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7 22:02:58
每經特約評論員 盤和林
日前,第13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拉開帷幕。本屆廣交會首次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為主題,對跨界電商等新業態企業開放,在模式、內容服務上不斷創新,積極推進廣交會數字化轉型,更好地適應國際數字貿易發展的新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底廣州市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提出,著力搶占先機發展數字服務,大力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與服務貿易各領域業態深度融合,爭創國家數字貿易示范區。
世界經濟正在向數字化和信息化轉變。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傳統貿易形式中全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運輸和交付形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數字化的發展,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報告,面對疫情,全球約有115個國家推出了新的產業政策,如“工業4.0”和“數字化轉型”計劃,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升級、數字化生產和數字創新。
數字貿易因不受時空地域的限制,在新冠疫情限制全球人員和物資流動的大環境下,其優勢更加突出,對促進全球貿易便利化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字貿易是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共同演進的產物,催生大量貿易新業態、新模式,重塑全球價值鏈。數字貿易不僅包括產品的設計、生產制造、物流運輸全流程的數字可視化,還包括數字化平臺的商品交易和數字化服務,如信息數據、數字產品。數字貿易的特征是數字交付,核心是生產要素和服務的數字化。企業通過收集和分析海量相關數據并將其應用于研發、生產、運營、服務等多個價值鏈環節,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并提高生產效率。數字貿易正在蓬勃興起,逐漸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貿易方式。
廣東省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是中國數字貿易重要的參與地,擁有巨大的先天優勢。首先,廣東擁有全球領先的通信技術生產和服務企業,為區內數字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先進且便捷的技術支持。其次,廣東省產業體系完備,市場主體活躍,交通樞紐功能突出,毗鄰港澳地區,區位優勢明顯。廣東聚集了全國68%的跨境電商,未來大灣區內跨境電子商務參與企業數量有望進一步提高。
廣東省數字貿易的發展近年來增長迅速,已具備雄厚基礎。
《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數據顯示,2020年廣東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約5.2萬億元,占GDP的46.8%,規模居全國第一,同比增長6.6%,增速比GDP快4.3個百分點。
廣東省在數字貿易領域取得明顯進步的同時仍然面臨制約因素,比如核心技術研發創新能力不足,高端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缺乏,數字服務領域開放程度有待提升,相關法律法規尚不能完全適應數字貿易發展需要等。
隨著數字貿易的蓬勃發展,如何在數字貿易發展浪潮中跟得上大隊伍,搶占數字貿易發展先機,凸顯數字經濟優勢,成為廣東亟需深入思考的問題。打出科技與產業等多領域的組合拳,打造數字貿易領域的廣東品牌也許是一劑良藥。
第一步,科技企業要鞏固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速以5G為代表的先進技術的布局和應用。廣東省擁有以華為、中興等全球領先通訊技術研發企業為首的科技產業為數字貿易提供平臺和技術支撐。科技企業要加大人才引進的力度和精準度,因地制宜設計用工崗位,精準匹配人才需求,致力于用好每一位人才。加速企業在區塊鏈、量子通信、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領域開展研發布局,著力攻克一批卡脖子難題,解決面臨的缺“芯”問題,培育一批全國領先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為數字經濟全國標桿。
第二步,工業企業要推動工業數字化改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積極開展生產線裝備智能化改造,加速物聯網在企業生產中的布局,推進生產流程的數字化和可視化。
第三步,物流企業要推動基于5G通訊技術的物聯網與供應鏈的深度融合。如布局基于物聯網的新型數字供應鏈,建立一個高效互聯的全球化供應鏈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使供應鏈擁有足夠的韌性以應對全球性危機沖擊。
最后,廣東省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中,應重視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數字貿易挑戰。利用廣東經驗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中面臨的挑戰和問題,消除由于各國數字化水平差異導致的數字鴻溝,助力“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與世界分享中國智慧,實現全球經濟互利共贏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廣州數字金融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