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06 23:00:53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葉峰
繼上周四之后,本周一(6月6日)科創板再度站上A股市場“C位”。在科創板、創業板的帶動下,市場人氣明顯活躍,截至收盤,滬深兩市成交額在時隔近1個月后重回萬億元大關,據Choice數據統計,1.11萬億元的成交額也是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以科創板為代表的成長股板塊市場表現明顯更加強勢。而上周末以來,一種將現在的科創板類比為2012年或2013年創業板的觀點也在市場上廣為流行。
目前,興業證券(601377,SH;昨日收盤6.34元;市值424.57億元)、中信建投(601066,SH;昨日收盤22.8元;市值1769億元)等券商策略團隊旗幟鮮明地認為,現在的科創板類似于2012年的創業板,有望成為新一輪行情的引領者。不過也有持反對意見者,例如最近民生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就拋出了觀點與同行隔空激辯。
資料來源:Wind、民生證券、山西證券 楊靖制圖 視覺中國圖
科創板已反彈近30%
近期,A股市場的“C位”無疑屬于科創板。從4月27日低點以來,科創50指數反彈近30%,領先其他寬基指數,緊隨其后的則是同樣代表小盤股的中證1000。
相比之下,上證50、滬深300等大盤藍籌股指數的同期漲幅只有5.7%、11%。此外,同樣具有成長屬性的創業板指數的同期漲幅為20%,比科創板指數少了將近10個百分點。
這一現象也讓各券商研究所將推薦的焦點聚焦在科創板上?!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最近兩天有多家券商就科創板、成長股等相關主題舉行了電話會;不少行業分析師還專門針對自己覆蓋行業中的科創板公司進行了專題解讀。
就此,記者以《采訪函》的形式對德邦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吳開達進行了采訪。吳開達向記者表示:“5月復工復產成為市場的主線邏輯。而科創板上市公司主要以電子、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制造業為主,前期受沖擊較大,隨著供應鏈修復,以科創板為代表的成長股板塊是比較受益的。另外一點,當前屬于寬貨幣但信用傳導不暢的經濟復蘇初期,在這個階段往往是小市值風格以及成長風格會表現更加突出。”
對于此輪科創板行情的持續性,他認為:“成長股整體因為盈利增速相對更快,以普林格周期階段劃分來看,成長風格是A股市場的長期主線。但由于高增長往往對應高估值,更易受到外部類似通脹、流動性收緊等影響,在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實際利率上行階段,股價波動也會較大。”
業內也有反對聲
民生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牟一凌6月5日發布觀點稱:“科創板估值分位數不貴了,調整了很多。但是要拿其和2012的創業板比,就不確定了。拋開后驗的‘移動互聯網’產業趨勢不談,站在2012年看創業板幾乎是新賽道,其成分股和公募基金持倉偏好完全不重合,市場有‘朦朧美’?,F在看,科創板機構重倉票和主要成分股都是過去幾年主流賽道的延伸。不排除有一些優質公司存在機遇,但是這種以一個板塊為理由的沖鋒,很像2021年初恒生科技發生的事情,短期共識在也能漲,但需關注風險。其實這些年,創業板、核心資產、半導體和新能源,歷史上真正的機會開始時,從來不會有人說它相當于歷史上的誰,它只會成為未來的自己。”
牟一凌依然堅持認為,資源股(能源、金屬、運輸)仍然是未來更好的主線。
事實上,在近期科創板明顯走強的背景下,也少不了資金的推手。
據申萬宏源(000166,SZ;昨日收盤4.11元;市值1029億元)統計,上周,標的為科創50的ETF資金凈流入最多,流入14.88億元。而標的為滬深300的ETF資金凈流出最多,共流出31.24億元。其中,上周資金凈流入最多的是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其次為南方中證500ETF,資金分別流入12.58億元和7.5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同一個行業中科創板公司和非科創板公司的表現,產生了一定的分歧。
例如德邦證券醫藥團隊統計發現,上周前十大漲幅的醫藥股均來自科創板。不過此前機構對科創板醫藥股的配置也處于低位狀態,截至今年一季度,科創板醫藥股重倉占全部醫藥股重倉市值的3.9%,低于其15%的流通市值占比,也低于科創板占基金配置的5%這一比例,公募對其處于低配狀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