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9 10:06:36
8月28日,全球5G產業創新峰會在成都舉行。當天的“5G助力醫療資源互聯互通”專題論壇上,與會嘉賓從多種角度對5G智慧醫療進行了闡述和探討。
每經記者|曾劍 每經編輯|文多
5G與各行業的融合,正催生出一大批新產業、新生態。在諸多新業態之中,5G與智慧醫療的結合尤為引人關注,它將為智慧醫療帶來哪些變化?能為行業解決什么實質性問題?
8月28日,全球5G產業創新峰會在成都舉行,在當日下午進行的“5G助力醫療資源互聯互通”專題論壇上,與會嘉賓從多種角度對5G智慧醫療進行了闡述和探討。整體來看,5G與智慧醫療已深度融合,并在深刻改變醫療手段、醫療模式已成為共識。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輕資產運營可能是醫療機構未來發展的趨勢。
一說起5G,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它具有高速率、低時延等特性,這些特性正是其與智慧醫療深入融合的關鍵。
華為云醫療健康行業解決方案總監張紹蔚在會上表示,5G在智慧醫療上的應用已經實現了多種可能。第一是遠程診斷,比如2018年天津移動攜手華為實現了全國首例5G遠程中醫診斷測試;第二是遠程手術,北京301醫院遠程控制遠端的手術臂,對遠在海南的患者實施手術,海南和北京相差幾千公里,5G低時延的特性使得距離不再是問題;第三是以5G技術“武裝”急救車等,實現醫生遠程指導護士對病人進行搶救,提前完成病床、醫生資源、醫療數據等相關準備工作。
一位到場嘉賓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5G+醫療”基本能實現遠程會診、遠程手術、應急救援、AI輔助診斷等功能。其認為,遠程手術將是“5G+醫療”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5G技術的作用十分突出。
張紹蔚指出,在疫情期間,5G與人工智能、云技術廣泛應用在了不同場景下。比如,浙江省人民醫院專家利用5G技術遠程為武漢方艙醫院患者提供檢查;利用5G遠程智慧醫療的技術大幅減少患者與醫生之間的交叉感染,并提高診療效率……
“在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疫中出現了很多新應用,新場景,其實都離不開以5G為核心的新型通信技術作為載體。”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行業應用中心總經理陳慶勇也認為。
一位醫療界人士在會上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出我國醫療行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傳統醫療信息系統相對封閉,醫療社會承載聯網不足,標準不統一導致數據難以采集互通;設備共享困難;資源利用水平較低;醫療衛生產業數據儲存分散,無法為大數據調動分配,一些數據的有效性不足。這些問題還需要相關方共同協商,推出讓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智慧醫療更快、更廣、更深融合的優質解決方案。
會上,四川省人民醫院首席信息官雷舜東以“5G時代下的醫療高速公路”為題進行了演講。他認為,醫療服務就像是給在路上行駛的車提供服務。信息是公路,5G把公路由鄉道變成高速公路,醫療服務就可以跑得更快做得更好。其中,高帶寬滿足醫療影像和大量高速傳輸速率的要求;低時延滿足遠程手術中毫秒級的指導;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廣連接特性,則可以把實時的數據采集起來,形成電子健康檔案。
這種信息高速公路的更大意義在于:讓慢的車能夠快起來。
“我們‘省城’的醫院比較好,但是基層醫院難以承載信息化的投入。隨著5G技術的發展,未來整個醫療會落地云端,實現即供即采即用。通過5G高速公路的傳遞,讓基層醫院得到匯聚了大量優質設備和優質專家的大型醫院的支持。”雷舜東表示。
在雷舜東看來,目前在互聯網醫療這塊已有大量參與者,將產生了大量信息高速公路的需求;在互聯網醫院大舉建設下,未來醫療機構可能都是輕資產,在互聯網上擁有其服務平臺。從這點來看,5G智慧醫療的前景可觀。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5G智慧醫療的發展,5G智慧醫療也已取得了一定階段性的效果。我相信結合未來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AI、5G技術深度融合,智慧醫療會迎來更快、更新的發展。”張紹蔚表示。資產運營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