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5 09:40:50
中國飛鶴再次亮出業績底牌,高端系列奶粉價值顯現。3月18日晚間,中國飛鶴(06186.HK)發布2020年財報。報告顯示,實現營業收入185.92億元,同比增長35.5%。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實現營收176.73億,同比增長41%。疫情之下,飛鶴逆勢領漲,營收穩健提升,超出市場預期。
亮眼業績的背后,是飛鶴研發創新、產品實力、市場占有率價值的持續凸顯。
在業內看來,隨著消費者對中外奶粉選購趨于理性,以及奶粉行業內馬太效應加劇,奶粉行業進入“一超多強”時代,作為引領者,飛鶴將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夯實行業龍頭地位。
梳理其財務數據不難發現,飛鶴現金流充足,業績實現了超預期增長,市場信心十足。
2017年,飛鶴營收突破50億,達58.87億元;2018年,營收突破100億,達103.92億元;2019年,實現營收137.22億元;2020年,實現營收185.92億元。疫情之下,飛鶴逆勢領漲,營收穩健提升。
除了營收層面的穩健表現,飛鶴現金流表現也頗為亮眼。
2016-2020年,飛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分別為1.29億元、22.05億元、31.21億元、51.81億元、77.48億元,現金流健康平穩,不斷高升,是公司研發創新強有力的后盾。
而在股價表現方面,每股收益再創新高2017-2020年,飛鶴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14元,0.28元,0.48元,0.83元;每股收益不斷提高,持續為投資者創造回報。
而從資本市場動向觀察,中國飛鶴于2021年2月2日發布授出購股權公告,向184名公司合資格參與者授予3,725萬股股份的購股權,分五期授予(在發行日授予至多20%,發行日后的1/2/3/4年分別授予至多40%/60%/80%/100%),鎖定價為23.8港元(2021年2月2日收盤價格)。股權激勵方案落地,彰顯了中國飛鶴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充分的激勵方案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讓員工分享成長帶來的紅利,未來發展前景可期。
基于長期對行業的深耕和探索,飛鶴的市占率也節節攀升。根據AC尼爾森2020年末公布數據,截至2020年12月,第四季度線上+線下的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至17.2%。
值得一提的是,業績大增、市占率持續提升的背后,是飛鶴對于消費者消費價值變化的持續洞察。
目前,高端嬰配粉市場整體增長,零售價值穩增。奶粉市場之所以逐漸向高端市場轉移,是由于現代中國的父母對食品的品質和質量有高度要求。反觀飛鶴,其高品質嬰幼兒配方奶粉系列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2020年,飛鶴不斷豐富高品質產品陣營,新品臻稚有機獲得市場高度認可,與星飛帆一起成為拉動飛鶴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增長的雙引擎。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系列實現營收176.73億,同比增長41%。堅持走高品質差異化發展之路,是飛鶴坐上國產奶粉龍頭寶座的不二法門。
此外,飛鶴不斷挖掘市場潛力,為業績拓展增量空間。此前,飛鶴推出茁護、學護、壯護、蓓護四款為3-6歲兒童提供更科學、更精準營養解決方案的“茁然”系列兒童奶粉及配方奶產品,獨創3-Plus茁然營養群配方更強調乳鐵蛋白、酵母β-葡萄糖和益生菌Bb-12三大營養元素的協同作用,有效提升兒童抵抗力,為兒童成長保駕護航。在飛鶴成為嬰配方奶粉的背景下,茁然系列的成功推出,將成為飛鶴業績增量的新引擎。
奶粉作為嬰兒的口糧,一直備受各界關注。在競逐者逐漸增多之時,行業的洗牌也持續加快,進入“一超多強”時代。
縱觀國內市場,從行業層面看,奶粉消費屬性決定,中國奶粉行業有望誕生高市占率龍頭;從政策層面看,近年來,政策紅利推動嬰配粉市場快速發展。按照嬰配粉新國標的要求,奶粉企業必須對配方進行“大改”并重新注冊,有實力的內外資企業會借助新國標機遇進行配方升級,不斷推出更多新品,從而進一步擴大自身優勢,強者恒強。
放眼海外市場,從海外市占率來看,各個國家和地區第一大品牌市占率都在30%以上、CR3超過60%。其中,日本/韓國/美國/法國第一大品牌市占率分別為35.8%/37.5%/41.7%/31.5%,日本/韓國/美國/法國奶粉CR3分別為76.2%/78.7%/90.5%/64.8%。
基于政策因素、品牌效應、市場占有率等方面的情況。少數擁有強大綜合實力的企業將脫穎而出,未來奶粉行業“一超多強”的格局格局將會愈發明晰。
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頭部高成長企業,飛鶴的發展潛力則被注入更多期待。根據AC尼爾森的數據,截至2020年Q4,飛鶴的市場占有率為17.2%。長期來看,飛鶴的發展空間充足。
全球企業增長公司沙利文報告顯示,高端嬰配粉預計到2023年將達1998億元,保持年復合增長16.6%,將持續強勢拉動嬰配粉市場整體增長。隨著消費者對中外奶粉選購趨于理性,以及奶粉行業內馬太效應加劇,手握高端明星單品“星飛帆”的飛鶴將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夯實行業龍頭位置。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