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中國建成世界最大住房保障體系:用2300萬套房幫5000多萬居民出棚進樓 向住有所居目標大步邁進!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29 09:02:15

          每經記者|王佳飛  包晶晶    每經編輯|魏文藝 陳夢妤    

          6786079820528718848.jpeg

          上海楊浦大橋下一大片舊里的亭子間,王家的太爺爺早年間置辦了不足30平方米的私房,后來一分為二。一堵墻、兩間房,王家的兄弟兩家人在此住了50多年。

          如今,王家老大家的4個子女每每回憶起一同擠在閣樓上的童年與青年時代,仍唏噓不已。

          成年后,大姐和弟弟、妹妹各自成家后搬離了亭子間,并于上世紀80~90年代陸續享受到單位福利分房。2003年,王家老大老兩口也在子女的動員下買了一套45平方米的老公房,正式和“倒馬桶”的日子告別。

          而最小的兒子一直住在附近的舊式弄堂,直到去年疫情過后,大大的“拆”字寫到了弄堂口。拆遷通知正式張貼的那一天,不少“爺爺奶奶”輩激動地表示“要住進新房子了”。

          上海弄堂里的住房故事,也是我國城鎮居民住房變遷的縮影。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負責人潘偉近日指出,經過長期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住房發展向住有所居目標大步邁進,建成了世界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

          3423431463599246336.png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4329035205775482880.jpeg

          世界最大住房保障體系建成

          4329035205775482880.jpeg

          197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僅6.7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為8.1平方米。

          1979年,鄧小平同志提出解決住宅問題的路子能不能寬一些同年底,廣州大沙頭誕生了內地最早的商品房小區——東湖新村。1980年4月,鄧小平同志進一步提出住房商品化構想。從此,住房制度改革大幕拉開。

          1981年,全國社會住宅投資僅295.8億元,經歷22年的發展,這一數據成功突破了萬億元大關。隨后,“全國房地產住宅投資”逐步替代了“全社會住宅投資”的統計,而這一數據在2020年更是輕松躍上10萬億級。

          1316080415857369088.png

          3256777039606582272.png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80年,我國僅有建筑企業6604家,總產值286.9億元到了2020年,我國建筑企業116716家,總產值263947億元,分別是1980年17.6倍和920倍。

          截至2020年末,全國房屋竣工住宅面積已經達到30年前的19倍。今年1~5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6638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6.3%;商品房銷售額70534億元,增長52.4%,均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分別達到39.8平方米和48.9平方米。

          873551988808582144.png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十三五”期間,全國棚改累計開工超過2300萬套,幫助5000多萬居民出棚進樓;截至2020年底,3800多萬困難群眾住進公租房,累計2200多萬困難群眾領取租賃補貼,城鎮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2019年9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就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解決人民群眾的住房問題。經過長期的努力,我們基本上解決了近14億人口大國城鄉居民的住房問題。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推進,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群眾解決了住房困難,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

          4369743989538666496.png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今年4月2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住建部住房保障司負責人潘偉指出,經過長期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住房發展向住有所居目標大步邁進,建成世界最大的住房保障體系。

          8489263284071856128.png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下一步,住建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切實組織實施好《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相關服務項目,做好公租房保障,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保障長效機制。


          4329035205775482880.jpeg

           各類保障房助力“住有所居”

          4329035205775482880.jpeg

          1995年,我國開始實施安居工程。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務院住房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國家安居工程實施方案通知》(國辦發1995〕6號),建成的國家安居工程住宅,直接以成本價向中低收入家庭出售。

          1998年7月3日,《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國發〔1998〕23號)(下稱23號文)正式發布,終結了延續近半個世紀的福利分房制度,房地產市場化成為主題詞。

          實上,我國在商品化改革政策構建之初,也同時設計了住房保障體系。

          23號文明確表示,“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進而細化到“對不同收入家庭實行不同的住房供應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賃由政府或單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購買經濟適用住房。”

          此后,關于保障性住房的相關政策陸續出臺,我國的住房保障體系也日趨完善。

          5076571884664933376.png

          數據來源:政府工作報告、住建部官網、公開資料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梳理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發展歷程發現,我國保障性住房正朝著多元化趨勢邁進,“住有所居”目標正在以各種方式實現。

          如北京供地規劃的類型就保證了各類保障性住房的合理供地規模。2017至2019年三年間,北京市對于保障性安置用地和租賃用地供應穩定,兩項均保持在350公頃和200公頃。

          共有產權房用地也得到了保證,2018年共有產權房用地達到了200公頃,2019年為60公頃,其后共有產權房用地沒有單列,但仍舊出現在供應規劃中。2021年,北京市租賃類住宅用地供應規劃達到300公頃,為近5年來最高。

          保障性住房的形式有很多,早在2002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02年 “危舊房改造取得突破性進展,城區拆除危房近百萬平方米,動遷居民8萬多戶。一批‘雙低家庭’入住廉租房,住房困難開始緩解”。

          2720776283888329728.png

          數據來源:根據歷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公開資料整理

          2002年北京的計劃是 “全年拆除危房84萬平方米,動遷居民6.9萬戶;新開工經濟適用住房300萬平方米,竣工200萬平方米”。

          2011年,北京市注入100億元財政資金成立了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中心,當年“新建收購各類保障房23萬套、竣工10萬套,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2021年,北京市在總結“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時總結:建設籌集各類政策性住房41.4萬套。

          再看上海,2021年計劃供應保障性住房用地360~450公頃,租賃住房用地130~180公頃。

          根據《上海市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時期上海租賃住房用地1700公頃,保障性住房用地1800公頃,住房用地供應總量較“十二五”增加20%。預計新增供應租賃住房4250萬平方米、約70萬套,租賃住房供應套數占新增市場化住房總套數超過60%;保障性住房4500萬平方米、約55萬套。

          根據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上海市完成75.3萬平方米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新增供應各類保障房6.1萬套。

          7875824245224029184.png

          數據來源:根據歷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公開資料整理

          199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廣州市決定“積極推進安居工程,今后三年,每年提供80萬平方米左右的安居房”。

          根據2021年度政府工作報告,廣州 “累計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0.32萬套,發放租賃補貼5.98億元。租賃住房增加到505萬套(間)”。

          對于2021年,廣州市計劃繼續推進共有產權住房試點,落實商品住宅用地配建公租房等政策性住房比例不少于10%,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2.78萬套,發放租賃補貼1.5萬戶。

          8477914066682296320.png

          數據來源:根據歷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公開資料整理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深圳一直重視住房保障工作。

          《深圳市住房保障發展“ 十三五” 規劃》明確,全市計劃新增籌集建設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40萬套(新增供應用地建設21萬套,多渠道籌集19萬套),總建筑面積約2600萬平方米;計劃供應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35萬套(含“十二五”續建項目13萬套)。

          257926244916062208.png

          數據來源:根據歷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公開資料整理

          2021年,深圳市供應公共住房214公頃,較2020年的168.2公頃增長約27.2%。深圳市政府官網中表示:“通過大規模公共住房建設,不但要讓更多市民早日圓夢安居,有獲得感,還要讓住進去的市民感到有尊嚴,住得更實用、更舒心、更安全、更溫馨!”

          此外,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圳將“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萬個”。


          4329035205775482880.jpeg

           住房公積金發放額6年增超八成

          4329035205775482880.jpeg

          作為一種城鎮居民的住房儲金,住房公積金是伴隨著我國住房制度深化改革中一步步完善的,同時也在保障住有所居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以下統稱單位)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金。

          6901159615822929920.png

          數據來源:全國住房公積金2019年年度報告

          1991年,上海在我國首次進行了住房公積金“試點”且卓有成效,不久之后各地也陸陸續續建立了住房公積金制度。

          1994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全面推行住房公積金制度”。同時規定,所有行政和企事業單位及其職工均應按照“個人存儲、單位資助、統一管理、專項使用”的原則交納住房公積金,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

          1999年,國務院又制訂了《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了住房積金的繳存、提取、使用、管理和監督,同時也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最近一次對《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修改發生在2019年,此次修訂擴大了覆蓋人群,個體戶、自由職業者也可以繳存公積金。

          2331207154307281920.png

          數據來源:全國住房公積金2019年年度報告

          自2014年以來的5年間,住房公積金各項指標均取得了長足進步。

          據《全國住房公積金2019年年度報告》,2019年全國住房公積金繳存額達到了23709.67億元,比2014年提高約83%。

          近年來,公積金的覆蓋人群不斷擴大。2014年,全年住房公積金實繳單位206.50萬個,實繳職工11877.39萬人。到了2019年,實繳單位達322.40萬個,實繳職工14881.38萬人。從實繳人數來看,5年覆蓋面增長了約20%。

          其中,2017年,提取城市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建設補充資金占當年增值收益的59.43%。2017年末,住房公積金累計為城市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建設提供補充資金2904.59億元。

          2018年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筆數中,中、低收入群體占95.73%,首套住房貸款占85.91%,144(含)平方米以下普通住房貸款占89.45%,40歲(含)以下貸款職工占72.76%。

          在個人住房貸款方面,住房公積金無論在發放筆數還是金額上都有明顯增加。2019年全年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286.04萬筆,發放金額12139.06億元,分別較前一年增加了約28.6%和84%。

          此外,住房公積金的社會效益也愈發凸顯。2019年住房租賃提取金額937.83億元,比上年增長28.40%;住房租賃提取人數1013.82萬人,比上年增長32.28%。

          6985597639894318080.jpeg

          記者手記 | 描繪住有所居幸福圖景

          一紙《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終結了延續近半個世紀的福利分房制度,房地產市場化成為主題詞。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指出,要準確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分類調控,地方為主,金融、財稅、土地、市場監管等多策并舉,形成長遠的制度安排,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黨的十九大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2300萬套棚改房超額完成目標任務3800萬困難群眾住進公租房、6200萬戶居民搬進安全房……

          可圈可點的數據成績單,見證了我國住房保障體系的歷史性成就。接下來,我國住房保障體系和住房市場體系將繼續以租、售、改、補多種方式一起,共同促進“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這一目標的實現。

          記者:王佳飛 包晶晶

          編輯:魏文藝 陳夢妤

          視覺:鄒利

          排版:魏文藝 陳夢妤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综合乱码在线 | 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 日韩免费看视频三区中文字幕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先锋影音AV资源在线高清 | 亚洲人在线观看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