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11 20:49:42
每經記者|陳晨 每經編輯|肖芮冬
今日晚間,廣發證券發布公告稱,同意林傳輝作為公司第十屆董事會執行董事候選人,同意聘任林傳輝擔任公司總經理。公司董事長孫樹明不再兼任公司總經理職務。
每經記者了解到,林傳輝曾在廣發證券有過近7年的投行工作經歷,后又作為廣發基金創始團隊的負責人,帶領廣發基金逐漸位居行業前列。另外,廣發基金總經理職務從今日起由原副總經理王凡擔任。
廣發證券公告顯示,審議同意林傳輝作為公司第十屆董事會執行董事候選人,林傳輝將于股東大會審議通過本議案之日起正式履職。另外,還同意聘任林傳輝擔任公司總經理。公司董事長孫樹明先生不再兼任公司總經理職務。
今年4月21日,廣發證券發布公告稱,收到林治海的書面辭呈,林治海因健康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并不繼續在公司擔任其他職務。與此同時,廣發證券聘任孫樹明擔任公司總經理。
林傳輝是中國基金行業任職基金公司總經理時間最長的一位,任職時間長達17年。2002年10月~2003年8月任廣發基金(籌)總經理;2003年8月~2020年12月任廣發基金總經理;2008年3月~2020年12月任廣發基金副董事長。
廣發基金公開表示,林傳輝是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團隊負責人,在2003年8月5日~2020年12月11日擔任公司總經理期間,堅持以基金份額持有人的最佳利益為職業宗旨,以專業的戰略眼光,帶領全體員工將公司建設成為一家管理規模位居前列、產品布局豐富完備、投資業績穩健優秀、品牌特色鮮明的國內領先資產管理機構,為基金份額持有人累計分紅超過1018億元,為股東創造了近88倍的投資回報。
在林傳輝的帶領下,廣發基金日益壯大。廣發證券公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廣發證券持有廣發基金60.59%的股權。廣發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合計6394.81億元,較2019年末上升27.24%;剔除貨幣市場型基金和短期理財債券基金后的規模合計4165.91億元,行業排名第三。
基金業績表現上,銀河證券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別為29.37%、33.04%。其中,以主動管理能力見長的大型基金公司,為基金持有人實現了良好的超額收益。而從廣發基金的數據來看,今年以來,截至12月10日,旗下33只主動權益類基金收益率超過50%,16只基金回報超過60%。在業績的帶動下,該公司前三季度也為投資者實現盈利633.71億元,行業排名第三。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由孫迪、鄭澄然任基金經理的廣發高端制造A年內凈值增長率為124.60%,暫列主動權益基金業績首位。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度的業績冠軍就出自廣發基金。
今年上半年,廣發基金實現營業收入26.07億元,凈利潤9.1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8.57%和53.01%。東方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從凈利潤貢獻度來看,雖然易方達基金利潤水平更高,但是由于持股比例的不同(廣發證券持有廣發基金的股份比例為60.59%,而持有易方達基金的比例僅22.65%),廣發基金對于廣發證券的收益貢獻度更高。
今年7月20日,廣東證監局對廣發證券采取責令改正、暫停廣發證券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暫不受理廣發證券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12個月及責令限制高級管理人員權利的行政監管措施,而其原因是由于廣發證券在康美藥業有關項目中未勤勉盡責。當然,處罰后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今年第三季度,廣發證券投行業務凈收入1.73億元,同比下降53.07%。
就在“暫停鍵”按下三個多月后,今年11月9日,廣發證券對整個投行部門進行了架構的調整。廣發證券表示,本次調整投資銀行業務組織架構,將進一步強化公司投資銀行業務的內部控制機制,健全完善分工合理、權責明確、相互制衡、有效監督的內控機制,加強對投資銀行業務的整體合規管理和全面風險管理,確保堅持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底線要求。
“其實,本次林傳輝也算是回歸廣發證券了,而且他也具有投行背景,這或許也能幫助廣發證券的投行業務重整旗鼓。”有券商人士這樣點評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995年12月~1998年1月林傳輝任廣發證券投資銀行部北京業務部總經理;1998年2月~2001年2月任廣發證券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上海業務總部總經理;2001年2月~2002年10月任廣發證券投資銀行部常務副總經理。
那么,誰又將接棒廣發基金總經理職務呢?根據廣告基金發布的公告,公司新任總經理為王凡,任職日期為2020年12月11日。王凡曾任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在財政部、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