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2 21:07:10
每經編輯|周宇翔
使用公筷究竟有多必要?近日,有記者和國家副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專家將菜品分為公筷組和非公筷組進行實驗。實驗結果顯示,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情況下,菜品菌落總數差距明顯,有的菜不用公筷菌落數暴增909倍。
據央視財經8月22日報道,近日,記者和國家副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專家選用了三道菜(涼拌黃瓜、干鍋茶樹菇和香辣牛蛙),分為公筷組和非公筷組。分別食用后,每盤菜都至少留下25克,來進行取樣,并進行菌落總數的測試和對比。經過了48小時的培養,實驗結果顯示,涼拌黃瓜的非公筷組比公筷組的菌落總數要增加了1.3倍,干鍋茶樹菇兩組數據相比相差了909倍,而香辣牛蛙的這個數據則相差了44倍。
隨著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我國不少地區以此為契機陸續開展“公筷行動”。中國飯店協會今年3月也曾發布倡議,引導餐飲企業開展公勺公筷雙筷健康行動,做健康飲食習慣的倡行者。倡議提出,餐飲企業對圍桌合餐主動提供公勺公筷或雙筷,引導客人正確使用,阻斷餐桌上的疾病傳染途徑。有條件的情況下,提供分餐制服務,提升健康服務理念,培養客人健康文明用餐意識,倡導餐桌文化新風尚。
此外,不少地區也陸續制定并發布與公筷公勺有關的地方標準。例如,近日,江西省《公筷公勺使用與服務規范》就正式出臺實施。據江西日報報道,日前,江西省文明辦、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制定了省級地方標準《公筷公勺使用與服務規范》,并正式實施。規范明確,公筷公勺必須在規格和顏色上明顯區別于自用筷勺,材質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公筷公勺顏色應明顯區別于自用筷勺,顏色宜使用白色或類白色;公筷長度應比自用筷長3厘米至5厘米,筷頭略尖細;公勺宜帶有可防止滑落至湯盆中的掛鉤,在公筷粗端和勺柄等位置印燙明顯的“公筷”“公勺”“公用”等標識或提示語等。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財經、新華視點、江西日報等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