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21 09:32:15
每經編輯|杜宇
想通過賣企鵝創收來避免被*ST?大連圣亞(600593)的把戲最終未能得逞。
7月20日晚,上交所發布決定對大連圣亞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告。
大連圣亞的這場賣企鵝“鬧劇”還要從公司發布2020年年報說起。
2021年4月30日,大連圣亞披露了2020年年報,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為11422萬元,扣非后凈利潤為-8405萬元。上交所依據監管職責對公司年度報告進行了審核,發現公司曾分別于2021年1月30日、4月28日和29日3次披露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提示公告,明確預計主營業務收入低于1億元。
不難看出,大連圣亞年度報告中披露的營業收入,與前期公告披露的數據存在較大差異,而問題主要集中在四季度營收較大上。
之后在上交所追問下,大連圣亞稱,新增收入主要來源于企鵝銷售。2020年,公司共銷售企鵝52只,其中,44只企鵝銷售確認為主營業務收入,共計1876萬元;其余8只企鵝銷售作為資產處置收益(獲得收入36萬元)。也就是說,大連圣亞通過售出52只企鵝實現收入和資產處置收益共2212萬元。
但公司以前年度財務報告顯示,企鵝銷售全部計入資產處置損益,未確認為營業收入。因此,公司2020年度企鵝銷售的會計處理與以前年度明顯不同。
上交所表示,為進一步核實情況,聯合證監會大連監管局自6月8日起對大連圣亞進行了現場檢查。檢查中,公司以商業秘密等為由拒不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企鵝銷售會計核算相關內部控制的完備性和有效性無法核實,且發現部分重要會計憑證和審計底稿存在更改和不一致的情況。
上交所明確表示,大連圣亞應當扣除企鵝銷售相關營收。
對于應當扣除企鵝銷售相關營收的情況,上交所給出了三點解釋。一是企鵝銷售收入確認依據不充分,對于出售生物資產能否確認收入,現行《企業會計準則》有明確和嚴格的規定,公司出售的生物資產,屬于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可以確認收入;屬于生產性生物資產的,不能確認收入。
而在現場檢查中,大連圣亞拒絕提供區分生產類企鵝和消耗類企鵝的企鵝臂環編碼和生物檔案等必要資料,未能證明其企鵝銷售收入所得確認為營業收入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收入確認規定。
二是公司企鵝銷售收入不具備穩定性。大連圣亞提供的數據顯示,公司2016-2020年分別銷售企鵝40只、30只、15只、4只和52只。其中,2016-2019年公司銷售企鵝均作為出售生產性生物資產進了會計核算,未確認銷售收入,說明公司銷售消耗性企鵝未形成穩定業務模式和規模。2020年公司企鵝銷售數量出現大幅增長,直接銷售企鵝且作為消耗性企鵝進行會計核算的業務模式能否持續,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三是公司年審會計師同樣認為應當扣除,明確應當扣除賣企鵝“新增銷售收入”1876萬元,扣除后大連圣亞主營收入金額為8401萬元。
該消息一出,股吧的股民稱,賣企鵝也太搞笑了,這是鐵鍋燉大鵝。還有的指出,私募基金全“被埋”。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一季末,其中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有一半的席位都是私募。其中,毛崴持股50%的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為大連圣亞的第二大股東,加上旗下私募持股超2400萬股,份額接近總股本的20%,逼近第一大股東。
二級市場上,大連圣亞的股價也是連連下跌,截至7月20日收盤,大連圣亞報18.38元/股,當日跌1.5%。7月9日,該股創出了16.82元/股的新低。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北京商報、中國基金報、公開資料、東方財富網
(每經App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或者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