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10 09:15:37
每經記者|朱萬平 每經編輯|文多
“如果說之前,醬酒市場像是一鍋翻滾蒸騰著的沸水,熱錢不斷涌入,雄心勃勃,市場越來越熱。但突然‘啪’的一聲,鍋底潑來了一盆冷水。火變小了,市場也開始回歸理性。”貴州酒商老胡說道。
老胡,從事了醬酒生意十幾年了。過去幾年,他見證了由茅臺引發的醬香酒熱潮越演越烈,醬酒也從過去相對小眾的香型,越來越多被大眾熟知,各路資本開始瘋狂涌入。
轉折開始于今年8月20日有關白酒市場秩序的座談會的召開,會上,監管對“圍獵醬酒”的措辭十分嚴厲,意味深長。此后,外界對于醬酒的態度,也悄然開始變化。
在資本市場上,曾在6月市場熱潮時宣布要去茅臺鎮收購醬酒企業的兩家上市公司——眾興菌業(002772.SZ)、吉宏股份(002803.SZ),已先后公告終止收購。至此,它們的跨界“買醉”故事,最終淪為一場空。
潮水退卻后,一些投機資本被發現只是在“裸泳”,開始被擠出醬酒市場,而留下來的長線產業資本仍在加碼。
“資本撤出的情況主要發生在品質差、品牌弱的醬酒企業身上。對品質、品牌并重的醬酒企業,市場關注度與認可度不降反升。”因水井坊(600779.SH)一度欲與之合作,貴州茅臺鎮國威酒業也是今年受業內關注的醬酒企業之一,該公司董事長梁明鋒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未來醬酒熱會有長期性,但會逐步進入相對穩定階段。
糖酒會現場的品牌醬酒依然受關注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
"醬酒熱”降溫:
隨便一瓶醬酒就能賣的時代將過去
外界開始明顯意識到醬酒熱“降溫”,是在剛過去的10月。10月中旬,第105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糖酒會或秋糖會)在天津舉辦。作為國內白酒業的“風向標”,今年的秋季糖酒會明顯要冷清一些。
對這屆糖酒會,近日,方正證券在一份研報中稱,不少展臺參觀者稀少,“與今年春季糖酒會和去年‘秋糖會’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形成鮮明對比”,今年秋糖較春糖顯得比較“淡”。
同樣的,在糖酒會上,經銷商對醬酒的熱情也明顯“降溫”了。“冷靜”、“理性”是秋季糖酒會期間常出現的詞語。
對此,寶醞集團創始人李士祎就表示:“醬酒市場已經進入了冷靜期,隨便一瓶醬酒就能賣的時代將過去,未來應更理性對待。”
對于李士祎的觀點,酒仙網高級副總裁李書凱則表示,醬酒從2019年開始熱,2020年底燙,2021年初熱,到現在不是冷,是靜。
“我個人覺得這個靜不是冷靜,而是平靜,是自我更新的過程,由醬酒行業熱到發燙到市場逐漸平穩。”李書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依然看好醬酒行業長期發展,未來兩到三年,市場會進一步擴大。
這種“靜”反映到消費市場,是一些醬酒品牌——特別是三四線的醬酒品牌,開始“賣不動”了。
“過去,醬酒的風很大、很猛,一些缺乏根基的貼牌醬酒,也有一定的生存空間,隨著醬酒市場的調整,消費逐漸向頭部品牌集中。”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河南是醬酒消費大省,據熊玉亮透露,去年河南省的醬酒消費額已經超過200億元,超越貴州省成為國內醬酒第一大消費市場。不過,據他觀察,今年河南的醬酒消費熱度還是有所下降,消費者的消費更加理性,更多向有品牌、有品質和性價比高的品牌集中。
“在高毛利驅動下,很多非傳統酒商涌入醬酒市場,產能稀缺背景下難免存在以次充好的小品牌被推出。但是當下消費者品牌意識崛起、渠道推力減弱,中小品牌做大做強的概率很低,在‘擊鼓傳花’接近尾聲時,降溫在所難免。” 興業證券10月下旬一份有關醬酒“降溫”的研報中稱。
“其他香型的白酒一般需要3~5年才能完成由熱到靜的轉變,醬香型白酒市場的環境變化、產能變化、銷售渠道變化和其他香型酒水截然不同,這也加速了醬酒行業的發展。”李書凱表示。
資本退燒:
一些跨界玩家已離場 頭部企業對資金需求不大
資本市場也在退燒。10月15日,眾興菌業公告稱,收購貴州茅臺鎮圣窖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窖酒業)100%股權事宜終止。20日,吉宏股份也公告稱,收購貴州釣臺貢酒業不低于70%股權事宜終止。至于為何終止收購,兩家公司的說法都是“因市場宏觀環境發生變化等”。
圖片來源:眾興菌業公告截圖
“眾興菌業收購圣窖酒業,在業內都是當做‘笑話’來看。圣窖酒業,只有24口窖池,甚至連大酒廠一個車間的不如。這能釀幾噸酒?”一位茅臺鎮當地酒業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圣窖酒業只能算作小微酒廠。
今年6月,眾興菌業披露擬跨界收購圣窖酒業,此事當時被看作醬酒火熱下的一個“縮影”。
在白酒專家萬興貴看來,此前那種“醬酒熱”是不正常,甚至是盲目、雜亂、無序和浮躁的。“那是一種快要熱‘爆’的狀態。”萬興貴稱。
轉折點發生在8月下旬。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白酒市場秩序監管座談會,主要針對資本“圍獵”醬酒的問題,以及茅臺酒價高漲如何控制的問題。據報道,監管部門當時對“資本圍獵白酒”的措辭十分嚴厲,這給滾燙的市場潑了一盆冷水。
此后,茅臺集團推出一系列控價穩市舉措,近期又取消“拆箱”政策,茅臺酒價也應聲下跌。8月20日,座談會召開之際,茅臺酒原箱價格高達3850元/瓶,散瓶的價格也在3160多元/瓶。而截至11月9日,茅臺酒原箱價格已跌至3450元/瓶,散瓶價格也跌至2690元/瓶。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監管定了調子,醬酒市場也在逐步回歸理性。
“目前所謂‘醬酒退燒說’,實際上是醬酒熱回歸理性、回歸品質與品牌的表現。”梁明鋒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未來醬酒發展將向白酒行業整體發展趨勢靠攏,即向優質產區集中、向優勢品牌集中、向高端產品集中。
“對我們而言,沒什么降溫,消費端的熱度持續在增加。整個醬酒市場擠掉一些資本的熱度,這對頭部醬酒是利好。”珍酒副總經理凌晨分析稱,此前“醬酒熱”引來各路資本追逐,但頭部醬酒對于資本需求沒那么高,或者給資本的門檻比較高,那這些熱錢能去哪里呢?
“只能去做一些三四線的醬酒甚至貼牌,這樣催生出來的企業和產品,未必是好事。”凌晨說道,不過,他“對現在的情況非常放心,沒有任何顧慮,白酒本來就應該是消費品而不是投資品” 。
“醬酒降溫屬于正常現象,現在是渠道降溫而非終端需求降溫。降溫現象主要存在于小品牌及經銷商的開發品牌,而非一二線的主流醬酒品牌。”興業證券也在前述研報中稱。
“實際上,進入2021年下半年,醬酒熱更趨理性,市場集中與競爭分化的趨勢十分明顯。在這樣的形勢下,那些擁有更加稀缺屬性、良好信譽以及品牌影響力的企業,才能繼續在醬酒賽道中領跑。”貴州仁懷市醬香酒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炯表示。
行業分化:
一二線品牌維持高增長 產業、長線資本仍看好賽道
如凌晨所言,目前,頭部品牌醬酒依然銷售較好。比如,貴州珍酒銷售連續5年保持雙位數增長,2020年公司銷售額同比增長67%。今年1月,珍酒銷售額已經達到10億元。
“今年公司的銷售增長還不錯。”凌晨透露。
去年,貴州習酒實現銷售收入103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而根據最新貴州習酒披露的最新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已實現97.31億元,整體生產經營穩中有進,態勢向好。
“從跟蹤數據及上市公司報表來看,主流醬酒企業仍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如習酒、國臺酒業等均能提前完成全年任務,茅臺三季報披露茅臺醬香系列酒有40%左右增速。”興業證券研報稱。
習酒生產廠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朱萬平 攝
此外,一些規模較大的老牌醬酒企業也維持高增速,如金沙酒業表現亮眼。10月底,金沙酒業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道紅對外表示,預計今年公司的銷售收入超60億元。2020年,其銷售收入為27.3億元。
“去年,國威酒業的銷售額同比增長達到117%,公司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今年以來,公司動銷和回款情況均較好。未來公司將根據市場需求及公司實際情況變化,合理調整產能,不保守、不冒進,穩健推進公司持續良性發展。”梁明鋒稱,未來過3~5年,國威酒業將力爭實現“30億銷量額”。
在頭部醬酒品牌發展向好的背景下,長線的產業資本仍在加碼醬酒。目前,貴州珍酒正在推進擴產事宜,而“十四五”期間,貴州珍酒還將投入巨資進行擴產擴能。
金沙酒業也在推進擴產事宜,10月27日,金沙酒業3萬噸/年基酒擴能項目一期5000噸基酒項目竣工投產。由此,金沙酒業年產能由1.9萬噸提升至2.4萬噸。
擴產的還有貴州安酒。“總投資超過100億的‘安酒赤水酒谷’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項目占地1500畝,建成后將實現年產3萬噸大曲醬香制酒、6萬噸優質高溫大曲等。”一位貴州安酒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更多新勢力正加大擴產步伐,但相較而言,目前,茅臺、郎酒等知名醬酒企業的產能仍保持著絕對的領先地位。
“綜合判斷,醬酒仍然會保持較高活躍度,只是快速地進入到品牌競爭階段,中小品牌突圍難、劣質醬酒逐漸出清會是大趨勢,有足夠優質酒的中大型品牌則會享受更多行業紅利。”一位白酒分析師對記者稱。
除了一些產業資本外,一些長線資本也打算入局醬酒。“我們對醬酒的投資肯定沒有變數。”近日,一位準備投20億元入局醬酒的貴州本土企業實控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高懸的劍:
現在有地就擴建 未來供求關系必將打破
安酒生產車間 圖片來源:受訪方提供
盡管不少產業資本仍看好醬酒賽道,但醬酒發展并非沒有隱憂。今年上半年,在醬酒市場最火熱的時候,釣魚臺負責人丁遠懷講過一則自己親身經歷的舊事:曾經,他到北京去調研市場。走進一家門店,看到一瓶標價不菲,號稱是茅臺鎮產的酒。作為行家,丁遠懷問:“這酒是真的嗎?”老板笑笑說:“是包裝的,酒水本身的成本才13元。”丁遠懷很生氣,“10多元的酒也敢說是醬酒啊?還敢賣這么貴”。
“現在消費者對醬酒關注度高。一個企業什么錢都想賺,最后肯定要為你的方式買單的。”丁遠懷說。
實際上,價格虛高的問題在醬酒業較為明顯,尤其以一些中小型醬酒品牌最為常見。一些醬酒動輒對標茅臺酒,把價格賣出上千元。
以某醬酒為例,京東官方旗艦店中,一瓶500ml的該品牌53度經典酒,價格接近1300元/瓶,與國窖1573等名酒差不多。而11月3日,有該品牌的經銷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款酒只要550元/瓶左右的價格就可買到,即使這樣中間商還有賺頭。
“要警惕醬酒盲目提價。現階段醬酒的火熱主要是由于產能的限制,幾乎所有產品市場價格都在飛漲,在此背景下,大量投機主義者開始涌入醬酒市場,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行為屢見不鮮,盲目漲價勢必與塑造產品口碑與品牌的初衷背道而馳。”洋河股份副總裁、貴州貴酒董事長傅宏兵表示。
傅宏兵還認為,部分醬酒品牌到處打著“茅臺鎮”的旗號,讓廣大消費者誤認為“在茅臺鎮就是茅臺酒”、“標為核心產區的酒就是好酒”,這種行為也不利于維護醬香酒的形象,可能會導致投機者“渾水摸魚”的現象。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607779
除盲目提價外,不少新興的醬酒品牌,也在盲目擴產。“目前無論大小企業‘有地就建、有錢就擴’的現象非常顯見,可以說是熱火朝天、欣欣向榮。而未來5~10年內,擴產基酒將會全面投入市場,供求關系必將打破當前的格局。”傅宏兵表示。
李書凱認為,未來3~5年,醬酒產能就將明顯釋放,屆時醬酒價格也會趨于舒緩。
在提價、擴產兩條完全相反的策略下,加之消費稍顯疲軟的大環境,醬酒未來幾年還會雞犬升天、一騎絕塵嗎?
記者手記|回歸理性與常識 醬酒發展才能行穩致遠
近年來,在茅臺熱帶動下,醬酒熱不斷升溫。記者長期跟蹤和觀察產業的發展,眼見醬酒從升溫到熱得發燙,并相繼采寫過《茅臺熱下醬酒“飛天”:部分中低端酒漲價近五成,消費者會買單嗎?》、《醬酒“狂奔”:賣房的、做金針菇的都來了 資本“釀酒”還是“炒概念”?》等多篇報道,提醒業內謹防短期和機會主義。
今年8月,監管層的一場座談會,也再次給醬酒行業提了一個醒。
如今,醬酒熱度有所降溫,從“飛天”、“蒙眼狂奔”到逐漸回歸“腳踏實地”,部分“圍獵”的投機資本也開始離場,行業理性聲音漸大。這些現象,對于醬酒行業的長遠、健康可持續發展是有益的。在回歸理性之后,記者依然相信,未來醬酒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光明前景。
記者:朱萬平
編輯:文多
視覺:帥靈茜
排版:文多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