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4 16:43:08
一位互聯網醫療行業人士表示,能否進一步打開互利網醫療成長空間與持續盈利能力的關鍵依舊聚焦在支付端的多方介入與細化政策的落地。
每經記者|陳星 每經編輯|陳俊杰
一場疫情,縮短了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市場培育時間,培養了用戶線上求醫問診的習慣,甚至還讓互聯網醫療行業突破了一些原本預計要耗時數年的政策難點。
在互聯網醫療從業者感嘆疫情給行業帶來了“意外收獲”的同時, 導診、掛號、健康咨詢及治療后的復診、慢病管理……各家互聯網醫療平臺都想找到自己獨一家的賽道。然而,在線醫保支付等仍是困擾各方的共同難題。多位從業者表示,進一步打開互利網醫療成長空間與持續盈利能力的關鍵依舊聚焦在支付端的多方介入與細化政策的落地。
在疫情催化下,已經試水多年的互聯網醫院似乎迎來了真正的春天。
疫情首先加速了互聯網醫療在C端的滲透。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2019年11月至今年4月,醫療健康類APP與網頁的月度有效使用時間有了明顯增長。以京東健康為例,疫情前其平臺承載的在線問診量約為5萬次/日,疫情期間飆升到15萬次/日。京東健康CEO辛利軍表示,“疫情將診療線上化的市場培育時間縮短了5至10年”。微醫集團CEO廖遠杰也表示,“疫情把產業至少往前推進了5年時間”。
回顧國內互聯網醫療產業的發展歷程,政策對于產業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除了縮短市場培育時間外,疫情還促使互聯網醫療行業跨越了一些此前難以逾越的政策關口。以醫保支付政策為例,對于互聯網醫療行業而言,是否能夠實現醫保線上支付直接決定了用戶群體的廣度與就醫頻率。辛利軍曾預計,“線上醫保支付的政策放開至少還需要兩到三年時間”。
但疫情加速了這一進程。今年2月,國家醫保局聯合衛健委發布了《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可以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兑庖姟钒l布后,上海、江蘇、浙江、四川等多個省市臨時將在線問診納入醫保支付,同時,復診續方項目也在全國多地陸續試水納入醫保支付,線上看病—購藥—支付(醫保報銷)的就醫閉環就此打通。
可以說,經歷過試水與浮沉之后,互聯網醫療正迎來用戶群體急劇增長和政策支持的黃金時代。
熱潮的背后,是更多巨頭入局。騰訊、阿里、京東、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的身影閃現其中。
9月,阿里健康APP升級更名為“醫鹿”,將整合天貓醫藥、支付寶等相關業務板塊,提供智能搜索、線上問診、體檢疫苗預約等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9月21日,京東發布公告確認京東健康將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近日,字節跳動收購百科名醫網引起關注。
但要注意的是,隨著疫情逐步明朗,線下醫療資源壓力逐步緩解,線上問診就醫的勢頭已經有所滑落。競爭加劇、需求回落,如何保持用戶的高活躍度和留存率成為互聯網醫療平臺要面對的挑戰。
一位互聯網醫療行業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互聯網醫療尚未出現一個經市場驗證的商業模式,頭部企業仍處在可持續性盈利困境中,各平臺正在努力對分支主線和醫療資源進行整合,并逐漸形成自己的優勢與壁壘。其中,政策明確支持和引導的導診、掛號、健康咨詢及治療后的復診、慢病管理部分是不少平臺集中發力的方向。
定位為慢病管理平臺的醫聯就選擇了慢病管理作為主要的發力方向之一。醫聯相關負責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傳統慢病管理方式,互聯網慢病平臺可以實現分級診療、提高患者依從性、降低就診門檻、優化醫療診斷,從而提升治療效果、提升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尤其在疫情期間,政府鼓勵患者線上就醫問診,提倡互聯網醫療平臺為患者提供“無接觸”線上診療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像醫聯這樣的互聯網慢病管理平臺發展,同時也培養了用戶的線上就醫習慣。
他還表示,龐大的慢病人口數量,人口老齡化趨勢以及對于醫保控費的需求為互聯網慢病管理平臺帶來機遇。線上醫保的接入、院外處方的增長、慢病分級診療以及用戶習慣由線下到線上的轉變將成為中國互聯網慢病管理平臺行業主要發展趨勢。
目前互聯網醫療行業尚存一些瓶頸和難點。就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而言,在線醫保支付仍然是瓶頸之一。雖然國家在醫保政策上對打通互聯網醫保逐漸呈放寬態勢,但由于各地醫保政策的不同以及醫??刭M,醫保安全等問題上,都還需要再進行深入調研,能否進一步打開互聯網醫療成長空間與持續盈利能力的關鍵依舊聚焦在支付端的多方介入與細化政策的落地。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