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02 12:17:14
◎張琳提出健全覆蓋全民的獨立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立統一制度標準和管理規范,提高護理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完善不同部門涉老資金政策銜接,建立稅優型商業長期護理保險,以及建立獨立運行的長期護理保險信息管理系統等對策建議。
每經記者|涂穎浩 每經編輯|陳星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不足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性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精算研究所所長張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上,將就健全和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提出相關建議。
張琳表示,我國于2016年開始在15個地區先后開展長期護理險的試點工作,到2021年底,全國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的城市一共49個。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針對目前長期護理保險存在的問題,張琳提出健全覆蓋全民的獨立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立統一制度標準和管理規范,提高護理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完善不同部門涉老資金政策銜接,建立稅優型商業長期護理保險,以及建立獨立運行的長期護理保險信息管理系統等對策建議。
張琳認為,目前長期護理保險存在幾大問題:
一是參保對象各不相同。不同的試點城市覆蓋人群不同,大部分試點城市的參保對象是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極個別城市覆蓋了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或者城鄉居民的兩種。
二是保障范圍界限有待清晰。她指出,長期護理保險保障范圍缺乏全國統一標準。各試點地區護理項目內容差距較大,全國層面沒有建立具體清單,判定標準也不清晰,使得保障范圍界定不一致。
三是資金統籌、待遇支付標準亟待規范。各試點城市標準措施差異較大。資金籌集方面,有的以上年度工資為參考,有的以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參考;有的定額籌資,有的按比例籌資;有的以地方財政補貼為主,有的從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基金劃撥等。待遇支付標準方面,各地報銷待遇不盡相同,居家護理每天支付額度高的100元,低的20元;養老機構護理每天支付額度高的105元,低的25元,二級綜合醫療機構護理最高260元/天/床。有的試點城市存在對于養老機構護理服務報銷額度比居家護理多的情況,這會造成護理等級相同但接受服務方式不同的人,待遇保障水平不同,也會影響我國主張以居家養老、居家護理為主的養老模式。
四是護理服務供給能力建設滯后。護理服務體系建設薄弱,護理服務人員緊缺。
針對這些問題,張琳認為,應健全覆蓋全民的獨立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長期護理保險應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框架中的一個獨立險種,應堅持社會保險互助共濟的原則,個人、單位和政府均應承擔籌資責任,應盡快實現長期護理保險城鎮職工全覆蓋,加快覆蓋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員。”
張琳還表示,另一方面應建立穩定可持續的基金來源渠道,探索通過調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賬戶結構,將個人賬戶中一定比例的資金轉變成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等方式,減輕醫保基金壓力;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金,鼓勵社會組織的廣泛參與,拓展籌資渠道,提升長護險服務能力。
相關調查顯示,有的試點地區護理人員中,90%的只有初中或小學文化水平;多數地區護理人員中45歲至59歲的占75%,年齡偏大。
張琳建議提高護理服務供給能力和水平,一方面,深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規范護理服務價格標準,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引導和鼓勵更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護理服務。在失能評估、業務經辦、照護服務等方面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吸收城鎮化就業人員和產業結構調整中再就業人員,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每年培訓每年考核使之成為專業技術人員。
張琳還認為,商業保險機構在參與經辦管理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可發揮其風險評估的專業優勢,建立稅收優惠型商業長期護理保險,與社會保險形成互補機制,滿足群眾多元化的需求,可以促進保險公司與相關醫療、護理機構合作,降低護理成本。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45009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