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推動消費回升要把穩就業放在優先位置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6 09:26:32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今年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如何?在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下,如何更好地暢通國內大循環?又應當如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每經頭條特別推出的“奮斗中國·兩會高見”欄目中,《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進行了專訪。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星    

          1511935969297876992.jpeg

          王一鳴精彩觀點

           2021年經濟回升的內生因素將明顯增強,消費、制造業投資和服務業恢復程度對經濟影響更大

          ● 穩就業,才能保障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消費才有更大空

          ● 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要求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3月5日上午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國內大循環,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依托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也明確提出,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破除制約經濟循環的制度障礙,推動生產要素循環流轉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今年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如何?在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下,如何更好地暢通國內大循環?又應當如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每經頭條特別推出的“奮斗中國·兩會高見”欄目中,《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進行了專訪。

          作為知名經濟學家,王一鳴在宏觀經濟政策、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與政策等領域深耕多年。

          在王一鳴看來,構建新發展格局,核心是“循環”,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堵點和梗阻,關鍵在改革,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國民經濟循環效率,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8926748828446128128.png

          2021年經濟將明顯回升

          8926748828446128128.png

          NBD: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您如何看待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從國內外環境看,我國經濟面臨哪些主要風險挑戰和機遇?

          王一鳴:進入2021年,我國經濟將延續穩定復蘇態勢,經濟增速有望明顯加快,并呈現前高后低特征,經濟恢復的結構性差異有望減弱,前期恢復相對滯后的消費和服務業等部門復蘇進程有望加快。

          2267303816141106176.png

          2020年我國經濟總量突破百萬億大關,增速2.3%

          具體來看,消費恢復將明顯加快。消費受疫情沖擊最大。隨著疫情受到控制和經濟加快恢復,居民消費傾向將有所回升,被壓抑的消費潛力將得到釋放。若2021年消費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考慮到2020年的低基數,全年消費增速將高于正常年份,特別是受疫情沖擊較大的線下消費和服務消費恢復更加強勁,2021年同比增速可能更高。

          投資有望延續回升勢頭。“十四五”開局之年各地將開工一批基建項目,基建投資增速將快于2020年。受“三條紅線”融資政策和土地投資增速回落影響,房地產投資將穩中有降。前期較為疲弱的制造業投資,隨著市場需求回暖、企業生產加快和利潤改善,加之去年的低基數,2021年增速將明顯反彈。綜合判斷,全年投資增速將繼續回升。

          出口增長態勢減弱但仍將保持增長。2020年下半年,我國經濟加快恢復,疊加海外疫情反復和供給能力不足,部分訂單向我國轉移,帶動我國出口強勁反彈。2021年上半年,我國出口將延續較快增長態勢,下半年隨著主要經濟體產能逐步恢復,訂單轉移效應減弱,出口增速可能趨緩,但全年出口仍將保持增長態勢。

          669896487336158208.png

          2020年我國經濟加快恢復,出口強勁反彈

          總體上看,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先實現由負轉正,但全年經濟增速仍處于歷史低點,2021年經濟將明顯回升。相對于2020年經濟恢復較大程度受到逆周期調節政策的支撐,2021年經濟回升的內生因素將明顯增強,消費、制造業投資和服務業恢復程度對經濟影響更大。

          從全年走勢看,受低基數影響,2021年經濟增長中樞將明顯高于2020年,甚至高于進入新常態以來的歷年平均增速,增速反彈在第一季度最為明顯,以后將逐季回落,全年將呈現前高后低態勢,基數效應帶來的宏觀指標大幅轉好,可能與微觀主體的感受形成反差,經濟運行需高度關注市場主體面臨的困難和潛在風險挑戰。


          8926748828446128128.png

          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堵點

          8926748828446128128.png

          NBD: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于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在您看來,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還面臨哪些瓶頸問題?“十四五”時期,應針對這些問題做哪些改革?

          王一鳴:構建新發展格局,核心是“循環”,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堵點和梗阻,關鍵在改革,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提高國民經濟循環效率,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具體來看,生產環節重點是暢通創新鏈、產業鏈和供應鏈。保障關鍵核心技術自主供給,是生產環節暢通運行的重要條件。通過多年努力,我國部分終端產品形成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但關鍵零部件和核心元器件等中間品仍主要依賴國際分工。在外部環境深刻變化背景下,我國科技創新的短板暴露出來,主要是原創能力和底層技術供給不足,高端芯片、工業軟件、核心零部件、基礎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被“卡脖子”問題凸顯,迫切要求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努力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自主可控。

          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自主可控,對暢通經濟循環有重大影響。過去幾年,由于要素成本提高,加上中美貿易摩擦,我國經歷了兩輪產業外移壓力。疫情又對我國產業鏈穩定性帶來新的挑戰。我國一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仍處于產業鏈不完整狀態,存在短板和風險,迫切要求補鏈強鏈,增強抵御風險能力。

          分配環節重在解決居民收入分配和城鄉收入差距問題。居民收入分配直接關系擴大消費和國內經濟大循環。我國收入分配體系建設已取得積極進展,但收入分配領域存在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疫情增大了低收入群體增收困難,對擴大消費需求形成制約。這就要求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和財富分配格局。

          暢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是調控城鄉收入差距和促進經濟循環的重要條件。受傳統城鄉二元體制影響,城鄉要素長期單向流動,導致農村土地增值收益以各種形式流入城市,金融資源從農村凈流出,農民工進城落戶仍面臨不少“玻璃門”“彈簧門”,這些因素抑制了城鄉要素雙向循環,也影響到全國統一的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這就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破除要素自由流動的壁壘和障礙,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4004241541294670848.png

          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實際增長2.1%

          流通環節重在加強流通體系建設和暢通金融與實體經濟循環。流通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基礎,是有效銜接從生產到消費各環節的“大動脈”。我國流通體系現代化程度仍然不高,還存在不少堵點亟待打通。流通的中間環節仍然過多,增加流通費用和成本。不同運輸方式最后一公里沒有完全打通,鐵水聯運、公鐵聯運還存在不少斷點、堵點,加之跨界公路收費較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影響到經濟循環效率。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金融和實體經濟循環不暢,是制約經濟循環的重要因素。金融體系對大型國有企業的偏好、傳統金融供給難以匹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下的融資需求模式,也制約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效率。這就要求對金融供給體系進行結構性調整,增加服務小微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拓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空間,提供更多直達市場主體的金融產品,疏通金融和實體經濟的傳導機制。

          消費環節重在擴大居民消費和推動消費升級。消費是終點也是新起點,是釋放內需潛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的著力點。我國擁有14億人口,城鎮人口超過歐洲總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美國總人口,消費市場潛力巨大。但受到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和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的影響,市場潛力沒有得到充分釋放。這就要求加快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使人們愿消費、能消費、敢消費。

          促進消費升級、加快培育新型消費,是促進經濟循環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我國消費升級和變革加快,呈現商品消費高端化、消費結構服務化、消費方式網絡化、消費產品智能化、消費群體年輕化等新趨勢。這就要求引導企業適應消費升級新趨勢,優化產品結構,增加優質服務供給。


          8926748828446128128.png

          推動消費回升要把穩就業放在優先位置

          8926748828446128128.png

          NBD: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擴大內需是重點。去年我國消費市場在疫情中受到比較明顯的沖擊,您認為應當如何盡快重啟國內消費市場,更好地暢通國內大循環?

          王一鳴:消費是潛力最大的內需,也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增長放緩,消費增速有所下降,特別是去年受疫情沖擊,消費恢復明顯滯后于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3.9%。

          因此,推動消費回升,全面促進消費,不僅是疫情后加快經濟穩定復蘇的需要,也是“十四五”時期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內在要求。

          推動消費回升,最根本的是要把穩就業放在優先位置,促進居民穩定增收。穩就業,才能保障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消費才有更大空間。全面促進消費,還要適應消費結構升級新趨勢,進一步拓展消費增長空間。一是要提升傳統消費,順應市場對產品質量、品質、品牌需求日益提升的新要求,發展高質量、高品質、智能化等升級類產品,滿足市場需求。二是要發展服務消費。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比達到45.9%,消費結構日益轉向服務消費為主導,要大力發展通信服務、大眾餐飲、文化娛樂、休閑旅游、教育培訓、健康養生等服務消費。三是要培育新型消費。適應網上零售、在線教育、智慧旅游、互聯網醫療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新趨勢,鼓勵發展新型消費,促進新型消費擴容提質。與此同時,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從更深層次看,挖掘消費潛力還受到收入分配結構、社會保障、居民負債水平等深層次因素制約。要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精準度,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堅持“房住不炒”政策,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完善長租房政策,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監管,嚴控信貸資金過多流向房地產市場,降低高房價和居民高杠桿對消費的擠出效應。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以促進低收入者進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戰場,以提高人力資本為主攻方向,以拓寬社會縱向發展階梯為突破口,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使其成為擴大消費的主力軍。

          6494224203506595840.png

          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210元,實際下降4.0%

           

          8926748828446128128.png

          加大補短板強弱項投資力度

          8926748828446128128.png

          NBD:投資也是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抓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擴大有效投資”,從當前情況看,您認為應當如何更好地擴大有效投資?民間投資的擴大又需要通過改革創造出怎樣的新機遇?

          王一鳴:投資是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擴大再生產、促進技術進步的重要途徑。要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使供給結構更好適應消費結構的變化,就要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創造和提升需求的關鍵作用,積極有效拓展投資空間。

          要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補短板強弱項投資力度,重點支持既促進消費又優化結構的“兩新一重”建設,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繼續推進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和優化結構的支撐作用。

          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趨勢,鼓勵企業加大機器人、新材料、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等領域投資力度,推動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鼓勵擴大民間投資,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著力提高投資效率,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8926748828446128128.png

          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聯動

          8926748828446128128.png

          NBD:在后疫情時代,我國對外開放面臨哪些新機遇和新挑戰?在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您認為應當如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王一鳴: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要求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

          一是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規則、規制等制度型開放步伐,以“邊境后”規制改革為重點,實行高水平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限制,擴大金融、電信和醫療等服務業對外開放,進一步縮短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提升產業鏈根植性,更好發揮外資企業“外引內聯”的獨特作用。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創新自主權,以制度型開放為核心,建設高水平開放新平臺,為深化改革探索經驗和提供示范,在更大范圍復制推廣改革成果。

          二是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聯動。優化國內國際市場布局、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完善內外貿一體化體系建設,促進外貿企業融入國內市場體系,建設銷售渠道和網絡,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質量標準等相互銜接。

          三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健全符合國際慣例、可持續和風險可控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在加強基礎設施“硬聯通”的同時,推進戰略、規劃、機制對接,加強市場、規則、標準等方面的“軟聯通”,多渠道促進人文交流,強化合作機制建設。

          440431884156407808.png

          記者手記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經濟發展開好頭起好步至關重要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經濟發展意義非凡。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立足國內大循環,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依托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要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并將今年的經濟增速目標設定為6%以上。

          在采訪中,專家認為,2021年,我國經濟將延續穩定復蘇態勢。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基數效應帶來的宏觀指標大幅轉好,可能與微觀主體的感受形成反差,經濟運行需高度關注市場主體面臨的困難和潛在風險挑戰。

           

          記者:張蕊

          編輯:陳星

          視覺:陳冠宇

          排版:陳星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电影 | 一级a做视频免费观看日本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人热 | 亚洲中文AⅤ在线视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电影99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久久婷婷色综合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