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06 20:46:04
在毛振華看來,現在不僅僅是民營企業違約,地方國有企業也有違約情況出現,以前所謂的“國企信仰”在逐步被打破。而在未來,諸如此類“國企信仰”還要進一步被打破,要堅定地建立“每家企業按照自己的條件來得到級別、來融資”這樣的邏輯。
每經記者|李詩琪 每經編輯|張海妮
12月6日~7日,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舉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的領袖年會以“商業向上——新發展格局下的公司力量”為主題。在活動的主題論壇“尋找高質量發展的密碼”環節,中誠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毛振華則針對高質量發展的定義,以及近來多家國企集中爆發的債務違約事件等進行了觀點分享。
在毛振華看來,現在不僅僅是民營企業違約,地方國有企業也有違約情況出現,以前所謂的“國企信仰”在逐步被打破。而在未來,諸如此類“國企信仰”還要進一步被打破,要堅定地建立“每家企業按照自己的條件來得到級別、來融資”這樣的邏輯。
中誠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毛振華。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為中誠信集團的創始人,毛振華的學者身份同樣引人注意,而其近年來將更多的精力偏向了經濟研究領域。針對“高質量發展”的定義,毛振華在活動現場發表了自己的理解。
毛振華表示,高質量發展的命題可以聯想到西方經濟學經典里的三位著名經濟學家——薩伊、凱恩斯和熊彼得。其中,薩伊作為古典經濟學的集大成者,最有影響力的“薩伊定律”解釋了“供給能夠創造需求”。也就是說,企業生產什么,市場都會出清,都會給銷售掉,企業只管生產就可以了。但這一理論主要時興于早期的工業化時代,那時候物資不豐富,學者們需要研究的是資源配置以及怎么有更多的產出。
但西方國家的發展很快就走到了“供過于求”時代,也就有了后來的“凱恩斯革命”。針對薩伊的著作《政治經濟學概論》,凱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它的通論,最有名的叫做《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書中認為,需求能夠自動創造供給,剛好和薩伊是反的。
毛振華分析道,有關以上兩個理論的博弈,并沒有找到真正的解答。而在1912年熊彼特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中,則研究了企業家創新精神對于經濟增長的作用,今天討論高質量發展,則可以從熊彼特的理論里找到根據。
毛振華總結道:“我覺得供給能夠創造需求,也就是說我們高質量發展是要通過技術引領帶來新的產品,新的產品從而改變人們的生活、帶來新的需求,這就是我心中理解的高質量發展。”
而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毛振華進一步補充道,伴隨著疫情的暴發和國際形勢的日趨復雜,中國經濟政策有了一些新的調整,由防風險為主兼顧穩增長,調整回到穩增長為主兼防風險。疫情之下,穩增長的底線又被進一步放低,所以企業便面臨了一個更加寬松的政策環境。
“所謂穩增長政策,一定要量化寬松,一定要擴大債務規模。”毛振華這樣說道,“但是也出現一個問題,市場需求是下降的,經濟形勢是嚴峻的,債務規模是擴張的,因此,更多的企業就有了償還債務的風險。”
談及穩增長和量化寬松的大背景,毛振華直言,其對中誠信集團影響很大。一方面,因為中誠信旗下最核心的業務是評級公司,在企業債務規模還需要擴張的前提下,其業務的營業額便進一步上升,并大概保持了雙位數的增長。
但同時出現一個問題,由于市場需求是下降的,經濟形勢是嚴峻的,債務規模卻是擴張的,所以更多的企業有償還債務的風險。在毛振華看來,當前不僅是民營企業違約,地方國有企業也時有違約。所以,以前的“國企信仰”被逐步打破。
“最近我們壓力很大,我也見到好多(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董事長。為什么呢?他們都面臨著一個被我們調整信用級別的風險。”毛振華這樣說道。
提及近來三家大型國企的債務違約風波,毛振華表示,華晨、河南永煤和清華紫光,都是著名企業,其中有兩家還是中誠信的客戶,都是AAA級企業。從評級公司角度來看,其過去除了看客戶的自身業務,政府背景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支撐。
對于評級公司來說,毛振華認為,當前的局面既是一個機會,但同樣產生了新的壓力,“我們應該認識到,每家企業要以單個的信用為主,‘國企信仰’還要進一步(被)打破,還要堅定地建立‘每家企業按照自己的條件來得到級別、來融資’這樣的一個邏輯。所以,我們評級公司恰好該是在這樣的危機中更加科學、更加理性地走上一條發展的道路,這也是我們這個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契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