穩打。

          記者:李少婷 李詩琪

          編輯:湯輝

          視頻編輯:朱星運

          記者劉春山對本文亦有貢獻

          視覺:蔡沛君

          排版:湯輝 牟璇


          本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8月1日,北京一家市內免稅店周年慶活動進入倒計時,免稅價再疊加七折優惠,王晴(化名)感覺“太值了”——這個價格讓海淘“黯然失色”,甚至首爾的市內免稅店也要“甘拜下風”。 實惠,是免稅商品對消費者最大的吸引力;免除“三稅”(進口環節關稅、消費稅、增值稅)后,低價也能賺取豐厚利潤,是免稅業吸引入局者的重要原因。由于與財稅密切相關的特殊性,在各國,免稅業都具有政策性色彩,“牌照”意味著入場券。 近來,海南離島免稅政策超預期落地、老牌百貨業龍頭王府井獲得免稅牌照股價大漲,十多家上市公司扎堆申請牌照,不論是投資者還是消費者,“免稅”的魅力前所未有。 消費回流趨勢之下,國內免稅業是一片公認的藍海,業內普遍認為,當下已到了吸納更多玩家入局的時間窗口期。但“淘金之旅”也并非一路坦途,離島免稅的火爆掩蓋了市內免稅店經營慘淡的現狀,藍海與紅海之間的距離或許并不遙遠。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海南離島免稅店及運營最久的北京市內免稅店,采訪上市公司及業內學者,解析僧多粥少的免稅業紅利幾何。 每經記者實地探訪三亞、北京兩地免稅店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十余家上市公司投身免稅牌照大戰 “關于免稅牌照,公司一再強調近期暫無相關計劃,請問公司所指的近期是什么概念?一小時?一天?一個星期?還是一年內?”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杭州解百被投資者反復詢問是否有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的計劃。 免稅概念火了,哪怕是以證券業務為主的上市公司,都被投資者問及是否涉及免稅品經營業務,原本小眾的行業正在變成股市上幾乎無人不知的熱門領域。 股價是最直觀的表現。免稅概念股中的龍頭企業中國中免近期股價飆升,截至8月3日收盤,市值已近5000億元。僅是間接控股股東方面上報了離島免稅品經營資質的申請,海汽集團就收獲漲停板,股價一個月漲了兩倍。 牌照申請大戰已在A股拉開帷幕。6月以來,格力地產披露將收購珠海市免稅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全部股權,“跨界”進入免稅業;王府井披露公司被授予免稅品經營資質;百聯股份、嶺南控股、鄂武商A等十余家上市公司先后披露自身或關聯方正在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 投資者似乎已急不可耐,涉及免稅概念的公司接連觸及漲停。但實際上,申請不意味著審批通過,即便最終通過也可能耗時較長。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王府井從申請到審批完成時間跨度約一年,當下申請者眾多,排隊時間可能更長。 “我們看到很多同行申請了(我們也)就申請了。”被問及為何選擇投身免稅牌照爭奪大戰時,一家位于南方的百貨公司證券部人士回應道。 在王府井免稅品經營資質獲批之前,我國免稅業的“玩家”多是旅游業企業。如剛更名不久的中國中免,此前以旅行社業務為主,又如海汽集團間接控股股東海南旅投、從去年起加大對免稅業布局的凱撒旅業等。 王府井似乎是給國內的百貨公司“打了個樣”,但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向記者指出,對行業細分領域而言,百貨公司才應當是免稅業的競爭主體,不過由于我國行業管理劃分的原因,此前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的多是旅游類企業。 現有申請者中,不乏抱著“有棗沒棗打一桿子”的心理申請的企業,于大部分企業而言,免稅都是一個新鮮的領域。這與我國免稅業發展時間不長也有關系。根據湯萬鋒2018年發表的《中國免稅業的發展及影響因素研究》,免稅業的發展在國外已經經歷了70余年的發展,國內則是從1980年開始。 在主流的觀點中,免稅業按照場景可大致分為機場免稅、離島免稅和市內免稅三種業態。其中,不論是在我國還是全球,機場免稅店都被認為是“兵家必爭之地”,占據著免稅品銷售約6成的市場份額。離島免稅這一業態集中在東亞地區,如韓國濟州島、日本沖繩島。 在韓國,市內免稅店地位高過其它業態,韓國免稅巨頭的銷售額主要來自其大型市內免稅店和國際機場樞紐店貢獻,其中樂天有五成收入來自市內免稅店。 盡管尚未有消息顯示王府井所獲得的免稅品經營資質具體范圍,但白明分析認為王府井有望獲得涉足市內免稅和海南離島免稅兩個業態。 免稅店不會“遍地開花”,各路玩家入局提前“占山頭” 廣西的南寧百貨、湖南的友阿股份、吉林的歐亞集團……相關上市公司公告中并未說明申請免稅牌照所涉的業態。白明認為,目前排隊申請的眾多百貨公司如若獲批,市內免稅店將大概率是主賽道。 投資者關心的是,如果獲批市內免稅店相關的免稅牌照,有多大含金量,又能給上市公司帶來多大的收益?有一個數據可供參考,我國國內奢侈品在免稅業的銷售渠道比例,機場免稅占據一半銷量,離島免稅占據35%,市內免稅店份額最低,僅占15%。 此外,在多省百貨巨頭競逐的情況下,入圍者能有幾個?白明認為,雖說牌照可以收回,但總歸“易放難收”,出于謹慎原則和對市場承受力的試探,監管方此次發放的牌照不會超過市場預期。 多數業內人士也傾向于當下不會大規模放開牌照審批,而是有節奏的有限放開。“未來牌照放開,具體店鋪預計也將是一店一批,而且有適用人群限制。”華創證券商社組研究員胡瓊方認為,大規模放開牌照審批相當于原來的有稅競爭都變成了免稅競爭,這對消費和經濟的拉動不如直接減稅降費來得直接和便捷。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9年起,上海、廣州、武漢、杭州多地表態將落地市內免稅店,地方政府的積極態度和企業的申報熱情似乎都在預示著市內免稅領域將有突破。 胡瓊方介紹,市內免稅店的主要特點是購物及結算時間充裕、靈活,展示空間大、更多購物選擇,購物環境舒適、體驗佳,一站式購物。相比機場店,市內店有租金成本優勢,可以有更大的價格操作空間。 但目前我國市內免稅店的發展仍處在很早期的階段。前述湯萬鋒的論文介紹,市內免稅店發展較為緩慢的主要原因是,相比較于機場免稅店和離島免稅店,其消費的固定人群相對較少,同時由于早年免稅消費的觀念并沒有深入人心,市內免稅店由于其所處地域,不具有離島免稅和機場免稅那樣的天然優勢,所以消費量相對較低。 業內對市內免稅的發展前景多持積極態度,并認為當下已經到了進一步放寬市內免稅店政策的窗口期。不過,白明認為,從長遠角度,省會及一線城市都可以設置市內免稅店,但市內免稅店短期內也不會“遍地開花”。 “早準備比晚準備好。”零售業獨立評論人馬崗認為,百貨公司扎堆申請,代表了傳統零售一種積極擁抱新事物的姿態。胡瓊方認為免稅牌照申請的“突然爆發”與疫情和國際貿易環境有關,“這其中有部分自保的心態,也是出于爭奪市場的目的”。 數據顯示,韓國國內大型百貨商場銷售總額中一成左右來于市內免稅店渠道,市內免稅是傳統百貨零售的補充。盡管韓國市內免稅店的發展速度及規模珠玉在前,但市場是復雜變量因素交織之下的結果,我國市內免稅店的發展仍然需要自己探索。 “現在來看市內店包括整個免稅(市場)的規模還比較小,但未來的快速發展預計有可能沖擊到一部分傳統有稅零售渠道和跨境電商渠道。平衡預計需要政府、監管、品牌方(的供貨量)等共同的力量決定。”胡瓊方表示。 店慶優惠之外,市內免稅店拿什么爭搶客源? “您的免稅品額度可以‘借用’一下嗎?幫一位女士買一瓶酒,她的額度用完了。”7月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在海口美蘭機場被一位店員攔下詢問上述問題。化妝品牌店前排長隊、購買手機要提前幾天預約,如今這樣的情況在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三亞海棠灣免稅店等是常態。 海南離島免稅新政自7月生效,島內外旅客免稅額從此前的3萬元/年提升至10萬元/年,增加了手機、酒類等品種,在寬松政策的強力刺激下,僅一個月,海口海關監管離島購物旅客超過28萬人次,免稅銷售金額達到22.19億元,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34倍。 三亞海棠灣免稅店內,顧客排成長龍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王帆攝 海南離島免稅的火爆讓消費者們更加熟悉“免稅品”,但不少消費者并沒有認識到市內免稅店的區別——你很有可能不是目標消費群體。 以北京為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解到,北京有兩家市內免稅店,分別屬于中免集團和中出服,中免集團旗下的免稅店位于商業區藍色港灣,線下消費只對境外人士開放,憑護照及航班信息最遲可以在出發前24小時進行購物,待登機前在T2航站樓安檢后的提貨點提取所購商品,分為有稅區和免稅區,免稅區價格與機場免稅店持平。 中免集團旗下北京市內免稅店較為冷清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詩琪攝 北京另一家市內免稅店,中出服市內免稅店位于惠新東街,面向境內外人士開放,需要憑一定時間內中國入境記錄,化妝品購買上限是5000元,日常售價略高于機場免稅店。 記者實地探訪發現,中出服市內免稅店面積有限,約有半個足球場大小,靠里不太好的位置是閑置區,而SK-II、蘭蔻等消費者熟悉的品牌都沒有入駐,即便是“店慶”活動期間,客流量也不大,只有黛珂、伊麗莎白雅頓的柜臺前人流相對集中。 為了緩解疫情帶來的經營壓力,該店近期放寬了購買者的時間限制,將原本的出入境記錄180天內,改為自2019年8月1日至今年6月1日期間回國的旅客可在今年12月31日前到店購物。 從消費人群上看,王晴等“拼單”購物的消費者占據主流,如果沒有滿減優惠,市內店對消費者沒有足夠的競爭力。以300ml規格的黛珂紫蘇精華水為例,官網價格530元,在沒有滿減優惠的情況下,中出服市內店價格是476元,享受最大力度滿減優惠后為333元,而這一商品在電商平臺的價格約為364元。 理論上說,市內店的經營與競爭更為靈活。胡瓊方分析道,目前市內免稅店還處于很早期的發展階段,其消費主力軍及主要的消費階段還未納入適用范圍,所以之前的規模也很小。但對比傳統的免稅店業態,市內免稅店的購物及結算時間更加充裕、靈活,店鋪展示空間大、消費者亦有更多購物選擇。此外,市內免稅店的購物環境更加舒適,可以滿足一站式購物的需求。 馬崗認為,需要調整或放寬消費的限制條件以吸引更大規模的受眾,這也是業內近年來一直倡議的。不過,在白明看來,免稅種類和交易限制固然制約了市內免稅店的發展,但核心問題還是在于這些市內店定價不具有優勢,“免稅不讓利”是當下市內店不具競爭活力的主因。 持牌之后拼運營,市內免稅店也許很快從藍海到紅海 不可否認,牌照是免稅業的通行證,這在未來也不會改變。 胡瓊方介紹,過去數年間,我國免稅業持牌者數量沒有明顯增長,與消費水平、消費習慣等因素密切相關,存量的持牌方相對能夠很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海外消費規模的迅速膨脹、外匯因素,疊加疫情影響下消費內需的增長,新增免稅形態、免稅持牌企業也是有必要的。 消費回流被認為是不變的大趨勢,離島免稅與市內免稅應當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國本身的市場容量和消費能力是遠大于韓國的,如何將這種潛在的消費力轉化為銷售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韓國免稅業經營最成功的是市內免稅店和濟州島免稅店,這正是我國的不足之處。”前述湯萬鋒撰寫的論文末尾寫道。 中出服旗下北京市內免稅店正值“店慶”活動,但客流量也不多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少婷攝 而今,離島免稅新政被市場熱情擁抱,市內免稅的步伐有望盡快跟上,吸納更多經營主體,增強市內免稅的競爭活力是市場的期待。根據國泰君安證券訾猛團隊的分析,國內市內免稅店當前總銷售額占比不到1%,而韓國這一數據為85%,中國未來的市內店增長空間較大。若僅考慮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預計2023年市內免稅市場有望達到172.5億元收入、34.5億元利潤的體量。 牌照之后誰能獲得競爭優勢?多位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不是規模說了算,而是經營能力。“本質還是消費者能不能以優惠的價格買到想要購買的商品”,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馬崗介紹,對已經展開運營的免稅店來說,除了規模以外,有沒有構建合適的供應鏈,門店的服務、管理,顧客的導流,都是競爭點。市內免稅店被認為是藍海,但馬崗也提示道,從藍海到紅海也許很快,因為零售業的發展夠快,玩家足夠多。 不少業內人士提醒,持牌經營者要有競爭意識。從消費者角度而言,同一商品有多個購買渠道,選擇并不局限于境內。“免稅品攜帶不像空調、冰箱等大件商品,流通容易,因此實際上是一個全球競爭的行業。”胡瓊方表示。 此外,免稅業的布局和管理視角應更加開放。馬崗認為,從國家經濟的發展階段和零售業的結構來看,免稅店會是一個新的組成部分。但是,這在國內是新事物,需要培育和引導才能發展和壯大。而免稅未來的發展是多元多樣的,不同的區域、時段和不同的運營企業,都將有不同的發展。 馬崗強調,政府與企業如何通過免稅業帶動旅游和服務業,才是更大的競爭。放眼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免稅業,都與旅游、服務業有著密切的關聯,例如紐約的節日購物免稅,可以以一個點撬動經濟增長,國內在這方面也需要步子、力度都再大一點。 記者手記丨投資者應理性看待免稅熱潮 老牌百貨公司王府井“意外”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擠上免稅行業獨木橋,公司連續漲停,而從7月1日起,海南亦開啟了提高消費限額后的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新政,營業額屢創新高。消息面的不斷刺激下,免稅概念股火了。 從投資者主動提及免稅業務的頻率上不難看出市場對于免稅業發展的熱情,但一口吃不成一個大胖子,免稅業的政策放寬需要時間,公司對于免稅業的布局和經營也需要摸索,未來容量更大的有限主體競爭下,也不是“牌照在手,天下我有”的一路坦途。簡言之,上市公司需謹慎斟酌入局選擇,投資者們也不必“聞風而動”,我國免稅業必將有長遠發展,熱潮之下,更需穩扎穩打。 記者:李少婷李詩琪 編輯:湯輝 視頻編輯:朱星運 記者劉春山對本文亦有貢獻 視覺:蔡沛君 排版:湯輝牟璇 本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 专区日韩中文字幕97色伦 |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 在线亚洲综合亚洲网色就色 | 在线上观看免费a级 | 天天爽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