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30 00:37:26
美元短線雖走弱,但若假以時日,美元仍有機會再度上漲,主要原因是“縮債”是可預見的,而歐元區緊縮卻遙不可及,所以美元至少相對于歐元易走強,故美元指數早晚易漲難跌。
每經記者|鄭步春 每經編輯|王可然
周三美聯儲結束利率會議,一如預期地按兵不動。在政策聲明中,美聯儲略顯強硬,但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釋出鴿派言論,故美元先漲后跌。本周匯市余下焦點是經濟指標,主要是美國第二季度GDP指標。
從中長遠看,因歐元緊縮更晚,故美元指數易漲難跌。
美聯儲按兵不動
北京時間周四凌晨2時左右,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結束了為期兩天的利率會議,不出意料地宣布維持基準的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于0至0.25%不變,且維持每月購債1200億美元的額度不變。
上述1200美元債券指800億美元國債與400億美元公司抵押債,前者信用度極高,而后者信用度低一些。一般來說,美聯儲會通過購債來釋放流動性,以提振經濟。當經濟恢復后,美聯儲會先減少購債來達到緊縮的目的,再以后當經濟進一步平穩時,才會考慮加息。
按這回美聯儲會議的暗示,美聯儲哪天結束或減少購債時,并不會區分這兩類債。這意味著,屆時抵押品存瑕疵的金融機構也會被平等對待。
美聯儲會議結果公布后,美元的第一反應是上漲,最高沖到92.78,但其后大幅下滑,周四于亞歐時段進一步下挫。截至北京時間周四19時左右,美元指數續跌至92.01。
美元先漲后跌與利率會議決議與政策聲明中性略偏強硬相關,而其后下跌與會后新聞發布會鴿派言論相關。
此外,有外媒稱,美國兩黨就基礎設施計劃細節達成一致亦對美元構成一些支撐,但力度比較有限,其原因一是計劃還有變數,二是刺激計劃在推進經濟時也會帶來財政赤字問題,即刺激計劃本身就是“雙刃劍”,不全都是好事。
政策聲明偏“鷹”
6月份美聯儲利率會議實際上已釋出些許偏“鷹”信號,其后美元累計上漲了2.3%,所以這回美聯儲會議再度釋出偏“鷹”信號對美元不一定構成較強支撐,除非其強硬程度顯著提升。由事后看,這回美聯儲并未更為強硬,所以僅支撐美元一度小幅上升。
美聯儲在政策聲明中重申了“通脹上升只是暫時性因素”,這自然十分中性了,因這只是老調重彈。這話本身屬于“鴿”派,但因為說了無數次,所以實際上對美元走勢不起任何作用。
只有比較新穎的話才會對市場構成影響,周三美聯儲政策聲明中以下這段話被投資者理解成“強硬”,其大意如下:盡管新冠肺炎感染增加,但美國經濟復蘇仍在正軌上,已經朝著縮減量化寬松的目標取得了進展,經濟活動和就業形勢繼續增強,但受疫情影響的行業還沒有完全復蘇,圍繞貨幣政策支持最終撤出的討論正在進行。調整資產購買計劃取決于經濟數據,且會提前讓市場知曉。
這段話在經濟方面稍露樂觀態度,且至少提及了“縮債”,所以性質上屬于美元利好,頂多是利好程度比較有限。
在政策聲明公布后,華爾街主流觀點認為,美聯儲朝著縮減購債規模邁出了“一小步”,委員們似乎并不著急,也許會晚上一兩個月觀察后再宣布縮債,而真正縮債行動可能要到2021年末或2022年初才會開始。
鮑威爾會后釋“鴿”
在利率會議之后的新聞發布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說了些與會議聲明“大不相同”的話。他表示,美國經濟距離美聯儲穩定物價和最大限度就業的雙重目標“進一步取得實質性進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后,他又進一步解釋了他為何說是“很長的路”,他的借口就是“德爾塔變種病毒的傳播”。不過令人迷糊的是,他又表示“新冠肺炎病例增加可能不會對經濟復蘇產生重大影響”。
在就業方面,鮑威爾并沒定性,他只是表示,就業情況還需要觀察!嚴格來說,所謂“觀察”其實也屬于鴿派信號,因為既然要觀察,那就得有時間,這意味著觀察期不會有行動。
鮑威爾最后還透露,他將出席8月底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并講話。
市場接下來當然就會等待上述全球央行年會,屆時看鮑威爾說啥,應該說如果美聯儲下次利率會議有何舉動時,通常鮑威爾在年會上會有所透露了。美聯儲下次會議定于9月21日至22日進行。多數匯市分析師相信,屆時縮表將可能宣布,只是具體力度與何時執行還很難說。
除上述這兩個重大會議外,市場還會關注疫情的進展以及未來陸續公布的經濟指標。
較重要的GDP數據公布在即,如果數據不佳,美元還可能進一步下跌,反之應該也不會過分上漲,畢竟GDP數據也只是“落后”指標,而疫情是進行時或將來時。
美元短線雖走弱,但若假以時日,美元仍有機會再度上漲,主要原因是“縮債”是可預見的,而歐元區緊縮卻遙不可及,所以美元至少相對于歐元易走強,故美元指數早晚易漲難跌。
至于英鎊,也許會比較強,但英鎊在美元指數中的權重卻小得多,所以英鎊無論強弱都極難左右大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