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09 23:29:06
◎《意見》明確提出,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試點范圍。積極開展先行先試,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和線下產業園區“兩平臺”及信息共享、金融服務、智能物流、電商誠信、統計監測、風險防控等監管和服務“六體系”。
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星
7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公布。
《意見》指出,新業態新模式是我國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有利于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培育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對于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是提升我國外貿綜合競爭力、實現外貿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全球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跨境電商作為新業態新模式,在疫情中發揮出重要作用,成為許多傳統外貿企業保訂單、保客戶的重要抓手。”
河北省唐山市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曹妃甸片區的跨境保稅商品展示中心正式投入運營 圖片來源:新華社
《意見》指出,在全國適用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B2B)直接出口、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監管模式,完善配套政策。便利跨境電商進出口退換貨管理。優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穩步開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藥品試點工作。引導企業用好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增值稅、消費稅免稅政策和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研究制定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指南,引導跨境電商平臺防范知識產權風險。到2025年,跨境電商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2020年,盡管受到疫情影響,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仍然呈現兩位數增長。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69萬億元,同比增長31.1%。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曾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今年一季度,跨境電商進出口達到4195億元,同比增長46.5%。主要有以下幾個新特點,從渠道看,跨境電商從依托第三方平臺為主,逐步開發出獨立網站、社交網站、搜索引擎營銷等多種新渠道。從主體看,由早期的個人和貿易型企業為主轉變為貿易型企業與生產企業融合發展,許多生產企業由線下轉到線上,數字化水平明顯提升。從產品看,由單純注重性價比逐步向注重品牌、質量、標準、服務等轉變,定制化、個性化商品快速增長。
張建平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就規模和速度而言,跨境電商發展近年來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速,總規模5年增長近10倍,在外貿中的占比持續提升,尤其在疫情沖擊下為穩外貿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我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數量正在不斷提升。截至目前,我國跨境電商綜試區已經經過5次擴圍,數量達到105個,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而此次《意見》明確提出,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試點范圍。積極開展先行先試,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和線下產業園區“兩平臺”及信息共享、金融服務、智能物流、電商誠信、統計監測、風險防控等監管和服務“六體系”。
《意見》要求,支持企業加快重點市場海外倉布局,完善全球服務網絡,建立中國品牌的運輸銷售渠道。鼓勵海外倉企業對接綜試區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國內外電商平臺等,匹配供需信息。優化快遞運輸等政策措施,支持海外倉企業建立完善物流體系,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探索建設海外物流智慧平臺。
此外,《意見》還指出,推進海外倉標準建設。到2025年,依托海外倉建立覆蓋全球、協同發展的新型外貿物流網絡,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行業等標準。
在跨境電商發展過程中,海外倉是重要支撐點。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跨境電商海外倉數量超過1800個,分布在俄羅斯、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2020年增速達80%,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
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鼓勵傳統外貿企業、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等參與海外倉建設,提高海外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促進中小微企業借船出海,帶動國內品牌、雙創產品拓展國際市場空間。
張建平認為,隨著各方面支持力度加大,未來海外倉的發展還有很大空間,特別是新一代智能物流體系的構建,將讓海外倉運營效率越來越高,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進而推動跨境電商為穩外貿、促進外貿轉型升級作出更大貢獻。
《意見》還鼓勵傳統外貿企業、跨境電商和物流企業等參與海外倉建設,提高海外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促進中小微企業借船出海,帶動國內品牌、雙創產品拓展國際市場空間。到2025年,力爭培育100家左右在信息化建設、智能化發展、多元化服務、本地化經營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優秀海外倉企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