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4 19:15:33
股轉系統要求安徽鳳凰說明在建工程項目與募投項目是否為同一項目。“如是,發行人是否已有募集資金置換的安排?如無關,請發行人說明先后新建相同用途不動產的合理性”。
每經記者|朱成祥 每經編輯|陳俊杰
8月21日,股轉系統網站披露安徽鳳凰濾清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鳳凰 832000,OC)精選層掛牌審查問詢函。據了解,安徽鳳凰專注于汽車濾清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9年年產濾清器2600萬只。
此次闖關新三板精選層,安徽鳳凰擬發行不超過2002萬股,募集資金1.89億元。其中,1.06億元用于年產2500萬只高端濾清器建設項目;3305.49萬元用于研發中心建設項目;5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鳳凰在建工程中,2、6、7車間項目建設完成后,也將主要用做年產2500萬只高端濾清器項目的生產車間、倉庫。因此,股轉系統要求安徽鳳凰說明在建工程項目與募投項目是否為同一項目。“如是,發行人是否已有募集資金置換的安排?如無關,請發行人說明先后新建相同用途不動產的合理性”。
安徽鳳凰的募投項目主要為年產2500萬只高端濾清器項目,以及研發中心項目。前者擬投入募集資金1.06億元,項目建成后主要生產產品為機油濾清器、空氣濾清器、空調濾清器和燃油濾清器,是公司現有主要產品。其中,工程費用7954.95萬元,鋪底流動資金1324.39萬元;而2、6、7車間項目預計總投資金額為8346.12萬元。
募投項目中,研發中心擬投入3305.49萬元;在建工程中,研發樓、綜合樓項目建成后將作為研發中心場所及辦公場所,即研發樓對應研發中心。而研發樓、綜合樓項目預算總投資金額為6000.00萬元,若研發樓以一半投資折算,與募投項目中研發中心投入大致相當。
從金額上看,募投項目與大額在建工程項目高度雷同。在用途上,安徽鳳凰似乎也沒有重復建設的必要。
根據公開發行說明書,安徽鳳凰2019年四類主要濾清器的產能為2600萬只,在建項目中已有年產2500萬只高端濾清器產能,若募投項目再擴產年產2500萬只高端濾清器項目,該公司產能將增長1.92倍。
若募投項目與在建工程為同一項目,那么上述兩大項目或均已完工九成。根據安徽鳳凰2020年半年報,研發、綜合樓期末余額5578.40萬元,工程進度為92.97%;2、6、7車間期末余額7521.05萬元,工程進度為90.11%。
來源:安徽鳳凰2020年半年報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2、6、7車間項目建設資金大部分源自借款,截至2019年年末,該項目發生專門借款5000萬元。
有趣的是,安徽鳳凰在公開發行說明書中也表示:“在本次募集資金到位前,公司可以根據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進度的實際情況通過自籌資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資金到位后按照相關法規規定的程序予以置換。”
另外,截至2020年6月底,安徽鳳凰遞延收益中,綜合樓、研發車間政府補貼為3532.22萬元。這意味著,該項目6000萬投資建設款項中,大部分來自政府補貼。已有政府補貼,再加上后期募投資金,安徽鳳凰所獲得款項將超出建設資金。
股轉系統也在審查問詢函中表示:“請發行人說明自有資金、政府補助和后期募投資金均涉及相關項目建設的原因及具體安排,結合項目預算總額和各項配套資金總額情況,說明募集資金運用分析是否合理。”
在公開發行說明書中,安徽鳳凰以近3年產能利用率來說明募投建設年產2500萬只高端濾清器項目的合理性。公司主要產品分為空氣濾清器、機油濾清器、空調濾清器和燃油濾清器,2019年營收占比分別為37.89%、29.93%、23.83%和8.35%。同期,上述產品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9.45%、103.64%、93.18%和97.63%。
因此,安徽鳳凰認為公司各類主要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已接近飽和狀態,現有產能已難以滿足市場對汽車濾清器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
然而根據審查問詢函,安徽鳳凰2020年1-6月空氣濾清器、空調濾清器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 76.19%、76.09%。若以2019年數據衡量,上述兩大產品營收占比達7成。簡而言之,安徽鳳凰兩大主力產品產能利用率并不高。
事實上安徽鳳凰產能利用率不高或與疫情有關。2019年,安徽鳳凰在歐洲地區、北美地區營收占比分別為33.97%、10.53%。2020年上半年境外汽車市場受疫情影響較大,根據公開信息,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預測2020年歐盟乘用車注冊量將同比下跌25%。
需要注意的是,2、6、7車間年產2500萬只高端濾清器項目工程進度已達九成。若該項目投產,公司產能利用率恐進一步下滑。對于新增產能,股權系統要求安徽鳳凰說明:“現有的產能消化措施是否有具體的實施方案,相關措施及風險揭示是否充分。”
8月24日,關于募投項目是否就是在建工程項目,以及產能利用率等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安徽鳳凰董秘辦公室,但電話無人接聽。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