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17 21:53:56
◎營業收入雖然大規模增長,但同時并行科技的虧損規模也不容小覷。自2015年轉型以來,并行科技持續虧損,且虧損規模從轉型前的百萬級別升至千萬級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并行科技旗下五家控股子公司僅兩家實現盈利;截至6月底,還有兩家已經資不抵債。
每經記者|岳琦 每經實習記者|李明會 每經編輯|張海妮
12月16日晚間,并行科技(839493.NQ)發布公告稱,為激勵員工,公司實控人陳健擬授予16名優秀員工共近八萬股的購買額度,占并行科技總股本的0.20%,轉讓價格為9.3元/股,轉讓總金額為74.40萬元。12月16日,并行科技收盤價為53元/股。
公告顯示,作為一家超算云服務提供商,并行科技主要客戶來源于生命科學、航空航天、石油勘探、智能制造、地球環境、科研教育等各應用領域的科研、生產研發客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并行科技是從2015年進行戰略轉型與布局,開始定位于高性能云計算行業。但是轉型以來,虧損由百萬級別擴大到千萬級別,并且居高不下。
并行科技2016年11月掛牌新三板,目前處于創新層。
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掛牌前一年,并行科技開始開拓硬件銷售及超算云服務等新業務,計劃從一家傳統的高科技軟件類企業向互聯網類企業轉型,主推通過互聯網向客戶提供的超算云服務,改變以往通過傳統渠道拓展的客戶在一次性購買公司軟件后,公司不能產生后續收益的盈利模式,引入互聯網思維,以期在收入上體現為成倍的增長。
這一收入目標在轉型兩年后已經實現。年報顯示,2015年公司營業收入為2241萬元,2017年營業收入翻了一番,達到5070萬元。2019年和2020年,并行科技營收均破億,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203萬元,同比增長76.61%。
營業收入雖然大規模增長,但同時并行科技的虧損規模也不容小覷。自轉型以來,并行科技持續虧損,且虧損規模從轉型前的百萬級別升至千萬級別。但2019年、2020年虧損連續兩年收窄,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276.63萬元、-2984.05萬元,并行科技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穩步發展所致。
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05.91萬元。半年報中,并行科技也進行了風險提示:“如公司未來仍不能扭虧為盈或盈利金額不能覆蓋因股份支付產生的管理費用金額,存在因股份支付影響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并行科技旗下五家控股子公司僅兩家實現盈利;截至6月底,還有兩家已經資不抵債。
盈利的兩家子公司分別是寧夏超算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超云)和北京北龍超級云計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龍超云),凈利分別為4.33萬元和273.66萬元。其中,寧夏超云去年8月剛成立,由并行科技出資3000萬元投資設立,并行科技表示此舉主要是為進一步優化公司戰略布局,拓展公司業務,擴大市場占有率,增強公司盈利能力,全面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
而并行科技對北龍超云的控股始于2017年。根據公告,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以下簡稱網絡信息中心)的全資子公司北京中科北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北龍超云35%的股份。北龍超云承接了網絡信息中心軟件及服務平臺開發、服務外包,軟硬件采購等業務,與網絡信息中心存在關聯交易。
公告顯示,自成立以來,并行科技已為兩萬多個用戶提供高性能計算服務,這些用戶來自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但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超算服務商業化,這似乎遠遠不夠。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公司已付費的在手訂單額達到2.69億元,并行科技表示,該等訂單將在未來一年逐漸消費、并確認為營業收入。
對于未來市場開拓,在2021年半年報中,并行科技表示,未來公司將重點為新興科技企業、轉型傳統企業等國家重點發展領域提供更加靈活、定制化的云計算服務,為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賦能。
今年6月,并行科技與華為云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探索更多市場業務應用場景的增長模式。
不過,年報顯示,并行科技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近三年有所下降。2018年~2020年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降為24.39%、16.39%和17.5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并行科技當前經營狀況和未來發展等問題致電并拜訪該公司,卻均未得到答復。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