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05 22:34:03
每經特約評論員 譚浩俊
在國家發改委約談重點化肥生產企業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涉嫌哄抬價格的化肥企業立案調查。
8月4日,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消息,針對化肥市場哄抬炒作、價格快速上漲的問題,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線索,對涉嫌哄抬鉀肥等化肥品種價格的生產和經銷企業立案調查。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將繼續密切關注化肥價格秩序,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串通漲價等違法行為。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價格變動信息,自5月中旬至7月中旬,尿素(小顆料)價格由2347.3元/噸漲至2800元/噸,漲幅約19.3%;復合肥(硫酸鉀復合肥,氮磷鉀含量45%)價格由2512.5元/噸漲至3025元/噸,漲幅約20.4%。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近段時間化肥價格漲幅確實不小。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施肥不僅能提高土壤肥力,而且也是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產量的重要措施。化肥是農業生產最基礎和最重要的物質投入。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化肥在對農作物增產的總份額中約占40%~60%。中國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占世界22%的人口,可以說化肥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也就是說,保證化肥價格穩定,不僅關系廣大農民切身利益,更關系糧食安全、居民安心、社會穩定。如果因為化肥價格的大幅上漲,影響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導致糧食產量下降,糧食供應緊張,就會產生嚴重的社會矛盾和問題,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影響國家安全。
很顯然,一些不法企業、不法商販,通過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甚至串通漲價的方式,嚴重破壞化肥市場正常的經營秩序,已經構成違法,必須予以嚴厲打擊。要知道,維護價格穩定,就是保護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切不可因為極少數人的行為,影響到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切不可給國家穩定和居民安寧帶來風險。
去年以來的新冠疫情,在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嚴重沖擊和影響的同時,也給糧食安全帶來了新的考驗、敲響了警鐘。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一些國家也迅速采取了停止或減少糧食出口的措施,一度時期,曾引發全球糧食市場的緊張氣氛。
雖然隨著疫情被逐步控制,世界各國對待疫情的認識不斷深化,對糧食安全和供應問題的緊張情緒略有緩解,但是圍繞糧食安全問題的話題并沒有消失,擔心也沒有消失。相反,各國都更加重視糧食安全問題,都把如何提高糧食產量、穩定糧食生產、滿足糧食供應作為十分重要的工作,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議事日程。
中國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毫無疑問應當更加重視糧食安全工作,更加重視糧食的生產與供應,更加重視糧食價格的穩定。
很顯然,保證化肥的有效供應和價格穩定,是確保糧食安全十分重要的方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必須十分重視化肥的質量與價格,真正讓化肥成為促進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產量、改善土地結構的重要手段。
從化肥質量來說,經過前幾年的大力整治,特別是對假冒偽劣化肥的嚴厲打擊,發揮化肥主流企業的作用,化肥的質量已經有了一定保證。而且,化肥生產企業還在持續加大投入,不斷改善化肥的療效與品質,提高化肥的作用與效率。能夠連續十多年實現糧食豐收,糧食產量連創新高,除了天氣原因之外,與化肥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從今年以來的情況看,化肥價格卻出現了持續上漲現象。客觀上講,與上游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有一定關系,煤炭、石油等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導致化肥等企業的生產成本也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上漲,迫使化肥生產企業不得不提高化肥價格。
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絕沒有達到需要上漲這么多的程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經銷商采用了囤積居奇和哄抬價格的行為,是人為的價格上漲。因此,必須嚴厲打擊,堅決遏制化肥價格上漲,維護廣大農民利益。
常言道,糧食價賤會傷農,化肥價高也會傷農,且傷農的程度更高。要知道,種植糧食原本就不怎么賺錢。很多農民甚至出現種糧虧本的現象。如果再在化肥的農資價格方面出現問題,對廣大農民種糧積極性必然會帶來嚴重傷害。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形之手就必須發揮作用,就必須對傷農行為予以嚴厲打擊。
市場監管總局作為市場價格的監管機構,毫無疑問應當迅速出手,對化肥價格上漲問題進行全面調查,對涉嫌哄抬化肥價格的企業和經營者予以立案調查,一經查實,堅決處罰,決不手軟。
當然,面對化肥生產企業出現的生產成本持續上漲問題,地方政府和有關方面也要積極采取措施,幫助化肥生產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供政策和資源支持,必要時,可以采取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手段,確保化肥價格穩定。一旦企業漲價的路堵上了,經營者漲價的空間也就沒有了。否則,就可以采取嚴厲處罰手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