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商學院動態

          每經網首頁 > 商學院動態 > 正文

          全球400所頂尖商學院院長的戰略思考: 變局中如何培養未來商界領袖?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5 17:22:45

          10月21日-23日,跨越10個時區的全球近400家商學院院長齊聚“第八屆全球商學院院長論壇”。 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記者現場了解到,在“第八屆全球商學院院長論壇”的主論壇和四個分論壇上,來自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的三十余位商學院院長,圍繞“變局與引領”的主題,深度探討商學院在動蕩和持續變化的環境下如何引領企業和商業教育的未來發展。

          每經記者|王思雨    每經編輯|梁宏亮    

          線下參會嘉賓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對全球來說,2020年是充滿變局的一年。一場席卷全球的疫情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全球商業活動暫停,導致了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西方世界社會動蕩,超過了1968年以來的任何時期,地緣政治不穩,為21世紀以來最甚。

          同時,新技術和數字化是過去20年全球管理領域中最顯著的變化。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物聯網、納米技術等正在顛覆以往傳統行業,深切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是我們與他人相處的方式。

          “在大西洋的海邊沖浪,如果你站在5-10米高的海浪面前不動,這個浪會把你卷得很遠,后果會很慘。而如果你鉆到浪的肚子里,會發現里面風平浪靜。”“第八屆全球商學院院長論壇”的圓桌討論環節,東道主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陳方若以沖浪為例談到:“我想,即使在現在,動蕩的世界中也有相對平靜的地方。在這樣的地方,你是可以思考戰略的。”

          那么,在宏觀環境和技術的變局中,我們應如何思考商學院的變革與創新戰略,從而抓住變革機遇,成功引領未來?

          10月21日-23日,跨越10個時區的全球近400家商學院院長齊聚“第八屆全球商學院院長論壇”。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記者現場了解到,在“第八屆全球商學院院長論壇”的主論壇和四個分論壇上,來自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的三十余位商學院院長,圍繞“變局與引領”的主題,深度探討商學院在動蕩和持續變化的環境下如何引領企業和商業教育的未來發展。

          未來領導者的核心特質

          今天的商業領袖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面對更多的挑戰和機遇,都需要用更快的速度和更準確的決策帶領企業實現一個又一個跨越。

          “現在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在線上演講中,美國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院長Raghu Sundaram感慨,科技的變化、經濟全球化、地緣政治和人口流動累積了變局:“面對持續的變局,我們需要換個角度問一個更加積極主動的問題——如何預判這些未來變化?如何抓住變局中的機會并且引領創新?”

          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院長Geoffrey Garrett認為,變局中我們所需要的新型領導者與過往的“英雄式”領導者不再一樣,而是要必須開誠布公,必須虛懷若谷,必須要有承諾。“這就不僅需要領導者們能夠坦誠自身的局限,從而爭取更多支持,還要成為一名‘首席解釋官’,以化繁為簡的方式獲得更多人的支持。企業目標在注重股東利益的同時還應注重社會效益最大化。”

          瑞士IMD商學院校長Jean-Francois Manzoni則表示,未來成功的領袖應擁有四個關鍵特質:一是具有戰略眼光,二是具有強大的組織能力,三是能夠自律,四是終身學習者,不斷在職業進階過程中學習。而商學院則要教會商業領袖們好奇心和謙虛。”不是說告訴他們說要謙虛,而是要幫助商業領導者們明白,他們懂的到底有多少,以及未來可學的有多多。”Manzoni解釋到。

          在莫斯科SKOLKOVO管理學院校長Andrei Sharonov看來,變局中領袖們應該具備持續自我發展的能力,一方面做強核心能力,同時獲取新的能力。這才能夠讓他們在變局中臨危不亂。“為了實現以上的這些點,需要一系列的技能組合,諸如靈活性、快速推進能力、自我認同等,”Sharonov解釋到,擁有整體的世界觀,從全局審時度勢,是當代領袖的重要特質。

          印度管理學院班加羅爾分校的院長Rishikesha T.Krishnan則提醒商業領袖在面對變局時要做好風險評估工作,管理好自身業務的持續性。他告誡管理者們,要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數據和真實事件上,實事求是。不能遵照思維定勢,先入為主的方式進行假設,而是要能夠通過不同方式來審視未來,做好未雨綢繆的應對工作。

          思維模式變革存在于不同維度。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管理大學校長Kozhakhmetov Assylbek看來,思維模式上的變化不僅集中在專業領域,也存在于生活層面。“企業家精神的思維模式需要創造力、領導力、責任心,這是關鍵且具有戰略意義的。”他補充說:“我們要看一下如何能夠獲得幸福、如何能夠獲得愛,把時間花在對的人上面,這其實就是代表的生活上的思維模式。”

          商學院面臨的變局與挑戰

          商科教育的目標,就是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培養輸出商科人才,從而滿足商業界的需求。那么在變局中,學生通過商學院的課程能夠學到什么?商學教育怎樣才能培養出引領未來的優秀商界領袖?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葉強看來,對于商科學生尤其是本科生來說,首先建立起自己的價值觀,第二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三是獲取知識。“從我們的教學來說,傳統都基本只是關注第三點——獲取知識。但是,更重要的是提升能力和建立自己的價值觀,這兩個更加重要。”

          在韓國高麗大學商學院院長Jae Wook Kim看來,商學院最重要的教育目標就是幫助企業管理者和商界領袖解決問題,面對技術的高速變革,商學院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技術的發展趨勢,引導他們將技術與實踐相結合。“同時,不僅要教會他們為自身提供價值,還要讓他們學會跟其他人通力合作,為社會提供價值。”

          意大利博科尼大學校長Gianmario Verona坦言,無論是否有疫情,當今社會都面臨兩大顛覆性的力量——一是數字型轉型,二是可持續發展。他的觀點是,科學研究不應該是分離式的,高等教育的未來應更加強調線上和線下教學的融合。各學科要更多地相互交織,經濟、科學、金融、藥學等學科都應融合在一起。

          關鍵是,如何把人工智能等科技融入到商學院教育中,是所有商學院目前面臨的一大挑戰。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指出,科技更深層次地改變了我們的管理方式,因此商學院的核心課程也應該考慮隨之改變。“我們看到,現在有些商學院的做法是把管理課程和科技課程放在一起來教,但是我覺得這并不夠。我們希望能夠真正把科技和管理有機結合起來,而不是把這兩個課程放在一起就夠了。科技如何改變管理學科?我們在每個課程設計上要對這一點進行深入探討。”白重恩說。

          科技改變管理理念的同時,也在深刻影響著傳統的教學方式。新冠疫情爆發后,為避免疫情在校園的傳播,線上課程開始在全球高校中得到普及。法國ESCP商學院校長Frank Bournois認為,商學院其實是扮演了連接現在和未來市場的關鍵一環。雖然數字化教育的成本更低、參與更加便利,但將教育百分之百移到線上,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我們吸引到全球頂尖學生,讓他們學習到未來所需的技能,包括去大公司進行資源分享和合作。我們認為需要維持一定的線下教學和交流,才能夠取得預期的教學成果。”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院長Andrew K.Rose則認為,雖然近年來在基本的商學院管理教學上發生了很多改變,但是商學院的基本發展理念并沒有發生變化。面對當下發生的全球變局,商學院發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應該保持不變。

          “教育得益于科技能夠更加個性化、更加協作、更加體驗式,這三個是主要的特性,也就是教育通過科技能夠獲得的三大屬性。”西班牙IE大學校長Santiago Iñiguez de Onzoño談到,流動式的學習,混合培養模式能夠為我們輸出具有大局觀和世界觀的經理人。他建議,將傳授人文理念的人文學科納入到核心商科的課程中,并把握當下發展趨勢,開發終身學習教育。

          變局中的新趨勢:可持續發展

          “這是一個VUCA的世界——V代表變化和波動,U代表不確定性,C代表復雜性,A代表模糊性。商學院應該彼此合作,來教育培養人才和領導,讓他們具有強有力的社會責任心,在全球范圍內幫助社會解決問題。”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院長陸軍呼吁,商學院要不斷開放、相互學習,敞開懷抱擁抱彼此的最佳實踐。“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現在面對的世界是如此復雜、不確定,就裹足不前。恰恰相反,應當尋找共識,只有這樣才能可持續發展下去。”

          當前,可持續發展正成為全球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一個重要維度,與產品質量同等重要。作為商學院,更高層次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商業領袖,從而有效應對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糧食安全、能源轉型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戰。

          在本次討論中,全球商學院院長們形成共識,那就是商學院教育不應該只是教導學生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而是要實現一個更平衡的目標——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南非開普敦大學商學院的院長Catherine Duggan談到一個例子:“在世界范圍內很多地方有貧窮的人民,我們的學生想知道如何在這些貧困的地方為他們增加收入?但是我卻在講可持續發展和環保的問題,所以學生覺得非常驚訝。如果你想給這些貧困人民帶來最好的就業機會,很多時候是以犧牲可持續發展為代價的,就是你要砍掉現在的這些樹,帶來更多的碳排放,所以學生就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沖突性的問題。所以課堂中的討論就是幫助學生去了解這個貧困和可持續發展的聯系,學生畢業后不一定把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應用到他們的商務模式中,需要他們自己思考如何去解決社會中的產生的新問題,我們應該給學生方法,幫助他們去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去了解兩個看似矛盾的話題之間的關系,并試圖找到解決方案。”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商學院執行院長Fiona Devine表示,雖然全球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但教育多元化的需求仍然是非常強盛。跨國教育持續增長,作為商學院要一以貫之滿足學生對新技能的要求,擁抱后疫情時代,打造自身的強硬實力。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馮耕中以本校國際化合作為樣本,歸納了國內商學院邁向國際的三個階段:“最開始是國際化1.0時代,那主要是我們向海外的大學學習。接著是在國際化2.0時代,就是從2001年到2017年,在這個階段,我們開始鼓勵高校的老師和學生跟頂尖高校展開合作,包括在頂級期刊上進行論文的發表等等,這是我們建立國際合作計劃的階段。等到2018年之后,我覺得是在國際化3.0階段,在這樣的階段其實就是在嘗試開展多元化的國際合作。”

          可持續發展教育被列為芬蘭阿爾托大學四大支柱之一,是其未來四年重點關注的領域。芬蘭阿爾托大學商學院院長Timo Korkeamäki介紹,教師會和商界進行合作,尋找可持續發展的最佳實踐內容進行教學。“我們也在積極尋找國外的最佳實踐,希望能夠將其納入到我們的教學體系。”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陳方若則在發言中呼吁,商學院可以從四個領域加強合作。一是有向外開放的心態,一直保持相互聯絡和合作;二是全球商業對于未來仍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全球化仍然是主題;三是商學院要能夠培養未來的商界領袖,需要提供更創新的教育課程,使商界領袖更好地準備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素;四是全球商界必須接受合作來改進共識。“對商學院來說我們能夠做到,也正逢其時,商學院應該不斷推動社會更加互聯和開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商學院 全球商學院院長論壇 清華經管 交大安泰 新加坡國立大學 變局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韩欧美有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 | 亚洲欧洲非洲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本久久2019 | 最新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