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16 22:05:03
◎人社部和財政部發布的通知明確,從2021年1月1日起,為2020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20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5%。
◎通知指出,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可適當提高調整水平。
每經記者|張鐘尹 每經編輯|陳旭
4月16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發布《關于2021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明確:從2021年1月1日起,為2020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20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5%。
記者注意到,此次上調是我國連續第17次上調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2018年至今,我國養老金上調比例維持在5%,此次4.5%的漲幅首次低于5%。
此外,通知指出,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可適當提高調整水平。繼續確保安置到地方工作且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企業退休軍轉干部基本養老金不低于當地企業退休人員平均水平。
按照通知要求,此次調整范圍為,2020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員。
全國總體調整比例按照2020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5%確定。各省份以全國總體調整比例為高限,確定當地調整比例和水平。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在1月份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0年社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工作全面完成,惠及超過1.2億退休人員。
記者注意到,2016年養老金漲幅為6.5%,2017年為5.5%,2018年~2020年維持在5%,2021年是養老金漲幅首次降至5%以下。
為什么此次養老金漲幅下降?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秘書長房連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去年一年比較特殊,受疫情影響比較大,GDP增速、財政收入增速等均出現下滑。與此同時,去年為了給企業紓困,社保費1年減免超1.5萬億元,養老金調整比例有所下調是比較符合預期的。
房連泉認為,綜合各方面因素,從以往幾年的情況看,養老金漲幅呈現出緩步下調的趨勢,這與經濟形勢、社會平均工資等有關。近年來多個省份養老金收支壓力加大,未來幾年養老金的調整比例可能也會維持在4.5%左右,大幅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通知要求,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于2021年4月30日前報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備案。要嚴格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備案同意的實施方案執行,把各項調整政策落實到位。要切實采取措施加強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管理,提前做好資金安排,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不得發生新的拖欠。
通知指出,調整基本養老金所需資金,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從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的從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列支。
對中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在京中央國家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中央財政予以適當補助。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調整所需資金由原渠道解決。
近年來,老齡化趨勢加劇、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等,增加了我國社保收支平衡壓力,為了增強資金可持續性,養老金調整水平可以納入哪些指標?
房連泉建議,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養老金待遇調整機制,基本養老金調整主要參考經濟發展、物價變動和職工工資增長情況,在此基礎上兼顧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財政負擔能力。建立這樣的調整機制能夠穩定社會公眾對于每年養老金的預期,同時也能夠及時、動態地調整養老金支出增長速度。
通知指出,要采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的辦法,并實現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調整辦法統一。
定額調整要體現公平原則;掛鉤調整要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可與退休人員本人繳費年限(或工作年限)、基本養老金水平等因素掛鉤;對高齡退休人員、艱苦邊遠地區退休人員,可適當提高調整水平。要進一步強化激勵,適當加大掛鉤調整所占比重。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